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补液支持、抗菌素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6个月~1岁6μg/次,1~3岁10μg/次,3岁以上20μ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稀释后的核黄素磷酸钠5~10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海  向琳洁 《贵州医药》2024,(4):595-597
目的 探讨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百蕊颗粒治疗),各43例。两组均治疗观察7 d,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CRP、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应用能缩短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抑制患儿的CRP、SAA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研究组患儿采取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χ2=5.079,P=0.024);研究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 7.14%,χ2=0.119,P=0.730)。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机体炎性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2017年于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对照组1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病程,显著缩短退热时间、咽痛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尽快恢复食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肖慧  郭春钰  钟斌 《江西医药》2021,56(7):927-929
目的 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儿童疱疹咽峡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5例,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与对照组71.05%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咽痛、流涎缓解时间,疱疹、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显著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喷雾剂喷雾咽峡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咽峡部喷雾利巴韦林.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流涎及进食时间、疱疹溃疡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家长易操作,值得儿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忻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9例,按照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口腔局部喷雾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7 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45%,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5.959,P=0.015);观察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白细胞较少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巴韦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使用方便、患儿治疗依从性高,鉴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巴韦林喷雾剂喷雾咽峡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咽峡部喷雾利巴韦林。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流涎及进食时间、疱疹溃疡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家长易操作,值得儿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3例。A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予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C组予以开喉剑喷雾剂治疗,D组则予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患儿均持续治疗5 d。比较4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D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C组(χ2/P=10.185/<0.001、3.995/0.046、5.121/0.024)。B组、C组、D组退热时间、流涎缓解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溃疡及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D组短于B组及C组(P<0.05)。B组、C组、D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A组,且D组高于B组及C组(P<0.05)。4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干扰素肌内注射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抗病毒、对症及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2.62±0.27)d、疱疹消失时间(3.50±0.6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7±0.23)、(5.78±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组发生3例腹泻、2例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对照组发生8例腹泻、5例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13/50);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应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确切,能够有缩短患儿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与一般药物治疗相比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α1b干扰素肌肉注射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结果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喉剑喷雾剂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56-59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20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给予维生素、补液、对症治疗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咽痛消失时间、流涎停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退热时间,并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咽痛消失时间、流涎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CD8~+等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而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不仅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还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4例,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患儿)和对照组(42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和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炎琥宁静脉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χ2=7.034,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促使患儿快速康复,且不良反应更少,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1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干扰素雾化治疗、炎琥宁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75%,P <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01。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与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张翠  刘青  杨静 《黑龙江医药》2023,(1):105-107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天津静海区医院收治的8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均为4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观察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1b+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方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7天)。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更高(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均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血清白介素-10(IL-10)数据可见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15.91%)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更低(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干扰素,在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治疗中具备显著疗效,可缩短退热、咽部疱疹、流涎消退、开始进食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巴韦林组与人干扰素α2b组,各34例。利巴韦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人干扰素α2b组采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人干扰素α2b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94.12%vs. 76.47%,χ2=4.221,P=0.040)。人干扰素α2b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利巴韦林组血清IL-10、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人干扰素α2b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开喉剑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1(干扰素组)30例、治疗组2(开喉剑组)30例、治疗组3(干扰素联合开喉剑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组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喉;治疗组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开喉剑。结果 3个治疗组流涎或咽痛改善情况、溃疡或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效果最佳。结论 3个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但联合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上均优于其他治疗组,有助于缩短病程,效果更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江平  洪山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1):1649-1651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病毒唑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7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98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加炎琥宁10~15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和炎琥宁10~15mg/(kg·d)静脉滴注,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两组均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和咽痛、流涎消失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并将两组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7%(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咽痛、流涎消失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病毒唑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评价干扰素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51例与49例。B组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A组给予干扰素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整体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8%,B组是81.63%,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疱疹、发热和流涎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B组为22.45%,对比存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进行干扰素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能够缩短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整体疗效较佳,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