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吴承玉  高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2-993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以相关传统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为依据。确定病位证素与四诊症状的相关性,笔者首先对五脏系统病位特征进行规范研究。本文报道心系病位特征证候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华医典》进行系统检索,同时收集1980—2004年中医类学术期刊、各类中医证候学专著、中医高等院校使用的各版教材,以及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等现代文献,选择其中涉及到心系基础证的古今医案及临床报道共1203例,记录其使用的术语及出现的频次、频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视神经炎(ON)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使用中医药治疗ON的医案及文献。将中医证型、处方组成及治法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处理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中医证型、中药四气、五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医案15个和文献110篇,包含68种证型,“肝郁气滞证”出现频次最高(28次,12.02%);233个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11味,累计频次为2,579次,四气以寒性最多(49味,23.22%);五味以甘味药最多(76味,36.02%);归经以肝经药物最多(73味,34.60%)。(2)高频中药使用频次:用药频次≥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165次,70.82%)、茯苓(143次,61.37%)、柴胡(127次,54.51%)、白芍(118次,50.64%)、白术(110次,47.21%)。(3)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共得到8类核心药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索1949年至2011年有关眩晕的医案文献,分析与睡眠有关的规范化后的症状,为临床病例信息调查表的制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为主要来源,共检索到1 296篇符合描述眩晕症状的医案文献。运用Not e Expr es s软件和Excel 2003,对从医案中截取症状归类排序和频数统计,并采用统一标准的症状术语进行规范化,统计规范化后的有关睡眠的症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医案中以不寐、多梦、嗜睡、鼾眠4种症状共累计出现143篇,占总医案篇数13.06%。结论:对眩晕病案中情志失常的症状进行初步症名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诊疗技术和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国医大师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筛选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医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化药名后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42个医案。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14种,包括地龙、川芎、桃仁等,药物多为温、平、苦、甘,归肝、肺经者;四诊症状频次结果显示弦脉、舌红的频数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组关联规则24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8条。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多以清热息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为法,治疗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兼顾行气,在息风基础上兼顾通络止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四逆散及其加减方治疗胃痛的证候、药物组方及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收集符合条件的四逆散治疗胃痛的医案,利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相关症状、药物、症状与药物的频繁项集,并对主要症状、药物的组方规律及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进行探讨。结果在收集到的120则医案中,涉及124种症状,共1328频次,以胃脘痛为首的高频症状13种,共816频次;涉及133种药物,共1255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物15种,共779频次;支持度≥5%,置信度≥0.6,提升度≥1.5的症状关联规则共1694组;支持度≥3%,置信度≥0.6,提升度≥1.5的药物关联规则共1322组。研究显示常出现的症状组共21个,常用药组共26个,使用频率较高,出现频繁的症状与药物关联规则有20个,均具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四逆散及其加减方治疗胃痛的症候、药物组方及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彦新  刘荣 《新中医》2018,50(1):138-142
目的:探讨绝经期关节炎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辨证论治绝经期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提取症状、处方信息构建绝经期关节炎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绝经期关节炎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604则,得出医案中高频症状16项,建立绝经期关节炎证候隐结构模型;统计出高频处方、治法与药物,挖掘症状-药味、药味组合频繁项集各8项。结论:中医治疗绝经期关节炎多以补益气血肝肾、散寒除湿为法,常用处方以补中桂枝汤、二仙汤、红花桃仁煎为主,其相关规律可为临床治疗绝经期关节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索1949~2010年中国出版的有关眩晕的医案文献,分析规范化后情志失常的研究,为临床病例信息调查表的制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为主要来源,共检索到1 296篇符合描述眩晕症状的医案文献。运用Note Express软件和Excel 2003从医案中截取症状归类排序和频数统计,并运用统一标准的症状术语进行规范化,统计规范化后的有关情志失常的症状。结果:眩晕医案中烦躁、善怒、心烦、健忘、善悲、善忧思等18种症状共累计出现143篇,占医案总篇数13.06%,为眩晕病案中情志失常的症状进行初步症名的规范化,满足科研与临床的实际需要。结论:规范眩晕病案中情志症状名称,有助于提高诊治眩晕的可操作性和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丹  黄曼欣  李楚  聂嘉瑶  段德鉴 《新中医》2023,55(11):15-21
目的:分析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所记载的肿 胀相关医案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 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处方数据按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处 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分 析。结果:纳入15 位名医治疗肿胀的医案,共涉及处方100 首,包含药物208 味,总用药频次为1042 次。 高频药物(出现频数≥10) 25 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茯苓(77 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则多为甘、 辛、苦,所用药物大部分归脾、肺、胃、肾经;药物功效分布最多的是补虚药;最常用的对药是“陈皮-茯 苓”;最常用的角药是“陈皮-茯苓-大腹皮”;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泽泻→茯苓”;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 10 组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方5 首。结论: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以利水渗湿为主,不离补虚行气。同时常根 据具体情况,兼以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温阳化湿、化痰行气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潘敏求治疗肝积的方剂用药特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151首潘敏求治疗肝积门诊的方剂数据库,依次分析肝积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临床症状高频分布、证候分布、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高频用药组合、组方规律、新方配伍组合,运用“频次分析”筛选46味高频单味药(频次 ≥ 15),利用“关联规则”筛选15味高频中药配伍组合,43组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 ≥ 30%,置信度 ≥ 90%),进而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相关度 = 8,惩罚度 = 2)提取了7组新方组合。潘敏求用药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主,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体现调理脏腑、补益气血、攻补兼施、病证结合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分析金水六君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古今医案典籍和相关医学数据库,筛查出运用金水六君煎有效医案,分析临床症状、药物加减、证型、体征等.结果 最终纳入医案82例.症状频数分析中,82个医案共记载了具体症状42个、375症次.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肾阴虚型最多见(51.2%),药物加减中前5位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术语学国际化的背景下,以现有的中医“汗”症术语为基础进行扩展,以ICD 多轴心等级分类为指导思想,提出中医“汗”症的细目分类原则,最终确定中医症状下“汗”类症状的分类规则,推动中医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承玉教授幼承庭训、细读经典、乐研中医,深领医旨,提出了“以五脏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的五脏系统辨证体系,初步构建心系证素模糊识别数学模型,建立了心舌脉数据库,经过专家论证及案例验证,为病证规范化研究及中医应用大数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实世界规范化应用技术体系是践行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重要保障,也是连接中医标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桥梁。构建该术语技术体系存在缺乏集成性标准和理想的分类框架、应用模式与方法及综合运维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应在标准性、可用性、实用性、便捷性以及动态可更新性、历史延续性等原则的指导下,以标准术语集成为核心与基础,建立核心运维小组与终端用户组并共同参与,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术语管理平台,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应工作规范、指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相关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处方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文献共193篇,纳入处方148首,使用中药137味。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频次≥21次的高频药物有30味,排在前5位的为当归、牛膝、杜仲、甘草、续断;频次≥35次的高频药对有25个,排在前5位的药对为牛膝-当归、牛膝-杜仲、杜仲-当归、杜仲-续断、甘草-当归。药性温性药偏多,占59.4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5.99%,归经以肝肾脾居多。最终挖掘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以补肾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为主,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明代医案中包含人参方剂的配伍及药症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7本明代医案中包含人参的医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方剂进行性味归经、用药频次、配伍规律以及药症规律统计。结果通过筛选,明代医案中包含人参医案240个,涉及方剂246首,包含药物172味,包含症状245种。其中以温性药、甘味、苦味为主,主入脾、肺、心、胃经;高频药物为人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等22味,高频主治症状及舌脉为腹泻、发热、呕吐、弱脉、神疲等27个,高频药物组合为"人参,白术""人参,甘草""人参,茯苓""人参,白术,甘草""人参,陈皮"等20组,高频主治症状、舌脉核心组合为"口干渴,发热""腹泻,发热""濡脉,弱脉""数脉,弦脉""数脉,口干渴"等23组。结论分析明代医案中人参配伍及药症规律,对临床人参的辨证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蒙  王琛 《江苏中医药》2019,51(8):71-7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肿胀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共95首。药物使用频次≥5次的有30味,频率≥10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8组,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有14组,衍化得到新方5首。结论:叶天士治疗肿胀的用药特点为健脾利湿,温阳化气;三焦分消,理肝和胃;开提肺气,温肾泄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失眠病案的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中以失眠为主症的医案,提取纳入医案的方名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单味药、对药、三味药组合以及高频药物类别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收集方剂647首,使用药物325味。使用频率10%的药物20味,其中甘草(43.74%)、人参(38.79%)、茯苓(35.24%)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药对有18对,其中甘草-人参(22.10%)、酸枣仁-人参(20.25%)、甘草-茯苓(19.78%)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三味药组合有5组,其中甘草-生姜-人参(11.13%)、甘草-茯苓-人参(10.97%)、酸枣仁-茯苓-人参(10.97%)使用频率最高。高频55味药物中补虚药使用频次(1316,26.79%)最高,其次为安神药(573,11.67%)、清热药(503,10.24%)。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以补虚药为最多,且主归心、脾两经,心脾两脏亏损又以血虚为要,由此推测失眠治疗当以滋养心脾、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中医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发表的所有采用中医方剂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文献,规范证候、症状、方剂、中药名称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分析药物频次、四气、五味与归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法构建可视化证-症-方-药网络关系。结果共纳入方剂202首,涉及中药218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56味,证型78个,症状162项。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等组方;药性主要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占95%;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辛味药,占89%;主要归脾、心、肝、肺、胃、肾经,占89%。成功构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证-症-方-药网络,表明该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频次较高,症状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紫暗、自汗、痰多等频次较高,方剂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生脉散、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为高频核心进行组方,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川芎、人参、瓜蒌、薤白、三七、桃仁、红花、白术、当归、赤芍、茯苓、法半夏等。中医治疗该病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能够实现数据可视化,可用于客观反映临床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呕吐用药规律,以传承经典,应用于临床。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呕吐篇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关联分析、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提取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合等,并生成新处方。结果呕吐篇66首处方中共含药物87味,用药频次以温性药居多,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主归脾经、胃经,高频(频次≥5)药物20味,高频(频次≥13)药物组合6组,新处方5首。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叶天士治疗呕吐注重温通,擅用辛开苦降及甘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