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实施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改革临床护理带教前、带教中、带教后3个阶段的方法.带教前,考试、选拔、培训带教教师,带教教师试讲,科室护士观摩,同事间点评完善不足之处,护士长对实习生明确提出实习要求;带教中,改变以往“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改为周三集中教学讲课,日常操作“一对一”指导;带教后,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和阶段性评价,出科时师生互评.结果 带教教师充分备课,开发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理论、操作、沟通等综合素质.结论 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改革,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共创双赢的平台,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本科护士带教能力及角色压力现状,探讨临床本科护士带教能力与角色压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本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及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量表对湖南省某地区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32名本科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均分为(2.97±0.42)分,角色压力均分为(2.91±0.40)分,两者各维度及总均分都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医院应当加强护士对带教能力与角色压力相关性的认识,根据其影响因素积极开展规范化带教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学生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的沟通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55名护理本科实习学生和45名带教教师进行师生沟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临床师生沟通状况得分为(12.58±10.93)分(学生问卷)和(15.24±17.33)分(带教教师问卷).在对师生间沟通的影响因素认知上,学生认为带教老师的性格、自身性格、带教教师忙碌是主要影响因素,带教教师认为学生性格、自身性格、学生态度差、学生不重视实习、工作忙碌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实习中师生沟通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师生双方性格、工作忙碌、学生态度差、学生不重视实习,应关注其对师生沟通状况的影响,并开展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师生沟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对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的期望状况.方法 采用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期望问卷,对护理管理者、临床带教教师、本科学历护士、本科实习学生、护理院系专职教师、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并比较不同群体的差异.结果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排在前两位,科研能力排在最后一位.不同群体对临床能力的重要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护理管理者对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分较高,学生对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方案等的评分低于带教教师.结论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被期望具备的首要能力,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要认识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行为量表(NCTEI)对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128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情况:教学能力得分为(6.359±0.957)分,护理能力得分为(6.264±0.939)分,评估能力得分为(6.269±0.797)分,人际关系得分为(6.107±0.855)分,人性特征得分为(6.098±0.668)分;教学能力维度中讲解清晰得分最高为(6.834±0.412)分;人格特征维度中精力充沛得分最低为(4.882±0.572)分;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护理能力、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认识存在差异,临床护理教育部门应该针对性培训不同学历的临床带教老师,以达到与本科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能力需要相契合的目的,最终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带教计划中的不足,使师生中间沟通加强。方法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期间对28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入科后2周召开座谈会,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及教师的带教能力。结果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改进了带教工作。结论师生座谈会融洽了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带教工作,使教与学在临床中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监控能力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相应的培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5所附属/教学医院承担专科及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203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行为监控能力、教学指导行为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行为监控能力、教学互动行为监控能力和管理学生行为监控能力。[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监控能力得分均高于3分,其中教学指导行为监控能力4.12分±0.73分,教学互动行为监控能力4.02分±0.56分,管理学生行为监控能力3.95分±0.43分,教学评价行为监控能力3.72分±0.29分,教学计划行为监控能力3.46分±0.38分。[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临床带教老师关注教学指导行为的监控,但教学互动的监控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重视临床教学中的“非教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理临床教学 ,在护理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教师在临床教学中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他们首先是学生的榜样 ,不仅教学生技能 ,同时也传授情感。许多学生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工作行为 ,逐渐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1] 。带教老师自身对带教内容的理解 ,在带教过程中的自由发挥 ,下意识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现针对临床带教中偏离教学大纲、干扰教学主旨的“非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1 “非教学行为”的界定临床教学目标中 ,已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对学生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然而在具体的带教实践中 ,每位教师都以极其个性化的操…  相似文献   

9.
李小玲  黄厚强  郑思琳  陈红 《全科护理》2021,19(7):997-1000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39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46人为观察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增加TSP/OSCE带教。两组学生均在康复科接受6周临床实习,采用TSP/OSCE模式考核得分评价两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TSP/OSCE模式,能提高本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临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临床护理教师是PBL能否成功应用于临床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PBL教学法要求教师进行情景设计、问题构建、教学引导、鼓励互动及新型的评价方式[2-4].目前国内的研究多讨论对临床PBL教学的学习成果,国外研究的重点则在于新型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上[5-6],两者的研究对象都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习效果上.国内针对护理带教老师的研究集中在探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上[7-9].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护理教师对以上5个实践行为的实施情况,以期为开展临床护理教师PBL教学培训、促进临床护理教师的PBL教学能力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学原理在护理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130名护理本科学生设为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护理美学的培训,教材以《护理美学》为蓝本,由教师结合临床做适当调整,并在临床护理见习带教中加入美学带教;2006级130名护理本科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两组护生见习末期,采取问卷调查进行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评价、患者对学生满意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估护理见习改革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学生满意度和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护生对美学价值取向的自我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美学原理引入临床见习带教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美学素养,促进护生非语言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所省级教学医院368名护生的实习感想进行了质性归纳性分析。以实习护生在实习感想中的描述为文字资料,抽出了给护生心理带来良性影响的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共获取了3个类概念和13个种概念。质性研究表明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可刺激护生产生利于学习、成长的良性心理;护理教师可有意识地实施带教行为,为护生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实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有效的带教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护生的综合能力,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实施“专人带教”、“程序带教”与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能力融为一体的带教方案,对带教质量进行质控。对照采用传统带教方案。结果:护生整体护理综合能力,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护生对带教育质量的评价,试验组老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对整体护理目标带教质量实施控制可提高护生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对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认知。方法采用Knox及Mogan设计的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CTEI)对191名护理专业二年级大专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大专学生认为,"教学能力"是临床教师最重要的行为特征,"个性特征"重要性相对最低。结论临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关注自身教学行为,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师生双向评价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的差异性,确定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40名临床护理教师和19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最高和最低5项内容的排序中,分别有3项相同;但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总分等方面自评得分均高于学生评分(P〈0.01)。结论教师和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应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临床教师的角色榜样和构建教学医院与护理院校联合带教模式,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面教学方法(3D+RFR)在培养护理专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08年来我院儿科实习的80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试验组的学生在采用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实施3D+RFR培训,对对照组的学生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培训,实习结束时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试验组学生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3D+RFR培训对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意识与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侯晓静  朱丹  乔莉 《护理研究》2006,20(1):79-8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小样本人群检验,筛选出31个用以评价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的指标项目,使用Likert5点量表形式对全国范围内6所医药院校的218名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组人群对各指标项目在评价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程度的认识有一定差异;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维度包括5个方面: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结论]形成的31项评价指标体系,适合评价临床护理教师的核心能力,且具有相对重要性,可作为进一步评价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山东省本科护理院校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对实习护生最多的1所山东省本科院校附属医院355名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 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问卷中点分(P<0.01);按均分高低各维度排列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基本素质;带教老师能力主要受年龄和职称因素影响.结论医院在选择带教老师可以从年龄和职称两方面考虑,选择热爱护理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高年资带教老师.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临床教学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小华  马光锟  郑炳卿  杨蔚  唐竞欢 《护理研究》2006,20(28):2558-256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临床教学能力现状,探讨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教学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9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学能力尚有差距,66.1%带教教师尚未接受系统临床护理教学师资培训,43.5%教师主持大科或科内的护理教学查房,仅有4.8%的教师发表临床护理教学研究的相关论著。[结论]护理人员临床教学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教学需求,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教学师资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