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溪引水工程碧湖支管隧洞掘进过程中,遇到了溶洞体的地质现象,如果隧洞改线不仅影响工期,而且增加工程投资.故工程通过采取合理的掘进技术和支护方案,使隧洞强行穿过溶洞体段,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清水海引水工程白栗箐隧洞位于小江断裂影响带,围岩松散破碎,地下水较丰富,施工中易产生垮塌,针对该地质情况,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支护措施和塌方处理方案,保证了贯通的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赵山渡引水工程输水渠系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 ,阐述了引水隧洞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并针对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施工情况就隧洞围岩临时支护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攀西地区昔格达土结构颗粒分散、凝聚力小、抗剪强度低、遇水易膨胀软化等不利工程性质,在昔格达土中加入不同配合比的石灰,通过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三轴试验,探究对昔格达土的塑液限、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抗剪强度指标的改性效果,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该掺石灰高回填昔格达土边坡多年的使用状况。通过试验发现,随着掺灰量的增加,灰土的塑液限增大,塑限指标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得出结论,石灰土抗剪强度最大值的灰土最佳配合比约为3:7。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赵山渡引水工程的乌岩脚隧洞冒顶塌方原因的分析与处理,探讨了设计方案总结了经验,对今后如何处理隧洞冒顶塌方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在隧洞开挖过程中遇到节理带、断层等软弱破碎岩带时,发生大变形、塌方等围岩失稳破坏等问题,需提前或及时做好围岩支护措施,以确保洞室围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本文以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勘测资料、隧洞开挖施工方案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软弱破碎带围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隧洞破碎带围岩的典型失稳破坏模式。针对隧洞破碎带处围岩的潜在失稳问题,综合采用超前支护、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钢支撑+锚筋束联合支护,并通过有限元手段对隧洞围岩支护方案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隧洞破碎带处经及时加强支护后,围岩变形得到有效地控制,避免了洞室围岩失稳破坏现象的发生;现场监测数据及实施效果也表明及时加强支护措施对围岩稳定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红土田电站引水隧洞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要分布第四系坡积、崩塌堆积体并夹砂土,厚度5~45 m,隧洞开挖难度大,开挖方案确定按照"杆超前、后开挖、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隧洞施工的总体方案,洞身开挖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通过采用该方法施工,最终确保了隧洞施工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均达到业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具体介绍浙江小舜江输水工程四标隧洞断层塌方采用钢护筒支护施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以西南某工程引水隧洞为例,由于该电站引水隧洞埋深大,工程区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实测地应力分析、地应力预测与计算,采用经验准则法预测隧洞岩爆;针对可能发生岩爆的强度和规模,采用加强施工监测和预报分析,调整施工方法,进行喷锚支护和安全防护等措施,减轻岩爆的烈度,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损伤,保证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隧洞作业环境是保证隧洞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维护施工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群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高埋深、大洞径、洞线长的特点。独特的施工环境决定了引水隧洞采取钻爆法施工,无轨运输。为改善洞内施工环境,提供引水隧洞的正常施工作业环境,采取压入式通风方案,并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通风效果良好,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畛济涧工程跨越煤矿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采空区将对引水隧洞产生不利影响,施工难度较大.为此,从采空区所在地层、分布范围及与引水隧洞的空间关系入手,参考国内类似矿区地表移动参数实测值,依据《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实用手册》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预测各采空区在引水隧洞高程附近可能引起的岩层移动及变形,分析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及未来采空区对引水隧洞的影响,提出隧洞分段、加大隧洞断面竖向尺寸、预留煤柱等对策,并对预留煤柱的宽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2.
沭水东调引水隧洞为小断面长距离引水隧洞,采用钻爆法无轨运输方式施工.小断面长距离隧道隧洞施工中,为了方便出渣一般采用压入式通风,风管直径较小,对通风造成很大困难.以沭水东调引水隧洞及三号施工支洞为背景,对小断面隧洞需风量和风压进行计算, 分析出小断面长距离隧洞施工中通风的影响因素,并且使用CFD软件对隧洞通风进行模拟,并得到通风管出口到掌子面不同距离时风流产生漩涡的大小和风速大小之间的关系,为施工通风提供提高通风效率的建议,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通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莆田市外渡引水工程隧洞开挖中对所遇断层的处理情况 .开挖前对所发现断层预先做了固结土体和超前支护防治 ,使断层带在开挖中处于稳定状态 ,隧洞施工得以安全顺利进行 .这一方法对解决各种地质条件下土洞开挖的施工困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不能准确模拟隧洞中风流方向和温度分布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引水工程深埋长隧洞施工中通风特性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引水工程深埋长隧洞施工的工况建立三维模型,通过GAMBIT软件对基于该模型的隧道划分网格结构,分析该网格结构下的通风特点及方式;采用三维紊态RNG k-ε湍流模型对引水工程深埋长隧洞施工中的通风特性进行分析,对不同工况下的引水工程深埋长隧洞的通风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最终通风特性数值方程,实现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模拟隧洞中风流的方向和温度分布,其划分精度随网格数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划分精度高达85%。能够为构建引水工程深埋长隧洞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隧洞掘进机(TBM)开挖过程围岩-支护的联合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首先详细分析了在TBM掘进时,围岩和支护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各种荷载的属性.然后,提出了TBM施工围岩稳定和支护受力的计算方法,主要考虑了施工作用力、开挖荷载和外水压力荷载.提出了确定TBM施工过程中围岩单独承担开挖荷载比例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某大型供水工程,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TBM掘进段II—V类围岩稳定和支护受力特性.计算结果既符合一般规律,也提供了定量评估围岩承载能力的方法,能够充分反应不同岩性下围岩-支护系统的联合承载特性,并从数值分析角度论证了衬砌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引水隧洞衬砌施工是水电站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施工难度,体现在作业面小、易渗水、质量要求高等方面.针对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工程特点,以江西查册水电站为例,论述了引水隧洞衬砌施工的施工布置、工艺流程、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以及施工难点处理等内容,为国内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施工技术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丰潭电站引水隧洞,利用砼预制块支护衬砌一次完成的方法,实施开挖和衬砌平行作业,施工简便,省工省时,经有压运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察汗乌苏水电站C4标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成洞条件差,特别是穿六坎沟段上覆岩体较薄,受风化及边坡卸荷影响,围岩以Ⅲ类为主,局部为Ⅳ类,稳定性较差。在隧洞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原则,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同时跟踪变形观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9.
软黏土中盾构掘进地层变形与掘进参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铁某区间单线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层,上覆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和淤泥质土.针对2类典型的上覆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获取了相应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研究地表沉降与盾构施工过程的相互关系.采用经典高斯经验公式对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和纵向沉降发展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各监测断面沉降槽宽度ix及沉降槽宽度系数K.采用平移累积高斯沉降曲线对纵向沉降发展曲线进行拟合,获得盾构掘进引起的沿线地层损失率.研究盾构掘进参数取值对地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推力、开挖面支护压力以及盾尾注浆率对地层损失率的影响显著.给出类似地层中各项盾构掘进参数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TBM掘进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8世纪发明蒸汽机,实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交通设施和公路、铁路的发展却受到了当时隧洞掘进技术条件的约束。1846年出现了硝化甘油,1862年制成了第一台风动凿岩机,1866年发明了黄色炸药,世界各国才掀起了修筑隧道的高潮,施工方法一律采用钻爆法,钻爆法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有了喷锚支护、控制爆破、新奥法等技术,使隧洞施工向着全断面、大断面、机械化、高效率方向发展。隧洞掘进机TBM的问世1846年,在意大利与法国之间的MONCENIS隧洞施工中,为加速隧洞施工,Henri-JosephMaus开始将一组机械岩钻安装在钻架台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