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介绍禤国维教授辨证论治皮肤血管炎经验。禤教授论治本病强调"湿、毒、瘀"致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邪蕴阻肌肤,郁而化热,气血凝滞,血络损伤所致。病程日久,迁延成毒,而成湿毒、热毒、瘀毒等互相影响之复杂病机。临床辨证时应首分"寒热",常见湿热瘀阻证与寒湿瘀阻证,分别以四妙勇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日久湿热毒瘀凝滞,常用自拟"皮肤解毒汤"加减治疗;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运用,并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后期善于使用虫类药破瘀通络。  相似文献   

2.
一毒疮毒药的基本内容 1.毒疮 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虫毒、风毒、湿毒、火毒、食物毒等等.就毒疮而言,本文是泛指原因交错、病情复杂,凶险多变或经久难瘥之风癣疥癞、无名肿毒,癌瘤翻花等皮肤疮疡科多种疑难恶疾杂证.可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湿毒清胶囊由黄芩、白鲜皮、丹参等九味中药材组成,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等症,对湿疹疗效尤为显著。有关湿毒清胶囊各组分药 材的基原、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湿毒清胶囊整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报道甚少。对湿毒清胶囊及其各味中药材的植物基原、化学成分、抗菌和抗炎药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受纳降浊,肌肤营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虚易生湿,湿易与风、热、毒相兼为患,风、湿、热、毒之邪侵淫肌肤,则皮肤或痒、或红、或肿、或痛、或流滋。张杰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重视健运脾胃,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则湿浊可化,风无所依,热无所附,寒无所生,皮损可消。  相似文献   

5.
HEALTH Foodstuff     
中医认为,人必先从食物方面 着手,调理好身体,排出毒素。去清 皮肤的黄气黑气,便能有健康美白 滋润的肤色。 苋菜去下巴黑印 苋菜有去面上黑色素及暗疮功 效。因觅菜有助排泄,能排脓祛湿解 毒、去皮肤疮毒,尤其能肠湿毒。以  相似文献   

6.
林惠芳  吴曦  林敏 《西部医学》2013,44(6):47-48
<正>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或结束时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多由照射浅表肿瘤所用的低能X线或电子线引起,常常于照射数日至3个月内发生,主要表现为患者受照射部位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毛孔粗黑等;后期在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水肿;严重时患部可出现水疱,继之破溃、糜烂、溃疡形成,影响放疗继续进行。我科采用茶油对放疗中发生Ⅰ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区外涂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宝金  陈甦 《西部医学》2014,45(6):47-48
<正>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较多,但复发率也较高[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60例,既清除了疣体,又降低了复发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冶》[3]将尖锐湿疣分为湿毒聚结和脾虚毒蕴2型,1湿毒聚结:外阴、肛门皮肤黏膜柔软赘生物呈  相似文献   

8.
湿毒清胶囊抗皮肤过敏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湿毒清胶囊进行抗过敏和抗炎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湿毒清胶囊对右旋糖酐和组胺引起的动物皮肤瘙痒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组胺所致的动物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中也观察到其有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并明显减弱二甲亚砜(DMSO)和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因此认为,湿毒清对抗过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凯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7):138-138
布鲁氏菌病属中医学湿温、湿毒、寒湿、湿痹等范畴。其病机为湿热毒邪经皮肤经络外犯肌表,或经口内侵中焦,伏于膜原,渐次入血,伤及肝脾,损及全身。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进行论治:湿热内蕴型、湿热伤营型、寒湿阻滞筋脉型、正虚邪恋型。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并非中医文献中的牛皮癣),中医名白壳癣、干癣、白疮等。为一种常见皮肤病。早在《诸病源候论》干癣候中即有“皮肤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等描述,并指出常由风、湿、毒邪所致。  相似文献   

11.
辛宣芳化法有宣透湿邪、醒脾开肺之功,起源于先秦、开创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基于中医药理论对疫病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毒""湿毒疫"等范畴,而湿毒是其核心病理因素,湿毒闭肺困脾是其核心病机,临床症状以肺系、脾胃系多见.辛宣芳化法切中本病病机,针对本病核心病理因素,可以祛除闭肺困脾之湿毒...  相似文献   

12.
肛周湿疹为常见的肛门皮肤病,中医称"浸淫疮",多由风火湿毒蕴结于皮肤,阻滞于经络所致。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其周围皮肤,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有点状或片状瘀点、易复发为主要特点[1]。现代医学则认为湿疹为变态性反应性疾病。我院应用千金饮内服外洗和对症护理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琳 《中华医护杂志》2005,2(4):380-380
慢性下肢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大多由于小腿静脉曲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内有蕴湿,湿阻经络,复感毒邪,湿毒互结,下注小腿,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肌肤失于濡养,日久破溃生疮。临床表现为小腿大面积皮肤发黑、坏死、皮温低、感觉迟钝,不慎弄破形成溃疡则经久不愈。我科采用自制中药及自制中药加金因肽换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为“寒湿疫”、“湿毒疫”范畴,是“疫”邪引起,以湿邪为重要特征,由寒湿起病,在疾病早中期呈现寒湿袭表、阻肺、碍脾的临床表现,故其病位在表、在肺、在脾,呈现痰湿内蕴。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聚湿成痰、化热化燥、湿毒壅肺,伤阴致瘀,甚者闭脱危象,总体病理变化表现为“痰、湿、毒、瘀”,痰湿为本,毒瘀为标。治疗当以化痰祛湿,贯穿始终,早期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可截断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涛 《吉林医学》2010,31(4):517-517
神经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骚痒、红斑、丘疹、脱屑、皮肤硬板、粗糙,多呈对称性,反复发作,病机多为风热湿毒。2006年10月-2009年10月,笔者使用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双花片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尔安 《右江医学》1992,20(1):30-34
<正>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该症中医称为“胎黄”或“胎疸”,以新生儿周身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认为多由母体胎孕时湿热熏蒸于胞胎,或临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近年来各地儿科工作者在应用中医  相似文献   

17.
湿为重浊之邪,既可因脾肾两虚而发于内,为“痰饮”、“水肿”诸疾;亦有外受湿气发于肌表,为皮肤诸病。单就外科而论,因伤于湿,日久蕴结不解,遂发肌肤浅表之症,较为多见。例如脚缝搔痒,破流毒水的“湿脚气”;发于耳后摺缝间,破烂发痒,蔓延浸淫的“旋耳疮”;发于四肢弯曲之处,缠绵难愈的“四弯风”;发于小儿颜面,焮赤发痒流水的“奶癣症”;更为湿毒下趋所生之疾,多发于胫前、足背、足踝等处。由此可见,湿毒为患广泛。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表皮瘤样增生,属性传播疾病.中医将尖锐湿疣称为"臊疣"和"臊瘊",是由于房事不洁或间接接触污秽之物,湿热淫毒从外侵入外阴皮肤、黏膜,导致肝经郁热、气血不和,湿热毒邪搏结而成.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疣体的大小,结合全身症状,常划分为湿毒聚结、脾虚毒蕴两型论治.  相似文献   

19.
祛毒止痒汤薰洗治疗阴囊湿疹50例吴书铭(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451100)主题词阴囊湿诊/中医药疗法@祛毒止痒汤/治疗应用阴囊湿疹,中医又称肾囊风、绣球风,是一种阴囊变应性皮肤炎症。以阴囊剧烈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胞、糜烂、渗出、结痂、...  相似文献   

20.
从痒与热、与风、与湿、与虫、与禀赋及毒、与痛、与皮疹等关系上论述了痒症的病机,并提出皮肤气血不和是痒症发生的病理基础,从热盛作痒,风盛作痒,湿盛作痒,虫淫作痒、血虚作痒、疮毒作痒、收敛作痒等方面,分析了痒症的辨证要点。指出,痒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故见痒必须审因论治,若盲目疏风止痒,或滥用激素,不仅不会取得良效,而且还会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