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病理过程及细胞增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HP相关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探讨HP致胃癌的可能途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粘膜涂片Giemsa染色及RUT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HP相关GU边缘组织表现为CSG、CAG、IM、DYS、GC,而DU仅见不同程度的炎症;GU边缘组织PCNALI%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自CSG的(23.93±14.30)%升至癌变时的79.8%;HP相关DU及GU边缘组织PCNALI%明显高于HP阴性DU与GU(P<0.05)。提示HP感染导致炎症,HP与炎症及其所致的病理改变使细胞增殖不断上调,异常的细胞增殖导致癌变的发生。其途径可能为HP→CG→CAG→IM→DYS→GC。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起始动因子的作用,并可能参与胃癌发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高危人群胃粘膜组织中的突变型P53蛋白、Runx3蛋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178例胃癌高危人群胃粘膜活检标本及63例胃癌胃粘膜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HE染色和特殊染色检测其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1突变型P53蛋白在CSG中的表达率最低,胃癌中表达率最高,随着病变的进展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其中GC与CAG、CS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Runx3蛋白在CSG中的表达率最高,在胃癌中表达率最低,随着病变的进展表达率呈递减趋势。GC与CSG,CA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C与伴IM相比有统计学意义,GC与伴DYS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高危人群中HP在CSG、CAG、伴IM和伴DYS的感染率随着病变的进展而升高。4在高危人群HP感染的阳性组和阴性组中,阳性组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阳性组Runx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结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突变型P53蛋白和Runx3蛋白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在胃癌高危人群的追踪观察中,进行HP感染、P53蛋白、Runx3蛋白的联合检测,对发现胃癌前病变和胃癌及探讨癌变机制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1 6例活检标本及 42例手术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 Giemsa染色进行 HP检测 ,同时留取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HP阳性率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腺癌中逐渐升高 ,阳性率分别为 35 .7%、5 0 %、5 0 %、62 .5 %、68.6% ,胃癌组与正常胃粘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端酶活性在正常胃粘膜中阴性 ,在胃癌中为 88.6% ,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30 .6% )、肠上皮化生 ( 37.5 % )及不典型增生 ( 37.5 % )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胃癌中端粒酶的活性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 HP阳性胃癌组端粒酶阳性率 ( 97.9% )明显高于 HP阴性组 ( 67.8% )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1端粒酶活性表达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中及高表达于胃癌中 ,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 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Hp、p53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p、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0例不同胃粘膜病变石蜡包埋标本.结果:1.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Hp阳性率分别为40%、60%、70%和72.5%,GC与CS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p53基因蛋白在CSG、 CAG、 DYS、 G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 25%、 50%、 62.5%,其中GC与CAG、CSG 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3.在80例胃癌标本中,Hp阳性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 结论: 1. Hp感染在胃粘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突变型p53与胃癌的发生有关.3.p53的突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NF-κBp65、COX-2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例中COX-2、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亚甲兰染色检测Hp。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94,χ2=6.71,χ2=10.60,P<0.01)。胃癌(GC)的Hp感染率与CS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05)。②CAG、IM、DYS的COX-2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81,χ2=5.96,χ2=16.57,P<0.05)。GC的COX-2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χ2=34.50,P<0.01)。③CAG、IM、DYS的NF-kBp65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71,χ2=9.02,χ2=20.74,P<0.05)。GC的NF-kBp65表达率与CSG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χ2=30.71,P<0.01)。结论 Hp感染诱导COX-2和NF-kB表达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阶段。COX-2和NF-kBp65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胃角溃疡边缘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Hp相关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表达 ,探讨HP与胃溃疡边缘细胞增殖的关系 ,初步了解HP致胃癌的可能途径。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粘膜涂片Giemsa染色及RUT确定HP感染。结果 :HP相关GU边缘组织表现为CSG、CAG、IM、DYS、GC ;GU边缘组织PCNALI %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 ,自CSG的 (2 3.93±14 .30 ) %升至癌变时的 79.8% ;HP相关GU边缘组织PCNALI%明显高于HP阴性GU(P <0 .0 5 )。结论 :HP感染导致炎症 ,HP与炎症及其所致的病理改变 ,使细胞增殖不断上调 ,超常的细胞增殖导致癌变的发生。其途径可能为HP→CG→CAG→IN→DYS→GC。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起始动因子的作用 ,并可能参与胃癌发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hTER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130例石蜡包埋标本.结果:1.端粒酶(hTERT)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非典型增生(DYS) 及胃癌(GC)中表达率分别是0%、10%、30%、78.75%.在GC中表达率最高,GC组中的端粒酶与CSG 、CAG、DYS相比P<0.01.2. 80例胃癌中,端粒酶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1.43%,75%,75%,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很好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端粒酶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和癌前病变p53、ras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和癌前病变中p53、ras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美兰和W-S特殊染色方法确定Hp感染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ras基因蛋白表述.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异型增生(DYS)、胃癌(GC)中Hp感染率均高于浅表性胃炎(CSG)(P<0.05);2.在GC中p53,ras的阳性表迭率显著高于IM(P<0.01),在IM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CAG(P<0.05);3.在IM中,Hp阳性组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P<0.05),在DYS和GC中,Hp阳性组p53、ras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在胃粘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p感染与胃癌发生过程中的p53、ras密切相关,同时Hp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青海地区汉族胃癌(GC)、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血清中P53蛋白、可溶性Fas蛋白(sFas)水平,明晰青海地区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53、sFas蛋白表达特点。方法收集世居青海地区因消化道症状前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汉族GC、CAG、CSG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蛋白、sFas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血清P53蛋白水平在GC组、CAG组、CSG组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sFas水平GC组较CAG组、CSG组明显降低(P<0.05);3.GC组血清P53蛋白与sFas间呈负相关,r=-0.543,P<0.05。结论青海地区汉族GC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显著升高、sFas显著性降低,二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胃癌诊断的一种新型的简单易行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Runx3蛋白在胃粘膜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检测,探讨胃粘膜不同病变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178例胃癌高危人群胃粘膜活检标本及63例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178例胃粘膜组织中,Runx3蛋白在102例浅表性胃炎(CSG)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37%,在76例萎缩性胃炎(CAG)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37%,在伴有肠化生(IM)的60例中的阳性率为61.67%,在伴有异型增生(DYS)的9例中阳性表达率为55.55%,在胃癌(GC)中的表达率为41.26%。在CSG中的表达率最高,在胃癌表达率最低。2在63例胃癌中,Runx3蛋白在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中表达率分别是55.56%、40.00%、27.78%。结论:Runx3蛋白在慢性胃炎和伴肠化生中的表达较胃癌中高。说明Runx3蛋白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和c—myc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探讨ODC及c—mye在慢性胃炎胃黏膜化生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ODC和c—mycmRNA在18例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2例不典型增生及30例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做统计分析。结果ODCmRNA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P〈0.01)。此外,ODC在高分化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中分化腺癌(P〈0.01)。c—myc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P〈0.01),c-myc在低分化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ODC与c—myc在胃黏膜癌变多阶段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ODC作为致癌因子在胃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且c—myc通过诱导ODC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将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关系,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 Dys→GC过程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Survivin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umantelomerasecatalyticsubunit,hTERT)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5例慢性胃炎和 19例胃癌中hTERT蛋白的表达 ,用快速尿素酶法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结果 hTERT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 78 95 % )中显著高于异型增生 ( 64 2 9% ,P <0 0 5 )、肠化生 ( 4 6 67% ,P <0 0 5 )和萎缩性胃炎组织 ( 2 5 0 0 % ,P <0 0 5 ) ,在异型增生组织 ( 64 2 9% )中显著高于肠化生 ( 4 6 67% ,P <0 0 5 )和萎缩性胃炎组织 ( 2 5 .0 0 % ,P <0 0 5 ) ,在肠化生组织( 4 6 67% )中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 ( 2 5 .0 0 % ,P <0 0 5 )。Hp阳性患者中hTERT蛋白的表达率为 77 42 % ,Hp阴性患者中hTERT蛋白的表达率为 3 3 3 3 % ,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阶段 ,端粒酶 (telom erase)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Hp可能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激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胃癌及癌前病变生物学恶性信息,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幽门弯曲杆菌感染与P21、P53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粘膜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常规石蜡切片、HE、Giemsa染色观察。结果:幽门弯曲杆菌(HP)感染率: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8%(8/26),慢性萎缩性胃炎67.9%19/28),肠上皮化生63.6%(21/23),不典型增生(AH)73%(22/30),胃癌(GC)64.1%(25/39)。HP感染与各型病变中P21表达阳性率(%)关系:HP阳性者为36.8~64.0,其中GC为最高,AH为次;HP阴性者为22.2~57.1,与P53表达阳性率(%)关系:HP阳性者为31.6~60.0,其中GC为最高,AH为次;HP阴性者为11.1~50.0。结论: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HP及两种蛋白检测,有助于认识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的P21、P53表达阳性率呈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Xie Y  Zhu J  Zhou XJ  Chen J  Lu NH  Wang C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83-268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中过氧化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1(PPAR-γ)、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以探讨Hp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09例内镜活检的胃黏膜内COX-2、PPAR-1的表达。209例包括:浅表性胃炎(CSG)75例(其中Hp阳性50例、Hp阴性25例),萎缩性胃炎(CAG)24例(其中Hp阳性13例、Hp阴性11例),肠化与异型增生(IM+DYS)90例(其中Hp阳性45例、Hp阴性45例)以及20例Hp阴性组织学大致正常的胃黏膜。同时还检测了36例Hp持续感染10年以上的CSG患者10年前后胃黏膜内COX-2、PPAR-1的表达。结果(1)从对照组→CSG→CAG→IM+DYS,腺细胞内的COX-2表达逐渐较强,阳性率分别为20%、42.7%、25.8%和61.1%(P〈0.01或P〈0.05);炎症细胞中COX-2阳性率分别为0、32%、29.2%和36.7%,各疾病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CSG组及IM+DYS组Hp阳性者腺细胞和炎细胞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或P〈0.05)。(3)从对照组→CSD→CAG→IM+DYS,腺细胞内PPAR-1阳性率分别为0、18.7%、29.2%和45.6%(P〈0.01或P〈0.05);炎细胞内PPAR-γ阳性率分别为0、22.5%、20.8%和22.2%(各疾病组问比较,P〉0.05)。(4)炎症细胞中PPAR-γ表达在CSG组、IM+DYS组Hp阳性者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腺细胞中PPAR-γ的表达在CSG组、IM+DYS组Hp阳性者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5)Hp持续感染的CSG患者,炎症细胞内COX-2的表达10年后显著低于10年前(P〈0.05),而炎症细胞内PPAR-γ的表达10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p持续感染的CSG患者,10年后腺细胞内COX-2、PPAR-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10年前(P〈0.01)。(7)Hp阴性的各疾病组,炎细胞内COX-2和PPAR-γ的表达相互间均无相关性(r=0.006和0.149,均P〉0.05);在腺细胞内它们的表达在IM+DYS组呈显著正相关(r=0.336,P〈0.05),其余各疾病组COX-2和PPAR-γ的表达均无相关性(r=0.035和0.126,均P〉0.05)。(8)Hp阳性的各疾病组,炎细胞和腺细胞内COX-2、PPAR-γ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348和0.645,P〈0.05或P〈0.01)。结论(1)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炎细胞和腺细胞内COX-2和PPAR-γ的过度表达,Hp可能通过上调COX-2和PPAR-γ的表达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进程。(2)Hp感染诱导的COX-2的表达与Hp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有关;随着感染时间延长,COX-2、PPAR-γ的表达变化可能比病理形态学检查更早的反映Hp感染引起的CSG→CAD→IM→DYS→胃癌这一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