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形式要件是什么?是否涵盖口头合同?是目前困惑司法实践的难点,颇为理论界所关注。就此问题,目前有论者发表了几种意见,概述如下:第一种意见,认为无论什么形式,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要件的,其中包括口头合同在内的任何合同,都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的形式要件。其理论是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订立可以采用书面合同、口头合同和其他形式。〔1〕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刑法》第224条之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虽然“签订”一词意指书面合同,但“签…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和把握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该条还以逐款列举的方式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多种情形作了具体规定。由于合同诈骗案涉及的合同标的物往往是一种“流...  相似文献   

3.
关于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前均按诈骗罪定罪量刑。由于近年来此类犯罪现象日趋突出,为加强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专门规定了合同诈...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之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所有或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伴随着经济交往的大量增加,合同诈骗犯罪活动更加猖獗。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1997年刑法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从诈骗罪中剥离,在第二百二十四条专门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及其量刑规则,从而加大了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合同诈骗犯罪往往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在理论上难于区分,实践中难以把握,以致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偏差,成了困扰广大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6.
刑法中有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常不等同于民法的相关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中关于“合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合同法》中的规定一致,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究竟什么是合同,什么样的合同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笔者通过对以下案例的分析,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析解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合同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不宜再将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界定为经济合同。根据合同诈骗罪的危害本质分析,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指市场经济领域内,人们藉以发生关系的,其签订与履行活动均受市场秩序制约的合同。而且,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形式,也已经由合同法颁行前的单一书面形式扩大为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及推定等其他形式在内的各种合同形式。以此为据,文章还对实践中利用劳务合同(或劳动合同)进行诈骗,以及分别利用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进行诈骗的司法认定,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试论对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洲 《山东审判》2005,21(1):105-109
刑法第224条将合同诈骗罪规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同时以列举方式对具体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形进一步明确。笔者认为,欲在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作出准确认定,首先必须准确定位合同诈骗,其次是对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和"签订、履行合同"作具体的研究和准确的把握;最后则是对"合同"概念本身内涵和外延予以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陶军 《律师世界》2001,(9):37-38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众所周知,犯罪构成是判定具体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模式,每种犯罪行为都有自己独特的犯罪构成。据此,要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需从该罪的必备构成要件上加以分析。首先,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犯罪的故意。故意本身是限制和界定合同诈骗罪的一个要件,是其固有属性之一,过失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认定行为人是否“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斌 《中国律师》2001,(1):52-53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相似处 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立法明确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五种情形,即:第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第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第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第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  相似文献   

11.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是近年来诈骗犯罪中的一种十分突出的犯罪形式。与诈骗罪不同,合同诈骗罪侵害的不仅仅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也正是修订后的《刑法》将本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罪名加以规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作为一个新的罪名和经济领域的犯罪,合同诈骗罪在认定中也出现了很多疑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一些文章和论著在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12.
一、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由此可见,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而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是合同诈骗罪的理论研究与司法认定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10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法定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法定书面形式.……”和第36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所规定的书面形式,有学者认为是合同成立要件,亦有学者认为是生效要件。对于违反该条规定的法律后果,有学者认为应该一律  相似文献   

14.
<正> (二)关于合同订立问题 1.订立合同的形式要求不同《合同法》第7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订以来,合同诈骗罪中的一些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其中较为疑难和复杂的,当属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犯罪和经济合同欺诈行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调整刑法罪名,增设合同诈欺罪。一、合同诈欺罪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合同诈欺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取得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无正当理由,拒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象,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由于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合同诈骗罪是故意犯罪。如何准确确定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合用诈骗罪的犯罪故意是否包...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与此前的三部合同法相比,《合同法》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对合同的形式所作的规定了。《合同法》为合同形式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立法模式,代表和反映着立法者的立场和视角的重大转变。在我国《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对合同形式的立法选择问题曾发生很大争论。有些人认为,新合同法应沿袭现行三部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规定,即除即时清结的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外,其他合同的订立都应采用书面形式,否则合同不成立。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新合同法不应对合同形式作严…  相似文献   

18.
经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植慧敏覃静芝近年来,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日益突出,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修订后的刑法在第二百二十四条单独列出了经济合同诈骗罪,以弥补原刑法在这方面规定的不足。本文拟对经济合同诈骗罪作一粗浅的探讨。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合同诈骗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被告人有无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而实施欺骗对方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的故意要以行为人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要允许被告人举反证。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认定要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民法中的合同欺诈,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而订立合同的行为、以上不难看出.两者的含义基末相同,只是刑法条文中明确写明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从民法的理论来看,合同欺诈行为目的也是要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同之处,必须仔细分析辨别,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故意的内容、立现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