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2月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8例,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后1周行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16排螺旋CT对8例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结论: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指标,采用64排螺旋CT对7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的敏感度最为突出。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重建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所做的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Segment)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60例患者2例冠脉成像不良,不能用于影像诊断;33例冠脉成像未提示明确异常;21例冠脉成像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4例4枚支架有两枚支架显示通畅,1枚支架疑有软斑块形成,1枚支架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管腔II~III度狭窄情况及冠脉斑块形成情况,较好地评估冠脉支架植入情况,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内放置带膜支架4例,冠状动脉搭桥7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显示优良率81.2%,能发现管壁钙化、狭窄等。质量差的图像主要表现有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管腔显影不良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320排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20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采用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Ⅰ级173例(86.50%),Ⅱ级25例(12.50%),Ⅲ级2例(1.00%).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17例.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98.65%、94.00%、100%.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第二代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脉成像患者的图像,其中18例患者有2周内的冠脉造影对比。结果:本组11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平均心率为(63±8)次/min,图像平均质量评分为(1.65±0.59)分,优良图像占90.35%,可诊断图像占99.12%;96.53%(1 252/1 297)的冠脉节段达到可供诊断的图像质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6.27±1.81) mSv;诊断冠心病38例,21例支架置入术后的48枚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43枚支架通畅,4枚支架内再狭窄,1枚支架内闭塞;18例72支冠脉以冠脉造影为标准,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按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96.00%、91.30%、97.96%。结论: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是一种安全、有效、低辐射、无创的冠脉成像技术,也是一种有效评价冠脉支架通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应用320排容积CT心电图编辑技术前后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差别,评估心电图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因扫描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而导致伪影的29例患者,冠状动脉节段划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的树状结构模型,观察的节段为右侧冠状动脉(分为近段、中段、远段)、左主干、前降支(分为近段、中段、远段)、对角支、回旋支(分为近段、远段),每例患者共10段。由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及诊断。图像质量分为4级:Ⅰ级:图像显示清晰,所有血管充盈良好、连续、无伪影;Ⅱ级:图像质量基本满意,仅1段血管边缘轻度模糊,无错层或阶梯状伪影;可以进行分析;Ⅲ级:图像质量不满意,有2段血管管壁出现模糊,无错层、阶梯状伪影;影响分析;Ⅳ级:图像质量差,多段血管管壁模糊,部分血管出现错层伪影;无法分析。把图像质量≤Ⅱ级定义为可以进行评价,无需再心电编辑。把图像≥Ⅲ级定义为不能进行评价,需要进行心电编辑或重新扫描。对比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Ⅱ级有172个节段,心电编辑前≥Ⅲ级而编辑后≤Ⅱ级的有84个节段,心电编辑前≤Ⅱ级而编辑后≥Ⅲ级的有5个节段,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均≥Ⅲ级有29个节段。统计分析表明,心电编辑对图像质量有提高作用(P<0.05)。结论 心电编辑技术可以明显地减轻或消除大部分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导致的冠状动脉CTA伪影,明显提高图像的质量及检查的成功率。大大减少了心率失常患者的顾虑,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所得数据行三维重建,其中15例与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56例患者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均成功显示,显示率达100%;对中远段的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优于重建图像。6例显示内支架7只;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显示桥血管14条;15例M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17处。经常规DSA检查发现18处。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为有效可靠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腔狭窄、硬化斑块及内支架、桥血管情况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4例疑似冠心病,并在一周内行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的显影情况,分析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的2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118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优秀(57.84%),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良好(27.94%),14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较差(6.86%),15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显示失败(7.35%)。15冠状动脉显示失败的患者中,3例由于心率因素,5例由于心律因素,7例由于呼吸因素例,有54个冠状动脉分支图像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结论:心率快、心律不齐、呼吸伪影等均可影响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临床应用时需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临床价值及优势。方法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8枚支架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应用3分法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参照,评价320排CT诊断支架通畅性及再狭窄的准确性。结果所有48枚支架及支架内管腔均可以显示并满足诊断要求。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2.31%(12/13)、97.14%(34/35)、92.31%(12/13)、97.14%(34/35)及95.83%(46/48)。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化统的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中难以普及,寻找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支架内再狭带的评价就成了影像科医生非常关心的课题。目的:通过在不控制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功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评估的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患者共75枚支架在不控制心率情况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冠心病患者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拟行再次支架置入治疗时选择何种类型药物支架尚无定论。目的:对比同种及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心病患者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4年1月至2012年2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索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等数据库中同种及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心病患者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均包括首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共983例患者。同种与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处理首次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在全因死亡(P=0.31,I2=14%,OR=0.92,95%CI[0.40,2.08])、再次心肌梗死发生(P=0.64,I2=0,OR=2.68,95%CI[1.00,7.2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P=0.82,I2=0,OR=2.02,95%CI[0.37,11.08])及靶病变血管重建(P=0.63,I2=0,OR=1.15,95%CI[0.75,1.76])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同种与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心电编辑功能,对23例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图像进行重建,比较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图像评分1-4级者分别有82、93、36、19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1-4级分别分别有111、80、25、14节段。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显著改善(Z=6.787,P=0.000 1)。结论心电编辑可改善多数心律失常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冠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120 kV,270 mgI/mL)65例,B组(120 kV,350 mgI/mL)65例,C组(100 kV,270 mgI/mL) 70例.采用320排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评价试验所得到的3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3组图像冠脉评分无显著差异(P>0.5),图像噪声和增强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可满足诊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C组是其中的最低值组.结论: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浓度可用于CT冠脉成像,并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对急性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9例表现为急性胸痛行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检查的连续病例资料。对比剂使用三期双流速方案同时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并测量三大血管强化CT值,评价图像质量及右心腔对比剂伪影。以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肺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均得到良好强化。可诊断冠状动脉血管段比例为95.69%,仅有2例右心腔对比剂伪影影响右冠状动脉评价。所有患者中,22例结果为阴性,肺栓塞13例;胸主动脉病变16例,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壁内血肿2例,穿透性溃疡3例,胸主动脉瘤2例;冠状动脉病变为17例,其中7例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血管段为计算单位,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为90.91%、97.65%、83.33%、98.81%、96.88%。结论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能快速排查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病因,是急性胸痛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DVCT)冠状动脉钙化(CAC)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行DVCT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ICA)的患者60例,计算每例患者总的钙化积分(CS)及四大分支的CS,以图像质量4级(优)至1级(差)对每支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患者每支血管的CS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对患者及每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明显狭窄(狭窄≥50%)进行判断,以ICA为金标准,作出该60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获得患者总CS的最佳截断点.以最佳截断点为界,将60例患者分为高CS组和低CS组,以每支冠状动脉为研究对象,不可评价的血管作为假阳性处理,对高、低CS组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DV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 与ICA结果 的差异性,分析CS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CS越高,图像质量越差.该6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的CS最佳截断点为381.5分(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8.8%).高CS组的诊断准确性低于低CS组(P=0.009),而两组DVCT结果 与ICA结果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4,0.607).结论 CAC仍是320排容积CT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7例发病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塞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雷帕霉素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于术后(26.5±10.6)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必要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血管重建术)。结果125枚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90枚,紫杉醇药物支架35枚)植入97个梗塞相关动脉,支架长度(24.4±6.1)mm,支架直径(3.0±0.4)mm;支架植入成功率100%。5例(5.2%)死亡,其中3例死于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于术后1月死于可能的血栓形成;1例(1.0%)术后1周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因非靶血管病变致心绞痛于术后3月转外院行CABG术;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非致死性再梗。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金标准"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冠心病诊断明确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共86例(男49例,女37例)。所有患者的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的患者口服倍他乐克控制心率;均同期行320排器官动态容积CT(DVCT)与SCA,将320排DVCT与SCA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节段纳入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定义为≥50%的狭窄,分析320排DVCT对冠状动脉不同节段、不同分支狭窄判断的准确性;并根据有无伪影和是否符合进一步狭窄评价的要求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Ⅰ~Ⅳ级)。结果 320排DVCT显示的1032个冠状动脉节段均符合影像学评价要求(Ⅰ~Ⅲ级);计算320排DVCT评价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6.1%、86.4%和98.0%,准确度为94.7%。结论 320排DVCT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各分支节段,较为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亦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