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西产灰毛大青干燥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并运用化学及波谱学方法对分得的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Ⅰ)、α-香树脂醇十一酸酯(α-amyrin 3-undecanotate,Ⅱ)、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Ⅲ)、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3-palmitate,Ⅳ)、melastomic acid(Ⅴ)、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Ⅵ)、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Ⅶ)。结论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大青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 -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日本苦苣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日本产草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日本产的苦苣菜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种化合物:羽扇豆醇(lupeol,Ⅰ)、α-香树素(α-amyrin,Ⅱ)、β-香树素(β-amyrin,Ⅲ)、乌索酸(ursonic acid,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和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日本路边青Geum 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以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为坡模酸(pomolic acid,Ⅰ)、1β,2α,19α-tr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Ⅱ)、3β-O-trans-ferulyl-2α,19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Ⅲ)、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Ⅳ)、2v,3β,19v,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V)、乌苏酸(ursolic acid,Ⅵ)、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Ⅶ)、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acid(Ⅷ)、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tormic acid,Ⅸ)、蔷薇酸(euscaphic acid,Ⅹ)、goreishic acid(Ⅺ)、swinhoeic acid(Ⅻ)、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Ⅳ).结论 化合物Ⅰ~Ⅲ、Ⅺ~ⅩⅣ为首次从日本路边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猫人参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猫人参(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Dunn.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了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1),积雪草酸(2),科罗索酸(3),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11-烯-13β,28-内酯(5),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8),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齐墩果酸(10);1个植物甾醇:β-谷甾醇(11)。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2、3、4、7对A549(人肺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等3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3对LOVO和Hep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随着单体化合物极性的增大,细胞毒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蛇菰科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i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变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筒鞘蛇菰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6个,即:熊果烷-12烯-11-羰基-3-醇正二十八酸酯 (ursa-12-ene-11-one-3-ol octocosate,I),β-香树酯醇正十六酸酯(β-amyrin hexadecatnte,II),β-香树脂醇(β-amyrin,III),羽扇豆醇(lupeol,IV),β-谷甾醇(β-sitosterol,V)和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VI)结论:除V外,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吩得,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 )-儿茶素[( )-catechin,ⅩⅢ]、( )-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王培  宋启示  徐蔚  李尚真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549-1551
目的 研究清明花Beaumontia grand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β-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正十六烷醇(Ⅳ)、东莨菪亭(Ⅴ)、羽扇豆醇(Ⅵ)、乌苏酸(Ⅶ)、齐墩果酸(Ⅷ)、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Ⅸ)、常春藤皂苷元(Ⅹ)、2-羟基苯甲酸(Ⅺ)。结论 11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药用狗牙花茎叶部分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硅胶柱等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α-香树醇(α-amyrin,1)、α-香树酯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2)、棕榈酸(palmitic acid,3)、正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4)、豆甾醇(stigmasterol,5)、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6)、羽扇豆醇(lupeol,7)、毛蕊异黄酮(calycosin,8)、木犀草素(luteolin,9)、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10)。结论化合物1、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龙胆属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的非环烯醚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麻花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其结构为(-)-syringaresinol-4,4′-bis-β-O-D-glucopyranoside (1)、gentiaphyllide-D (2)、红白金花内酯(3)、大叶苷D(4)、gentiaphyllide-E(5)、栎瘿酸(6)、乌苏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龙胆三糖(10)、β-葡萄糖(11)和α-葡萄糖(12)。结论 化合物1~6和10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 var. 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背叶楤木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醇(pentadecanol,1)、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e,2)、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balansenate Ⅰ(6)、壬二酸二甲酯(methyl azelate,7)、α-亚麻酸甲酯(methyl linolenate,8)、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9)、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0)、豆甾醇(sitosterol,1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stigmasterol,13)、 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 化合物1~8、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1~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2~13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蝴蝶戏珠花(Viburnum plicatum Thunb.var.tomentosum Miq.)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1),isotachioside(2),tachioside(3),koaburaside(4),丁香酸葡萄糖苷(5),羽扇豆醇(6),熊果酸(7),绿原酸(8),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蝴蝶戏珠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矮杨梅Myrica nan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矮杨梅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此11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Ⅰ)、2α,3β-异丙叉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Ⅱ)、龙吉苷元(Ⅲ)、马斯里酸(Ⅳ)、齐墩果酸(Ⅴ)、杨梅萜二醇(Ⅵ)、阿江榄仁酸(Ⅶ)、arjunglucoside Ⅱ(Ⅷ)、6,7-二羟基藁本内酯(Ⅸ)、氢化胡椒苷(Ⅹ)、6′-O-acylclionastero-3-O-gluc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羽扇豆醇内酯(lupeolenolide),化合物Ⅱ为Ⅰ的新的人工产物,命名为异丙叉羽扇豆醇内酯(isopropyllupeolenolide)。化合物Ⅲ、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蛇莓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蛇莓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95%乙醇回流提取,对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蔷薇酸(1),arjunic acid(2),对羟基桂皮酸(3).芹菜素(4),山柰酚(5),2α-羟基乌苏酸(6),2α-羟基齐墩果酸(7),委陵菜酸(8),刺梨苷(9),翻白叶苷A(10),野蔷薇苷(11),紫云英苷(12)和异槲皮苷(13).结论:化合物2~5、10、12均为首次从蛇莓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麻系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Apocynum venetum Linn),自茎部分中分离得五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推定为α-香树脂醇醋酸酯(α-Amyrin acetate,Ⅰ),齐墩果酸醋酸酯(Oleanolio acid acetate,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Ⅳ)和羽扇豆醇-3-羟基花生酸酯(Lupeol-3-hydroxyarachidate,Ⅴ),化合物Ⅴ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枸骨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枸骨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白桦酸(3)、常春藤皂苷元(4)、3β-乙酰基-28-羟基-乌苏醇(5)、乌苏酸(6)、19α-羟基乌苏酸(7)、3β-乙酰基-乌苏酸(8)、23-羟基-乌苏甲酯(9)、庚酸(10)、β-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45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雪山芪He dysara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var.rigidum Hand、-Mas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雪山芪干燥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1)、4′-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isoformononetein,Ⅱ)、4′-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3-[4-hydroxyphenyl-6,7-dimetoxy-4H-1-benzopyran-4-one],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山嵛酸-α-单甘油酯(docosanooic acid-2,3-d.hydroxypropyl ester,Ⅴ)、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及蔗糖。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猫人参Actinidia valv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猫人参根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Ⅰ)、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毛花猕猴桃酸B)(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Ⅳ)、积雪草酸(Ⅴ),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4-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Ⅶ)、熊果酸(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二杈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二十八酸二甘油酯[bis(2,3-dihydroxypropyl) octacosanedioate,1],正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2),棕榈酸(palmitic acid,3),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茯苓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茯苓中化学成分,阐明茯苓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稀乙醇提取,各种柱色谱法如硅胶、反相、凝胶等,以及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各种光谱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茯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依布里酸(1),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7-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茯苓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依布里酸(9),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0).结论 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