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流加培养方式,实现了杂交瘤细胞在营养物富裕、葡萄糖限制和谷氨酰胺限制3种条件下的拟稳态培养。代谢动力学分析表明:葡萄糖限制时,葡萄糖比消耗速率(qGluc)降低到1.1×10-9mmol/(cell·d),相比营养物富裕时降低了40%以上;乳酸生成量降到最低。谷氨酰胺限制时,谷氨酰胺的最小比消耗速率(qGln)约为0.28×10-9mmol/(cell·d),相比营养物富裕时降低了56%以上;氨的比生成速率降低到0.23×10-9mmol/(cell·d),营养物富裕时为0.93×10-9mmol/(cell·d);丙氨酸的生成降到最低。3种拟稳态下单抗的比生成速率都在29×10-9~37×10-9mg/(cell·d)。本文的流加培养设计方法为快速认识细胞的代谢规律,设计相应的培养基和调控策略,实现细胞高密度和产物高浓度的培养过程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rCHO细胞(Ch inese ham 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在批培养和谷氨酰胺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代谢特性。实验发现随着谷氨酰胺浓度的下降,谷氨酰胺的比消耗速率以及氨和丙氨酸的比生成速率显著下降。与批培养相比,在谷氨酰胺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培养时间延长,活细胞密度增加,达到2.4×106cells/mL;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代谢副产物生成明显减少,YAmm/G ln由1.04 mm o l/mm o l略微下降到0.92 mm o l/mm o l,YA la/G ln由0.35 mm o l/mm o l下降到0.08 mm o l/mm o l,YX/G ln由0.383×109cells/mm o l增加至0.504×109cells/mm o l,YAmm/X由2.59×1-0 9mm o l/cell下降到1.85×1-0 9mm o l/cell,表明谷氨酰胺代谢的能量利用率显著提高,也证明其参与细胞合成代谢的分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40万人被诊断为肺癌,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培美曲塞是一种新型抗叶酸代谢细胞毒药物,该药物和它的多聚谷氨酸盐能竞争性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以及甘氨酰胺核苷酸甲基转移酶(GARFT)等叶酸依赖性酶,造成叶酸代谢和核苷酸合成过程的异常,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004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P.p astoris)细胞活性的方法,并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得到应用。使用碘化丙锭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发现甲醇诱导时酵母细胞活性开始下降,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由于细胞胁迫和甲醇的影响,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活细胞率最大下降了14%。与此同时,细胞生长减缓,目的蛋白发生降解,表明细胞活性与发酵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和目的蛋白生成等参数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流式细胞仪可作为检测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细胞活性参数的一个便捷精确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柠檬烯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比色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D-柠檬烯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D-柠檬烯可引起MGC803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检测发现D-柠檬烯处理的细胞内ROS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D-柠檬烯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以及诱导凋亡。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是使MGC803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也可能与细胞内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碳氮源对嗜热菌BF80生长和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测了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对BF80菌生长和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05%-1%的蛋白胨能促进BF80的生长却抑制该菌的苯酚降解,这种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酵母粉对BF80生长和苯酚降解均有促进作用,在最适浓度0.1%的情况下其生长量OD600达到1.578,苯酚降解率上升到99.21%;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BF80的生长和苯酚降解几乎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植物化学保护剂莱菔硫烷(SFN)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作用的抗肿瘤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观察10-100μmol/L的SFN对Caco-2增殖动力学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②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FN诱导Caco-2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lA及其同工型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GTlA的催化活性.③扫描电镜观察SFN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①30~100μmol/L的SFN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②10~35μmol/L SFN处理组UGT1AmRNA相对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mRNA表达量与SFN的剂量呈正相关(r=0.79,P<0.01);25μmol/L SFN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UGT1A1(P=0.006)、UGT1A8(P=0.017)、UGT1A10(P=0.008)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30μmol/L SFN作用于Caco-2细胞24h,随着浓度的增加,UGT1A蛋白带的灰度值比值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SFN处理组对杂环胺N-OH-PhIP的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明显增高.③扫描电镜观察,25μmol/L处理组无明显改变,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处理组发生明显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典型者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随着SFN浓度增高,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植物化学保护剂莱菔硫烷对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租时间依赖效应;②小剂量的莱菔硫烷能诱导UGT1A及其同工型UGT1A1、1A8、1A10mRNA表达,UGT1A蛋白表达增加,对杂环胺的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增强;③大剂量的莱菔硫烷诱导结肠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关邑 《山西老年》2012,(3):36-36
鲨鱼 鲨鱼软骨中有一种能抑制实体瘤中血管生长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称为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科学研究表明,鲨鱼软骨能促进抗体产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中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从而使鲨鱼对几乎所有的病菌都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以大鼠血管成纤维细胞为模板细胞,按照ISO10993标准,测试了聚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A)的细胞毒性。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DA膜片上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采用气泡法测定DA薄膜的接触角。在37℃下,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水解降解反应。结果表明:DA系列聚醚酯材料无严重细胞毒性;成纤维细胞在DA薄膜表面上贴附生长良好;材料亲水性好,其重均分子量在水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材料发生明显降解。DA有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的开放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yngrapha falcifera multiple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faMNPV)诱导诱导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Cells,SL-1)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CSA和SfaMNPV单独或联合处理SL-1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凋亡,应用罗丹明123(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CSA明显抑制了SfaMNPV诱导的SL-1细胞凋亡,CSA还抑制了SfaMNPV诱导的SL-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降。CSA抑制了SfaMNPV诱导SL-1细胞的ΔΨm下降,可能是亲环素-D(CyP-D)与CSA的结合导致MPT的关闭,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从生活污水中筛选出一株能产生生物絮凝剂的菌株,经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Thiercelin and Jouhaud,1984)中的盲肠肠球菌(E.cecorum),此菌株产生的代谢产物对天然碱碱泥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利用该菌株进行了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对多次试验数据的拟合,提出了3个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2个主要基质(麦芽糖)消耗动力学模型、3个产物絮凝剂生成动力学模型,并用统计学软件估算了各动力学模型的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各模型的计算值都能较好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拟合优度R2大于0.9,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0%.最后,从各类模型中选择了比较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3个模型分别作为细胞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骨代谢是研究骨代谢疾病的关键.近年来,在关于骨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涉及铁代谢指标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很多研究结论提示骨代谢与铁代谢有相关性.高铁环境中成骨细胞生物活性指标(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均受到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增加;而低铁环境使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上调成骨细胞Ⅰ型胶原、骨钙素及骨保护蛋白mRAN的表达.铁调素作为一种调节体内铁稳态的肽类激素,也对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就骨代谢与铁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细胞转化是指细胞在体外受到一种或多种致癌因子的诱导,从而在形态、行为、生长控制或功能上获得某种肿瘤所具有的恶变特性的过程。体外细胞转化实验是利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模拟致癌物的体内致瘤作用,从而进行致癌物检测的一种技术。与动物实验相比,它既充分反应了细胞与致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又缩短了实验周期,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因此被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评价为筛选致癌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简要描述了细胞转化实验的目的、靶细胞的选择、影响转化的因素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可为今后细胞转化实验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经不同葡萄糖浓度5.5,25,45mmol/L培养后,3T3-L1脂肪细胞干第3,5,7天抽提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CP2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在第7天,4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UCP2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5.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可增加UCP2mRNA的表达(P<0.01).结论 体外培养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对脂肪细胞中UCP2mRNA的表达与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24h、48h、72h、96h的EC50分别为11.71、6.19、4.03、2.87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超过25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于艳 《小康生活》2006,(2):28-28
蘑菇在整个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特别是在各个代谢旺盛时期消耗营养更多。在此期间内,如果得不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就会使菇蕾最后只长成1-2个菇体。因此,蘑菇促壮素应用十分重要。蘑菇促壮素的喷浇方法是:结合喷水把药液喷在菌坯上,要求喷匀、喷细。(一)原基形成期促壮素的配制:0.5%尿素、0.9%柠檬酸、酵母20ppm,用适量进水对好后均匀地喷在菌坯上,进行常规管理。每平方米菌坯喷250克溶液。(二)原基形成后促壮素(催蕾素)的配制:1、Bg5克、磷酸二氢钾10克、尿素10克、井水10千克(PH在5.5-6),结合喷水均匀喷在菌坯上,每平方米菌…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在运动过程中不但担负机体免疫的重任,而且是我们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我们身体的一切代谢(日常的一般活动和细胞间的活动等)都需要微量元素的支持。人体在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氧耗增多,自由基产生增加,而自由基产生的增加可造成肌肉损伤和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摸索灵芝发酵条件,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液体培养条件(葡萄糖浓度、培养温度、摇瓶装液量)对灵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体系中不同葡萄糖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对菌丝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培养最适温度为28℃,最适摇瓶装液量为150~180 m L(500 m L三角瓶).同时,还测定了摇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发酵罐试验研究了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p H值和DO值的动态变化和菌丝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是嘌呤代谢中的关键酶,催化嘌呤氧化生成尿酸.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尿酸生成量,比较酸立通降酸茶、鼠曲草和芦荟的煎煮液和提取液对X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NBT显色法检测各样品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各样品对XOD都具有抑制作用,鼠曲草提取液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8.8%,接近别嘌呤醇的水平(23.1%).各样品都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芦荟煎煮液清除率最高,达88.4%.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各样品所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对XOD抑制作用更强,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更高.结论:鼠曲草和芦荟具有双重功效,既能抑制XOD的活性,又能高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低温显微镜观察了脐带血单核细胞在降温过程中与冰晶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比较了在不同保护剂情况下有无静电场的降温过程中,冰晶形成和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机械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脐血中的细胞与冰晶间存在一定的机械作用,静电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冰晶的形成和生长特性,使其细化;不同的保护剂,由于其本身的化学机制不同,对冰晶的抑制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