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报告2例ORG病例,以加强对肥胖相关性肾病(0RG)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惠者的临床资料,对肾活检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肾脏损害、肾小球体积增大等病变,均确诊为ORG。结论ORG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损害及代谢综合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肥大或伴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     
一、血白蛋白水平是肾病综合征的病情“晴雨表”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3.5g/d)和血白蛋白减少(〈30g/L)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前者按肾脏病理学区分,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SIL—2R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ELISA法测定5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SIL-2R水平。其中14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0例为IgA肾病,另20例为局灶节段性硬化。结果表明:系膜增生性肾炎组和IgA肾病组患者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组,SIL-2R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缺乏免疫发病机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兴花  孙珉丹 《吉林医学》2009,30(15):1702-1704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因素,肾组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以蛋白尿为主症,甚至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进展到尿毒症期。其病理类型多样化表现,最常见的是膜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或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IgA肾病等。随着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抗病毒治疗及减少肾脏损害为目前研究之重点,尤其是基因学研究的进展,应用基因诊断及治疗可能将成为趋势。本文就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生的机理以及由此做出的具体治疗进行阐述,并将最新进展做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我科54例经肾活检诊断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有5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为孤立性蛋白尿,有9例伴有高血压,26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为混合型的患者有31例,周边型11例,塌陷型12例。结论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病理形态学病变以混合型损害为主,肾小管-间质可随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激素加用来氟米特或他克莫司(FK506)治疗对控制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63例经皮肾活检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NS 疗效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增殖性肾炎疗效最高;弥漫性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次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 肾病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疗效较差;系膜毛细血管增殖性肾炎疗  相似文献   

7.
李华彬 《四川医学》2009,30(3):429-431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由Rich在1957年首先描述,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点为蛋白尿,常为肾病性蛋白尿,同时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足突的消失。3.6%的终末期肾病(ESRD)由此类型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免疫异常为NS的重要病因之一,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包括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依赖或抵抗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及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抵抗型.  相似文献   

9.
临床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hronic Glomorulonephrits)是指肾炎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减退音。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一般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湖北民族地区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71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IgA肾病患者中,年龄30~39岁者37例(52.11%);39例(54.93%)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43例(60.56%)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2例(30.07%)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2.
尿蛋白电泳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非浓缩尿电泳对尿蛋白成分进行测定,判断肾脏疾病的受损部位及病变程度.方法 采用spife 3000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对87例蛋白尿患者、25例经肾穿刺术确诊的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 87例蛋白尿患者电泳图谱显示23例生理性蛋白尿,41例肾小管性蛋白尿,10例肾小球性蛋白尿,13例混合性蛋白尿.25例确诊的肾病患者中,有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3例局灶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2例狼疮性肾小球肾炎,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结论 该技术简便、快速、无创伤,尿蛋白电泳组分和肾脏损害部位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7例肾穿刺成功率100%,临床分型为肾炎型肾病20例,单纯型肾病7例.病理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44.4%),微小病变4例(14.8%),IgA肾病4例(14.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7.4%),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3.7%),IgM肾病2例(7.4%),非典型膜性肾病2例(7.4%).结论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相似文献   

14.
陈国强  余宏川 《吉林医学》2010,31(18):2777-2778
目的:为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肾小球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检后符合临床诊断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5例,微小病变1例,局灶节段硬化1例;余4例分别诊断为血清阴性乙肝相关性肾炎2例,IgA肾病1例,IgM肾病1例,临床与病理符合率63.6%。;56例临床表现为紫癜性肾炎,52例病检均为系膜增生性,占92.8%。其中Ⅱ级改变33例(58.9%),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24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Ⅲ级改变19例(41.1%),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10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16.6%)。余4例病检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8.2%),临床表现均为肾炎性肾病;临床表现为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病理确诊5例,1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结论: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与病理大部分均符合,但有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且临床表现轻重与病理改变轻重并不平行,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治,有误诊、过度治疗、延误治疗的可能,肾脏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变仅累及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部分小叶.局灶是指不足50%的肾小球受累及,而节段则指受累及的肾小球的1个或几个小叶受损.临床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易于出现慢性进展性肾功能损害,终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任何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随病情进展均可会有节段性乃至球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6.
金玉镜  岳华 《医学综述》2014,(5):787-789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主要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并逐步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FSGS早期已存在足突广泛融合、凋亡、脱落及损伤,表明足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目标细胞。该文将近年来关于足细胞与FSG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病理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肾活检的成人PNS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结果: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占69.0%,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9.2%,膜增生性肾炎占5.7%。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增生性肾炎治疗效果差;对治疗前后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结果显示大量蛋白尿易造成肾小管损害。结论:临床疗效与病理类型相关,病变累及肾小管及间质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e-erosis,FSGS)是一组临床及病理表现都具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该病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1,2].本病临床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呈现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通常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烫发性两大类,本文重点讨论原发性FSGS的表现、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IgA肾病进行肾穿刺活检,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对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青少年组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76%),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成人组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肾炎综合征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61.5%),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生、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可见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结论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儿童肾活检患儿疾病转归情况.方法 对我科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218例经皮肾活检儿童的随访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218例儿童肾活检病例随访3~17年,其中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临床痊愈.微小病变肾小球病26例均临床痊愈.肾小球轻微病变16例中15例临床痊愈,1例并发水痘死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6例中66例临床痊愈,8例尿常规异常,2例死亡(1例并发淋巴瘤死亡,1例并发脂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死亡).IgA肾病23例中18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5例.IgM肾病3例均有尿常规异常.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10例中7例尿常规异常,3例出现氮质血症.膜性肾病36例中29例临床痊愈,尿常规异常7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薄基底膜病4例,均有镜下血尿.Alport综合征2例均于两年内死亡.结论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肾小球病、肾小球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IgA肾病、IgM肾病预后次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Alport综合征预后最差.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是肾小球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病理类型对评估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