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利用效益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林 《中国药房》2007,18(22):1709-1710
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利用效益审计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药品管理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从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内控制度审计、采购审计、价格审计、利用审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加强对药品管理和利用效益审计,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有效防范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比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查找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结果: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各环节的药品质量.结论: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排查和防控武汉市大中型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风险,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全流程的管理。方法: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湖北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定》等要求,药学专家和药品监管人员以全市56家大中型医疗机构为评估对象,对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文件管理、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医院制剂配制管理、特药抗菌药及ADR监测管理进行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排查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本次评估56家医疗机构的平均得分率为88.2%,评级优秀的占76.8%;药库管理是6个大项中风险最高的项目,82.1%医疗机构此项目存在风险;按子项目风险级别排序,排名前5的分别是冷链管理、临床药师配备、药库药品存放、药品养护和特药管理。三级医院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情况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风险管理情况优于专科医院。结论:该市大中型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维护患者健康权。 方法:基于维护患者健康权的视角探究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梳理医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发现药品短缺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与疾病类型无必然关联;药品短缺会对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等药品供应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产生重要影响。造成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供应链、相关政策、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品采购储备、临床使用及药品自身因素。提出的解决对策包括建立与完善短缺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清单、 加强采购和储备环节管理、加强使用环节管理、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监管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维护患者的健康权。  相似文献   

5.
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从而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实施同质化的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编制团队以科学性、通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编写原则,通过梳理问题、征集意见、专家论证审议,最终形成国内首部对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全过程进行规范的团体标准。该文阐述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标准制订过程,并对标准内容进行解析,以期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现状及药品短缺因素,为西藏地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西藏地区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与保障措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调研方式向西藏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员进行在线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对123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员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76.42%。西藏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存在药品供应及短缺问题,短缺品种累计达64种,其中4种属于国家短缺药品目录,34种为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目录中的品种,26种为本次调研覆盖范围的品种。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原因(药品需求不稳定和原材料短缺)、生产或供应企业原因(生产线改造、企业储备不足或采购订单响应不及时)、药品自身原因(药品有效期过短)及西藏地区药品短缺还有一些特殊原因(路途原因及达不到起送量)等。结论 西藏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存在药品供应及短缺问题,且短缺品种及短缺因素具有地域特点,应尽快建立西藏地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及应急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佐德 《中国药事》2012,26(3):301-302
目的 为防范医院药品采购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总结医院药品采购计划不科学、操作不规范、合同不完善、商业回扣不能彻底避免等问题,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与结论 医院应当加强对药品采购管理的审计监督,规范药品采购操作,防控药品采购过程中的职务安全风险和财物安全风险,促进合理采购药品,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药品招标采购对医院药品供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现阶段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现状。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在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结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果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结果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工作有不利影响。结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解决了药品流通中的许多问题,但对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工作也有不利的影响,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时应考虑工作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铭穷  陈锦珊 《中国药事》2007,21(3):156-157
药品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引发疾病。假劣药品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药品批准文号(以下简称“文号”)是识别假劣药品的主要标志。作为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部门,不仅要读懂文号的内容,更需要甄别文号的合法有效性,以确保在新品种引人之前控制药品的采购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医疗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谈文号的甄别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力度,使药品采购阳光化,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经济、合理。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器械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平台进行采购。结果:通过2年实行网上招标采购,使我院的药品采购在药品质量、药品供应、药品价格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规范,收效显著。结论:通过实行网上招标采购,提高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药品采购的随意性,使药品采购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降低药品交易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维护了医院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管理实践,归纳了影响用药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和管理实践需关注的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用药错误、药品不良反应、超说明书用药以及药品质量缺陷是威胁用药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除了与药物本身相关外,用药安全还与患者、医务工作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药学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完善相关药品采购政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查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泸州市5家二级甲等(简称"二甲")医疗机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取药品分类采购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药品采购占比和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比例,以及"两票制"执行情况等。结果泸州市二甲医疗机构药品平均阳光采购积分高于90分,药品采购比例达到要求,符合四川省阳光采购考核规定,"两票制"执行情况良好。结论"两票制"有利于保证医疗机构药品的种类和储存量,有利于药品安全、贮藏及流通的管理,但同时需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唐红军 《中国药事》2010,24(4):361-363
目的探讨基层药检所开展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时应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方法对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应高度重视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每个过程。结论要使内审成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大检查,管理评审成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年终大检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药品批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善药品批发企业质量体系内审管理水平的具体实施建议,持续改进批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控制药品经营环节风险,保证药品质量。方法: 对328家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申报资料及现场检查报告中发现的企业内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原因,发现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 药品批发企业应通过完善内审管理,建立完整严谨的标准和工作流程,强化企业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建立企业全员参与机制,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执行的偏差;在体系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后,完善新经营环境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企业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均严格执行药品GSP,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健康正常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中与药相关的10个指标分为3个方面即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医改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应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论:合理用药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在医改新形势下为医院药事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按JCI标准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程序,确保高危药品的正确配置、使用和处理,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按JCI标准要求制定高危药品文件,使管理流程标准化;优化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减少风险发生;对临床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采取对应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评审前后的变化,可看到高危药品管理内容及制度越来越完善,标准化管理流程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高危药品管理得到了有效执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药品安全事故危机与对策的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方来英 《中国药事》2009,23(3):203-213
目的提出药品安全风险和危机控制体系框架模型的整体设计思路。方法从药品安全风险和危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药品安全风险的4个来源;剖析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药品安全事件的特征及其处置过程;重点指出了我国在药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中的问题和不足。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的药品安全事件仍以制造缺陷为主。完整的药品安全风险—危机控制体系框架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机构设计。该框架整合了常态和危机状态下的药品安全管理的各种资源,为药品安全风险和危机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有利于提高政府对风险和危机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于欣 《中国药事》2020,34(3):311-314
目的: 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在规模大、内设实验室多、专业领域范围广的综合性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内部审核。方法: 从内部审核的策划、实施、后续纠正措施及关闭、内部审核记录与报告等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每个环节实施过程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 内部审核是药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自身核查的良好契机。药品检验机构本身应充分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一手段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