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数值计算方法对2MeV注入器上的外加螺线管线圈进行了设计和计算,最后提出在阳极杆部分另加外一反向线圈,得到了较佳结果,同时也给出了整个区域的磁场分布和在磁场作用下的电子束传输的束包络轨迹及束流参数等。  相似文献   

2.
描述用于10MeV直线感应加速器的高密度储能Marx发生器的物理设计、实验调试及运行结果。该装置已达到下列技术指标:储能密度20kJ/m^3、“树立”时间不大于0.2μs、抖动不大于45ns、上升前沿不大于0.2μs。  相似文献   

3.
采用束流矩阵法对10MeVLIA传输聚焦系统磁元件的位置布局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电子束在整个系统中的包络图,特别是束包络在靶附近的行为,对系统磁元件布局的优化进行了计算研究。着重计算了磁透镜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聚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电子束成功打靶的调试途径。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直线感应加速器2MeV、3kA、60ns注入器测控系统。这是一个基于局域网的分级分布式测控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处理慢信号、快信号和对束输运场供电电源的测控。系统硬件、软件的模块化结构和严格的抗干扰措施,使系统扩展容易,运行稳定。虚拟仪器操作面板的使用,使系统人机界面友善,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电阻环束流探测器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阻环探测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实用的在线测束技术,它能给出束流的大小和位置。在10MeV,LIA的应用中,该技术只能作为一种定性的诊断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装置,并对电阻环进行精心的设计,实现了电阻环测束的定量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其测量束位置精度达3mm,束流大小严谨优于2%。  相似文献   

6.
液体金属吸附促进位错发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第一原理算出Rose方程中的参量后,利用陈氏反演原理可以求出Al-Ga和Cu-Ga的对势;从而可研究Al和Ci裂纹表面吸附液体金属Ga之后对裂尖发射位错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吸附Ga后可使发射们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从KIe=0.5MPam^1/2,降为KIe(L)=0.4MPam^1/2;对Cu则从KIe=0.55MPam^1/2降为KIe(L)=0.45MPam^1/2,即Ga吸附后能促进位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科学CCD相机与10MeV LIA触发系统的联接情况,分析了可靠触发的条件,提出了的方法不仅满足了10MeV LIA触发系统的工作要求,而且使科学CCD相机完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速度。  相似文献   

8.
叶栅可压缩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维AUSM^+格式与三阶精度MUSCL格式融合,给出了其在任意风线坐标下的二维形式,采用有限体积法,将AUSM^+格式与Runge-Kutta格式结合,对叶栅可压缩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典型算例的计算结果与有关献结果相符很好,表明RK-AUSM^+混合格式对叶栅可压缩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雷明凯  黄岩 《摩擦学学报》1997,17(3):206-213
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即低能(1-3keV)、超大剂量(10^19-10^20ions/cm^2量级)N^+注入-同步扩散改性技术,在280℃和380℃下处理1cR9Ti奥氏全不锈钢,获得了最大深度分别为1.6μm和10.6μm,固溶N的最高原子浓度均约为25%的N过饱和面心立方相(γN)改性层。销-盘磨损试验表明:在2m/s和较宽负荷范围(等效正应力0.2-2.8MPa)条件下,高硬主(HK0.  相似文献   

10.
直线感应加速器束包络的计算编码(ABC)能给出束流从注入器经加速器直到最后聚焦的包络图,可以方便地研究各种磁场位形及隙压参数对束流输运的影响。作为算例,本文给出了束流为3kA,在长达40余米直线感应加速器的多种磁场位形下的束包络。束包络的计算对调试加速器磁场位形保证束流的正常输运及抑制束流不稳定性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测束手段的选择、低横向阻抗设计和可维修性设计等三个方面对多功能腔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多功能腔集真空通道、束过渡漂移、束参数诊断与机器维修节点于一身,对20MeV LIA的调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调试57mm一级气体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调试发射的结果为:发射管长7.92m,气室容积0.018m^3在9MPa空气介质时,可使280g弹这到460m/s出口速度,注入18MPa氢气时,可使280g弹丸达到900m/s出口速度。  相似文献   

13.
加注稀土元素铒改善轴承表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o^++N^+注入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能谱、卢瑟福背散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加注稀土元素铒正离子Er^+对轴承表面摩擦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配置Mo^+、N^+、Er^+之能量和剂量的情况下,加注Er^+既能更好地改善轴承的表面性能,又能使重离子的强韧化效果提高2-4倍以上,表明MO^++N^++Er^+注入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4.
用云纹干涉法研究了带直通切口的Ce TZP(Tetragonal ZirconiaPolycrystal)和Ce TZP/Al2O3层状复合材料三点弯曲梁的相变过程.实验发现1600°C/3h烧结12%molCeO2稳定的Ce TZP在室温下就具有强烈的自催化效应,直通切口前缘的相变区呈树枝状,Ce TZP/Al2O3层状复合材料的自催化相变被Al2O3层抑制,切口前缘的相变区变短,且相变区的覆盖面积减小.文中最后对Al2O3层改变Ce TZP相变区及力学性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在将Ti用Ar^+束溅沉积到淬火态9Cr18Mo不锈轴承钢表面的同时,分别用Ar^+,N^+和C^+轰击试样表面,制取了增强沉积的表面改性层  相似文献   

16.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凝聚介质中一维分子链上的激波传播,以得到与冲击压缩实验相一致的结果。通过比较分子链上的孤立波解与激波的实验结果,提出对分子间Morse作用势进行与考虑量子效应相一致的修正,从而使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激波Us-Up关系与实验结果在波后粒子速度达到声速的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7.
Al2O3SiO2/ZL109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硅酸铝短纤维增强ZL109铸铝合金(Al2O3SiO2/ZL109MMC)的静态实验和冲击实验结果。给出了这种复合材料的静态强度、动态屈服强度和层裂强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应用有限元方法和断裂实验对铝合金LY12在I+Ⅱ型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复合型弹塑性断裂的J积分准则,结果表明:(1)不同复合型下启裂J积分值满足JIi/JIc+JⅡi/JⅡc=1,JMC=JIi+JⅡi的关系,随Ⅱ型分量增加,启裂的J积分值JMC增加JIC为JIC的两部;(2)JMC值与复合比满足JMC=K^2I.JIC/(K^21+αK^2II)+αK^2I.JIC/  相似文献   

19.
MoS2是性能优良的常用固体润滑剂,但其在大气特别是在潮湿大气中容易受到氧化而使性能变差.通过对添加和未添加稀土元素Ce的Ni-Cu-P/MoS2电刷镀层的对比试验研究,就这种元素改善镀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提高MoS2抗潮湿大气腐蚀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并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等,对镀层的显微组织和MoS2的元素价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元素Ce的镀层中的MoS2容易氧化,Mo4+和S2-分别被氧化成Mo6+和S6+,而添加稀土的镀层中的MoS2仍以其原有的形式存在,而且镀层的显微组织明显比无稀土镀层的细而致密,同时稀土Ce4+在电刷镀过程中通过还原反应产生电沉积,这有助于它在MoS2表面优先沉积而起改性作用.因此,含稀土Ce4+的Ni-Cu-P/MoS2镀层的摩擦学性能比无稀土镀层的好,前者的耐磨寿命比后者的约高5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二硫化钼MoS2摩擦表面的氧化和电子转,发现MoS2在摩擦过程中是以Mo^4+经由Mo^5+过渡态继而与氧作用生成稳定的Mo^6+,并且是以MoO3的形式存在,证明MoS2的摩擦表面除有一般认为的Mo^4+和Mo^6+这两种化学状态以外,还有Mo^5+自由基离子这种从未发现的中间态。Mo^5+是4d^1电子构型,其在室温下于空气或氧气中是稳定的,然而在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