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今大多数科技馆的建设与展览布局以学科划分展区居多,依托展品开展的科学教育内容丰富而直观。随着大众对科普的需求多样化与特色化程度不断地加深,传统科技馆的依展而教、重展轻教导致科技馆在基于展品的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展与方式的展示上缺乏创新。文章分析了科技馆展品教育方式开展的主要形式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以厦门科技馆为例,就厦门科技馆在开展展品科学教育方面深入挖掘同主题学科展品间的关系,从展品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的基础对整合展品教育资源、集成化科学教育内容做出了几点探讨,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能够丰富展品科学教育的内涵以及创新科学教育方式,并有效推动展品科学教育的二次开发与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是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功能的科普场馆,展览展品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引导公众通往科普知识殿堂的桥梁,没有展览展品就没有科技馆,由于展览展品的互动性、参与性从而促使观众同展览展品融为一体,体现了展览展品的亲和性和意义所在。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和教育,其中展览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是目的。展览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效果。本文从科技馆展览展品本体出发,尝试对科技馆教育形式进行剖析,对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览展品关系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那么科技馆所形成的档案应怎样管理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科技馆档案管理的内容1.科普展品档案:是科技馆在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中,开发、研制、采购、维修展品等直接形成的对科技馆工作有保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一个主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梳理展览策展思路,剖析了该展览在选题、展览目标、内容规划、布展和展品设计等方面收获的经验,希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今后拓展科技馆展示科技成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题展览如何设计?展览主题是什么?如何提炼和表达主题?是多年来存在诸多模糊认识和困扰展览设计团队的重要问题,并直接影响到展览设计的质量与展示效果。本文首先从基本概念、展示教育目标的角度,提出展览主题应是策展人“最希望观众在参观展览后能记住或认同的一个科学理念或概念”;进而提出“主题引领,纲举目张”的设计方式,二级、三级展区的分主题、内容、展品等,均应为有效表达主题服务;同时,采用主题的“语句式表达”“显性化表达”方式,以强化主题表达的效果。合肥市科技馆新馆展陈建设即采用了上述认识和设计方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庆科技馆为例,从展品的利用和受众情况入手,以科技馆展览展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展览形式搭建无障碍信息渠道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从“馆内”基于展品所展开的区域导览、全程导览、研发主题科普活动以及实施馆校课程,到“馆外”的流动科技馆巡展两个方面对展览展品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受众情况进一步分析展品的利用程度,进而发现科技馆的受众停留在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层面,无法为“小众”群体提供便利。这里的小众指特殊群体,如有聋哑、伤残等缺陷的小部分人。最后针对这一问题,重点以聋哑人为例,提出开发如扫码手语视频、巧用AR技术获取无障碍信息等适合聋哑人的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通过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不断突破常规、激发想象的跨界表达,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科学文化语境中亟需研究的课题,更是科技馆展览展品研究工作的一项任务。本文从艺术创作在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入手,对展览展品策划、环境艺术设计、展品造型设计三个方面来解读具体的实践方法。科技馆为了避免枯燥的教化式科学传播,其作为传播美学和艺术的载体作用将会受到广泛重视,艺术创作的融入能够切实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原创性和生动性,赋予科普展览更多可能,也为科技馆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类展览的主题,须从历史文化事实中提取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概念,并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来表达,通过承载着这些历史文化信息的展品和布展设计来表现。因此,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基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展览的科学品质。鸦片战争博物馆针对本馆的展览选题,搭建了包括馆刊、专著、论坛在内的多种学术平台,孵化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并运用于“鸦片战争”展览,极大地深化了展览主题、丰富了展示内涵,并促成了形式与内容的较好融合,集中体现了“内容为王”的办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展览设计水平和展示教育效果,近年来国内新建科技馆多以主题展览方式为主,但展览设计及展览方案征集、展览设计招标的模式却未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设计效果不佳,难以涌现真正优秀的主题展览。主题展览设计,应该经过概念设计、创意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技术设计)等步骤。笔者参考建筑设计领域的相关流程,认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展览设计与招标组织方案,通过“前期研究→提炼展览主题→构建展示内容框架”的过程,是确保获得优秀展览概念设计方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展品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展品是否完好运行关系到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关系到依托展品而开展的科学辅导、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展品互动性强、故障率高,解决展品故障问题的及时维修、解决展品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问题的维护保养是实体科技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观众为中心确立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和“不给观众短斤少两”的展品维修理念;科技辅导员是展品维修业务的直接用户。以此为基础组织展品维修维护团队,构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涉及展品维修维护业务流程、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维修物资保障等内容的展品维修维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在线科普展览得到发展,本文基于数字互动服务“2-3-6”模型对在线科普展览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由2条路径、3个阶段、6大模块共同组成。2条路径为“内容链”和“网络设施链”,综合考虑2条路径和3个阶段而形成的6大模块为:在线科普展品内容创作、内容包装及IP转化、公共传播、传输、云服务以及智能终端设备。在线科普展览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科普展览的时空界限,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将无法用物理手段在线下展示的展品进行数字化,丰富了科普展品的展示形式,提升科技馆的教育属性。在线科普展览未来的方向是内容为王、媒介的跨界融合,并被纳入多元的科技馆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历史文化类陈列展览,是以地方史脉、文脉、人脉为展示内容,以展示地方历史传承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展览。地方历史文化类展览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个性”。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三要在前面两大学术支撑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和确定展示的基本内容,并按主题信息定位型的故事性逻辑结构安排展示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展示手段阐释地方历史文化,进而达到突出地方特点、彰显地方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展览展品作为科技馆最具标识性的符号和最核心的科学传播载体,一直是科技馆业内同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展览展品创新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步骤、机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合肥科技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各地科技馆提供思路,共同支撑和推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科技馆2021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双碳”主题科普展览,“中国承诺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过梳理展览开发思路,总结展览在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展品布展设计以及办展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为“双碳”主题科普展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科技馆展览设计时,应首先明确主题,采取纲举目张、主题展开式的设计方法;应让展览主题得到明确而显著的可视化表达;应努力提升展览的信息密度;在展览内容未明确时,不需要过早开展环境布展设计。而在进行科技馆展品设计时,要了解和把握审美体验规律,让观众产生良好的知觉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应坚持反常态、反经验、反直觉的设计原则,引发“惊”和“喜”的情感;运用合理的设计技巧,让观众的知觉体验更加充分;优化阐释方式,让观众产生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遵循必要的原则,减少展品研发失败次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