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8月31日,辽宁朝阳供水施工项目隧洞全线贯通。朝阳项目主体工程为引水隧洞和地下泵站,包括压力引水隧洞、地下厂房洞室群及其附属洞室、交通洞、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等工程,其中引水隧洞为有压洞,全长12km,开挖断  相似文献   

2.
苗尾水电站进水口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坡脚位置挖空率大,边坡的稳定问题突出。引水隧洞进口段洞群具有洞室断面大、洞室间距小、进洞口边坡高陡、大断面洞室空间交叉等布置特点。对进水口边坡、引水隧洞洞群和相邻建筑物施工程序、支护设计进行系统性反馈分析工作,提出合适的加固处理设计方案,保证了进水口边坡与引水隧洞洞群结构安全、洞室长久稳定。  相似文献   

3.
水工隧洞(尤其是长隧洞)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小施工难度、满足施工要求,通常会在隧洞适当位置设置施工支洞,而施工支洞的规划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下洞室的施工难度,对工程总投资及整个工程的工程效益也有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支洞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情况应对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洞室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地下厂房主体布置在辉绿岩地层当中 ,其中的引水系统、交通洞等洞室大部分洞段布置在由泥岩、硅质岩和含碳硅质岩等组成的不良地层下。为此 ,以引水隧洞施工为例 ,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洞室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5.
曾新华  谢国权 《人民长江》2009,40(18):37-39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TBM和钻爆法施工。隧洞具有埋深大、洞线长、洞径大等特点,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不良地质处理问题突出。在对深埋长大引水隧洞洞室松动圈成因及发展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围岩加固控制技术,可保证洞室的稳定,以期为该工程安全、快速的施工提供指导,也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引子渡水电站引水系统线路总长1100m,洞径为10.5m,采用一洞三机供水方式,由岸塔式进水口、引水隧洞、阻抗式调压井、压力钢管等组成。该引水系统线路长、建筑物复杂、洞室围岩稳定性较差。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洞室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某深埋长大引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和TBM法施工,需通过绿泥石片岩段、断层破碎带、富水洞段(含溶洞)、岩爆段等不良地质段。结合新奥法和挪威法施工原理以及引水隧洞施工现状和交通洞施工经验,对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应采取的施工策略和施工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在洞室开挖过程中及时根据围岩揭露情况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支护的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埋深大、洞线长、洞径大,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洞室群工程。重点分析了4条引水隧洞充排水试验和运行初期的围岩变形、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围岩渗透压力及渗漏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条引水隧洞和各横通道封堵体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运行状况良好,工程安全正常。  相似文献   

9.
超高地温条件下引水隧洞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娘拥水电站引水隧洞全长15 406 m,马蹄型断面。在1#支洞及该支洞下游主洞开挖过程中遭遇了高地温围岩,最高岩体温度高达86℃,高地温段洞室长度长达400 m。基于高地温隧洞施工实践,从降低洞内环境温度、钻爆开挖控制、初期支护措施等关键因素着手对高地温隧洞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隧洞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引水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软质围岩,其洞段可能出现洞室变形、甚至坍塌。本文以某电站引水隧洞为背景资料,根据软质围岩洞段测试、监测资料,结合开挖出现的情况,分析软质围岩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理,提出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