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分制备时血浆报废的常见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2008至2010年绵阳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报废血浆按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报废原因是脂肪浆,其次是破损、不足量、颜色异常等。结论加强采血前咨询、宣传及血浆制品制备等关键控制点,增强各环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可降低血浆报废率,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1-2012年度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合理分析,采取对策,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通过对医院血液质量信息反馈记录和站内质控科提供报废记录表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报废原因主要是脂肪血,ALT不合格,抗-HCV阳性,抗-HIV阳性,HBsAg阳性,梅毒,溶血,不足量,颜色异常,破袋等,血浆的报废主要原因是脂肪血,破袋和血浆颜色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金昌市五年来的血液报废数据,旨在加强报废血液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工作,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有效降低血液报废量,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应用Excel软件,统计出五年间血液报废的基本情况及报废比例。结果:发现血液正常原因报废中,2009年ALT报废量增幅过快;非正常原因报废中,过期血液和脂肪血报废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应加强血液报废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效降低ALT、脂肪血、过期血的报废比例,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养血注射液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大鼠血液流变学试验观察养血注射液对血液粘度的降低作用,并开展急性毒性和溶血试验,确定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养血注射液高剂量组能降低高、中、低切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中剂量组效果能降低中、低切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低剂量组能降低低切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36.57ml/kg,3批溶血试验,溶血率均低于3.5%,符合规定。结论:养血注射液能够很好地降低血液粘度,具有毒性小、溶血率低、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血液是抢救失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是血站的宗旨.目前我站将全血制备成各种成分血主要采用物理分离方法,但血液在采集后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袋离心破损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如何减少血液在离心过程中的破损,是避免血液浪费的重要措施.笔者对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液是抢救失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是血站的宗旨.目前我站将全血制备成各种成分血主要采用物理分离方法,但血液在采集后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袋离心破损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如何减少血液在离心过程中的破损,是避免血液浪费的重要措施.笔者对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报废的原因,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浆的报废。方法对半年内成分科血浆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对血浆报废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对策并加以改进,使血浆的报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血液成分制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危险因素是造成职业危害的主要原因。这些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噪音、低温。化学因素:空气消毒机,消毒剂。生物因素:血液污染等。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有些不确定突发情况防范的概率低。成分制备工作人员接触采集回来的血液未经全面检测,具有潜在的传染性,血液在制备过程中,突发离心破损,热合渗漏等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具有直接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命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血浆输回体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100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的11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差异.探讨溶血原因,溶血干扰检测结果的机制、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如何解决这种影响.结果:对100例进行干化学检测的血清溶血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经统计后发现溶血后检测结果中普遍有明显下降的有铬元素(Cr)、BG、葡萄糖(GLU)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的有钾离子、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LT).其余成分无明显影响性变化.结论: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溶血会导致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中很多成分含量的变化.溶血后红细胞破裂,血清中有很多物质与红细胞中不同.溶血后红细胞中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溶血后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前有很大差异,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准确的生化检验应尽量避免溶血和解决溶血引起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以及预防的策略。方法:对梅州市中心血站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予以统计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全血以及红细胞报废因素中,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破袋不合格是致使全血及红细胞报废的首要因素;而在血浆报废因素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重度乳糜血浆、破袋不合格是致使血浆报废的首要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对献血者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严格执行采血前征询、初筛工作,并在后续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血液检测质量的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094名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五项传染病筛查指标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48094名献血者检验结果中,不合格标本3649例,不合格率约为7.6%。其中AI.T升高2314例,不合格率约为4.81%;HBsAg项目报废365例,不合格率约为O.76%;抗-HCV项目报废348例,不合格率约为O.72%;抗-HIV项目报废163例,不合格率约为O.34%;抗-TP项目报废459例,不合格率约为O.95%。男女多项检验指标的报废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报废率以ALT为主,抗-TP、HBsAg、抗-HCV次之,同时存在一定的HIV阳性献血者。建议加强献血者采血前AI.T筛查和问诊,排除高危人群参加献血,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23年5月21日采集的同一批次160份献血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份。对照组于采集血液后置4°C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C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并离心,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研究组于血液采集后置4°C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C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但不离心,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将过滤后血液分成四个亚组:研究1组(20份,储存1 d),研究2组(20份,储存5 d)、研究3组(20份,储存9 d),研究4组(20份,储存14 d),于储存期末取出,离心分离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血浆,比较储存期末溶血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血常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不同组别样本的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样本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别样本的白细胞残留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中的成分,制备方法以及保存措施。方法:血液成分制备可分为手工方法和血液成分单采机方法。结果:在血液成分的制备时,无论是手工法还是单采机方法,其制备原理多利用离心、过滤等物理方法来分离。结论:血液成分制备后,要注意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工作情况。方法:对综合性医院3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2008~2010年3年用血总量逐年增加,成分输血比例从2008年的55.66%逐年增至2010年的86.69%;成分血包括红细胞类(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类(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结论: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应合理使用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亚微乳的制备及体内抗溶血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葛根素亚微乳,并对葛根素亚微乳体内的抗溶血进行评价。方法以复合物-相转变-高压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血液参数值为评价指标,以市售葛根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葛根素亚微乳体内抗溶血评价研究。结果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平均粒径188.14nm,Zeta电位-29.03 mV,包封率89.72%。体内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亚微乳组家兔的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市售葛根素注射液组家兔出现了血管内溶血现象。结论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理化性质稳定,凭借亚微乳载药系统对葛根素的包合作用,减轻了葛根素血管内溶血的不良反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导致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有: 1 细胞浓度增高: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分量也减少,血液中有多种有形成分,细胞数量会相对增多,血细胞比例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6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以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确保检测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的60例体检者进行规范采血(不溶血样本)与不规范采血(溶血样本)各1份,并做ALT、AST、ALP、5r-GT和GLU等5个检测项目。结果:检验结果中,不溶血样本与溶血样本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日常的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规范采集血液标本,避免溶血现象的出现从而出现检测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100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的11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差异.探讨溶血原因,溶血干扰检测结果的机制、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如何解决这种影响.结果:对100例进行干化学检测的血清溶血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经统计后发现溶血后检测结果中普遍有明显下降的有铬元素(Cr)、BG、葡萄糖(GLU)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的有钾离子、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LT).其余成分无明显影响性变化.结论: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溶血会导致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中很多成分含量的变化.溶血后红细胞破裂,血清中有很多物质与红细胞中不同.溶血后红细胞中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溶血后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前有很大差异,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准确的生化检验应尽量避免溶血和解决溶血引起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的必查项目,ALT检测对预防除HBV和HCV以外的其他肝炎病毒的传播有一定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HCV"窗口期"感染和HBV隐匿感染的风险,对提高血液质量有一定的帮助。在我国,单项ALT不合格是造成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因ALT不合格引起的血液报废,徐州市中心血站新沂分站2010年10—12月采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