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质性膀胱炎始终是泌尿外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定义、命名,甚至于流行病学一直不甚清楚.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在间质性膀胱炎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流行病学、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虽然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增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膀胱炎始终是泌尿外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定义、命名,甚至于流行病学一直不甚清楚.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在间质性膀胱炎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流行病学、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虽然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增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间质性膀胱炎始终是泌尿外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定义、命名,甚至于流行病学一直不甚清楚.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在间质性膀胱炎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流行病学、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虽然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增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好发于女性。女性生殖因素在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间质性膀胱炎不同程度地影响女性性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性生活情况、心理社会状态、生活质量应同样予以关注,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解除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与性功能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泌尿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间质性膀胱炎的西医治法多样,但该病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的临床难题。中医药疗法作为间质性膀胱炎综合治法的一种,其治疗优势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本文就目前中医对间质性膀胱炎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辨证施治、具体中医治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24例,采用宁泌泰胶囊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统计其治疗前后O'leary and 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症状指数评分并行t检验。结果:有效23例,总有效率高达96%,疗效确切。结论:采用宁泌泰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膀胱疼痛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诊断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膀胱炎始终是泌尿外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定义、命名,甚至于流行病学一直不甚清楚。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在间质性膀胱炎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流行病学、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虽然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增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丙咪嗪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咪嗪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1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连续服用丙咪嗪25~100 mg/d,3个月.以每日排尿次数、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及问题评分(ICPI)及作为疗效评判标准.治疗前患者ICSI为8~19分(平均12.8±3.7分),ICPI为3~14分(平均8.4±3.1分),排尿次数为10~30次/d(平均18.0±5.8次/d).结果:随访观察3~15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后3个月13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68.4%,治疗后1个月、3个月ICSI分别降至(6.4±3.7)、(7.2±3.4)分,ICPI分别降至(3.9±2.5)、(4.3±2.6)分,排尿次数减少至(10.5±3.7)次/d、(11.1±4.2)次/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丙咪嗪能有效地改善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生活质量,可作为间质性膀胱炎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以膀胱区疼痛伴或不伴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少见疾病,美国曾报道发病率为2.4/10万[1],国内尚未见有关发病率的报道.至今未发现明确病因,临床常误诊为慢性细菌性膀胱炎,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我们对近7年所诊治的21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膀胱水扩张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水扩张及膀胱灌注,分析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6个月后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sym ptomatic in-dex,ICSI)和问题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疗效显著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5/6)。治疗12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ICSI和IC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大剂量肝素、碳酸氢钠及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使用腰麻下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树胶脂毒素(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使用腰麻下行水扩张加RTX膀胱灌注.评价治疗前、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频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14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RTX膀胱灌注以及膀胱水扩张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是短期内安全有效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鉴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效率。方法:通过4例Ⅲ型前列腺炎和3例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病例的总结,从临床症状学、尿流动力学、前列腺按摩液(EPS)镜检、微生物学以及治疗等方面描述两种疾病的特征。结果: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共同临床特征是均以下腹部及盆底的不适、疼痛为特点,但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具有随着储尿时间的延长下腹部疼痛逐渐加重,排尿后明显缓解,膀胱容量明显减少,EPS无异常,微生物培养阴性,行为治疗、辣椒素类似物、透明质酸钠及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阳性且治疗有效。Ⅲ型前列腺炎的EPS镜检时WBC升高或正常、微生物培养阴性,以上针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对其无效。结论:Ⅲ型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是临床上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但由于它们的发病原因尤其是发病部位的不同,使得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全面检查后还是可以鉴别的。  相似文献   

14.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诊断方式仍以排他性诊断为主。目前,一些新的间质性膀胱炎的尿源性诊断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例如,炎症介质、增殖因子、一氧化氮、蛋白聚糖、葡萄糖胺聚糖、尿微生物已被证实与间质性膀胱炎存在潜在的关联,这些新的标志物可能为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方式带来突破。因此,本文就间质性膀胱炎尿源性标志物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口服药物,膀胱腔内灌注,经尿道电切,膀胱大部分切除术及乙状结肠膀胱成形术等治疗。结果:14例获得随访0.5月-8年,治愈12列,好转1例,灌注治疗后1年又复发1例,失访1例,结论:对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予以重视,严格的膀胱腔内灌注二甲基亚砚或卡介苗具有肯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使用腰麻下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树胶脂毒素(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使用腰麻下行水扩张加RTX膀胱灌注.评价治疗前、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频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相...  相似文献   

17.
报告2例间质性膀胱炎,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近期和远期疗效满意.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阿米替林与二甲基亚砜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二甲基亚砜(DMSO)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2008年5月,采用美国国立肾病、消化病和糖尿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19例,口服阿米替林25mg/d。治疗1周效果不佳的患者加服阿米替林至50mg/d,最大不超过75mg/d。对无效或不能耐受阿米替林副作用的患者加用50%DMSO50mL膀胱灌注连续10次(其中2例用50%DMSO50mL+1万单位低分子肝素钠灌注),总疗程3个月。观察指标:O’Leary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视觉疼痛模拟量表及排尿日记。结果19例患者均完成治疗,17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2例患者效果较差。结论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DMSO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副作用可以被大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联合肝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庆大霉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 =31)采用肝素等四联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肝素、碳酸氢钠、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每周灌注2次,灌注6~8周之后每月2次,共灌注3个月,...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n ZQ  Qian WQ  Xie DS  Song J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59-661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4年6月诊治的1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平均病程3.4年。符合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学会间质性膀胱炎诊断标准。均行钾离子敏感试验,8例呈阳性反应。O′Leary 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9~20分,平均(14±4)分。所有病人首先行治疗性水扩张,1个月后评价疗效,对疗效不佳和水扩张后复发者行其他治疗。结果10例平均随访7.8个月。水扩张后1个月症状评分降至4~19分,平均(11±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4,P<0.05)。症状显著缓解2例,评分下降>7分;部分缓解3例,评分下降>3分。无效5例。有效率50%。结论钾离子敏感试验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治疗性水扩张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