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小型香猪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索快速安全地麻醉贵州小型香猪的方法。方法  90头贵州小型香猪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组、腹腔注射组、静脉注射组 ,比较用 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的显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肌内注射显效时间 (15± 5 )min ,麻醉效果优 80 %、良 16 7%、死亡 3 3% ;腹腔注射显效时间 (13± 4 )min ,麻醉效果优 6 0 %、良2 0 %、差 16 7%、死亡 3 3% ;静脉注射显效时间 (10± 2 )min ,麻醉效果优 73 3%、良 16 7%、死亡 10 % ;结论 肌内注射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在鞍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鞍区手术患者90例分为3组,各30例,分别给予骶管阻滞(1%利多卡因25~30ml)、蛛网膜下腔麻醉(重比重布比卡因8~10mg)及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重比重布比卡因4.5~5mg)。比较三组麻醉穿刺成功率、感觉阻滞、肌松效果及麻醉维持时间。结果三组麻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3%、97.7%、100%;骶管阻滞组28例穿刺成功患者中有4例感觉阻滞及肌松效果均差,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组及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组麻醉维持时间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鞍区麻醉麻醉效果确切,麻醉维持时间相对短,且并发症少,是鞍区手术麻醉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盲探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在青少年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SA分级Ⅰ-Ⅱ级青少年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超声定位组(A组)和传统盲探法定位组(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2组操作所需时间、局部麻醉药的用量、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完成操作时间为(7.5±2.1)min,明显少于B组的(13.6±3.2)min(P<0.05)。A组局部麻醉药的用量为(18.6±1.2)mL,明显少于B组的(28.5±2.5)mL(P<0.05)。麻醉效果:A组优17例,良3例,失败0例;B组优12例,良6例,失败2例。A组的麻醉成功率(100%)显著高于B组(90%)(P<0.05)。A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B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局部血肿1例,局部麻醉药中毒1例,Horner综合征1例。结论青少年肥胖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不仅可减少操作时间和局部麻醉药的用量,更进一步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两种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下牙槽阻滞麻醉传统法(直接麻醉法)与Akinosi-Vazirani法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采用Akinosi-Vazirani法麻醉;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下牙槽阻滞麻醉传统法麻醉(直接麻醉法),比较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回抽血情况、并发症等。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回抽血情况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Akinosi-Vazirani法可替代传统法,尤其适用于张口受限和精神紧张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对照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CSEA组蛛网膜下腔局部注射麻醉药为0.75%布比卡因。两组硬膜外腔局部麻醉药均为0.894%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显效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麻醉前后HR、R、BP、SPO2变化及麻醉并发症。结果:麻醉显效时间:CSEA组为2~4 min,EA组为10~1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麻醉药用量CSEA组0.75%布比卡因1.0~1.8 ml(7.5~13.5 mg),手术时间长者需硬膜外腔追加0.894%罗哌卡因5 ml即可完成手术;EA组局部麻醉药用量首次为0.894%罗哌卡因13~15 ml,手术时间延长则达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CSEA组镇痛完全,肌松效果好,麻醉效果满意;EA组有15例需辅助用药,肌松效果也不如CSEA组。麻醉后两组HR、R、SpO2均无多大变化。两组的Bp较麻醉前下降,CSEA组血压下降出现在麻醉后5~10 min,EA组血压下降时间在麻醉后10~15 min,但两组Bp下降均未超过基础值20%,经加快输液或静脉滴注麻黄素后很快恢复正常。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起效快,阻滞完全,肌松好,麻醉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技术在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A组使用传统的解剖定位法,B组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定位,局麻药均使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mg的混合液。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药使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操作完成时间:B组比A组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长;B组麻醉效果好,优秀率达到97.00%,优良率达到100.00%,A组麻醉效果一般,优秀率47.00%,优良率9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A组高达9.00%;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运用到上肢神经阻滞中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肢血管手术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96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入院登记薄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统计两组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两种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予以客观评价。结果研究组在用药2-9min内麻醉显效,患者肌肉松弛度良好,未有镇痛不完全事件发生,常规组在用药12-24min内麻醉显效,部分患者肌肉僵硬或伴有疼痛感。两组麻醉显效时间和麻醉效果对比,研究组呈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血流动力学不良改变发生率为6.25%,常规组血流动力学不良改变发生率为31.25%,研究组血流动力学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显效更快,效果更可靠,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有利于降低下肢血管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效果的提升和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推荐指数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上肢手术患者73例,术中均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麻醉效果:73例患者中:优41例;良28例;差4例;优良率为94.5%。麻醉操作完成时间为3.2~5.7分钟,平均为(4.5±1.3)分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6.9~11.4分钟,平均为(8.3±2.5)分钟。73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穿刺注射操作,一次性穿刺注射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部位血肿1例、喉返神经阻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结论将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中,其具有操作简单、麻醉效果佳、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保证麻醉安全及促进患者康复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00例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30.9±5.0)min,供肝修整时间(10.0±3.0)min,受体手术时间(50.0±5.5)min,无肝期为(23.0±2.5)min。手术成功率为92%(术后存活2 d以上),1周存活率为87%,1个月存活率为84%。结论通过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腱鞘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小儿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受急、慢诊手部手术患儿102例(104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54例,54指)和改良腱鞘麻醉组(48例,50指)。完成麻醉后5min内间隔1min对4个部位采用FLACC评分法(<7岁)或视觉模拟评分(VAS)法(7~18岁)进行痛觉检测,注射后5min内疼痛评分为0则表示麻醉成功。5min以后患儿仍然感觉疼痛无法接受手术为麻醉失败,改用传统指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手术。检测2组患儿麻醉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药剂量。结果:改良腱鞘麻醉组和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患儿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指根神经阻滞麻醉组比较,改良腱鞘麻醉组患儿麻醉平均起效时间缩短(P<0.05),平均麻醉药剂量减少(P<0.05)。结论:改良腱鞘麻醉具有使用麻醉药剂量小、麻醉起效快、操作简便和患儿痛苦小等优点,适用于小儿手外伤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李新 《吉林医学》2010,31(18):2875-2875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者进行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麻醉方式的成功率为98%。采用该麻醉方式进行麻醉5 min后,患者的血压下降较大;而当时间逐渐变长(20 min、30 min)时,其血压基本保持不变,趋于稳定。结论:硬-腰联合麻醉方法起效快、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局部麻醉药用量少,是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胫神经阻滞麻醉在足底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足底部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胫神经阻滞麻醉(NS组,n=23),另一组为盲探式操作行胫神经阻滞麻醉(BE组,n=23)。注入麻醉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组麻醉成功率为100.0%,BE组麻醉成功率为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NS组[(2.04±0.66)min]与BE组[(7.13±1.1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E组有部分患者改为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尿潴留、头痛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用于胫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很好地应用于足底部的手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29例,进行侧壁开窗外提升配合骨挤压同期种植,共涉及36侧上颌窦42个缺牙位点。术后6~12月完成修复并随访1~2年。结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月影像显示术区骨高度平均提升6.6 mm;6~12月41枚种植体形成良好骨结合并完成修复,随访1~2年咀嚼功能良好,无明显颈部骨吸收。结论:改良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能够缩短疗程、减少手术次数,具有较好的初期稳定性和较高的临床成功率,有效促进窦底成骨,随访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崇霞 《华夏医学》2007,20(4):789-79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行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10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监测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min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情况.结果:B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胎儿娩出后5min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HR、SPO2、ECG没有明显变化.B组麻醉起效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无差异.A组有26%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A、B两组均无麻醉后头痛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李克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38-139
目的:探讨改进共转性斜视手术麻醉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共转性斜视患者(大龄儿童及成人),按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26例,采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进行矫正手术,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利多卡因局部结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缩短约3min,术中无出现眼心(眼胃)反射,无明显的过矫及欠矫病例,无明显结膜瘢痕出现;对照组有1例术中因出现眼胃反射而呕吐,过矫1例,欠矫1例,术后结膜瘢痕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93。P〈0.01)。结论:改用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代替传统局部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共转性斜视矫正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我科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38例次的经验教训.方法 292例病人共行338例次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直疝57例次,斜疝281例次,单侧疝246例,双侧疝46例,其中复发疝42例.结果 中转经腹腔腹膜前修补6例次,完全腹膜外手术成功率98.23%.手术时间25~220 min,平均手术时间单侧60 min,双侧96 min.住院时间4~16 d,平均7 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29例(9.93%),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4例(1.37%),手术大出血1例,膀胱损伤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术后复发1例.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安全,复发率低.掌握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5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Ⅱ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CSEA组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0.2 mg/kg,两组硬膜外局麻药均为1.33%~2%利多卡因.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麻醉显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1)麻醉显效时间CSEA组需2~8 min,EA组需10~25 min或更长时间,两组比较P<0.01.(2)局麻药用量CSEA组布比卡因7.5~15 mg,硬膜外追加1.33%~2%利多卡因5~12ml即能完成手术,局麻药用量小于组初量,EA组局麻药用量大,两组比较P<0.05.(3)麻醉效果CSEA组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效果好,麻醉满意度达100%.EA组15例辅用镇痛药,1例在氯胺酮辅助下完成,麻醉满意率明显低于CSEA组,P<0.01.(4)术中生命体征两组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虽出现血压降低,但均未低于基础值20%,亦无呼吸抑制病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术后随访72 h,CSEA组无术后头痛.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拟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手术前使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使用传统解剖学定位实施锁骨臂丛神经阻滞,使用局部麻醉药均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的1:1混合液,使用剂量为0.4 ml/kg。观察并记录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为(3.6±1.7)min,起效时间为(4.5±1.9)min,明显短于Ⅱ组的操作时间(6.3±1.8)min和起效时间(11.5±2.4)min,同时Ⅰ组的麻醉效果优等率为95.6%,优于Ⅱ组的66.7%且Ⅰ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0%,低于Ⅱ组患者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阻滞对患者上肢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与传统的解剖学定位局部麻醉相比,所需的操作时间短、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不同麻醉处理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急腹症患者,根据ASA评级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其中60例ASA为1~2级的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A组);60例ASA 2~3级的患者选择气管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60例ASA 3~4级的患者选择气管内全麻(C组)。结果3组均没有因麻醉而死亡者,但手术中出现循环功能紊乱,其中A组及C组血压波动较大,B组血压无明显波动,无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有效率达100%。手术中A组因麻醉效果不好,术中改行气管内全麻6例。180例患者无1例术中死亡,但术后24 h死亡1例,48 h死亡1例。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和操作,做好术前评估,能有效降低和避免术中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上肢手术患者88例,A组6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2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与A组对照.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96.67%,B组阻滞成功率为7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无神经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用于臂丛阻滞,操作方便,麻醉效果满意,与传统异感法相比,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