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135例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病人(男性101例,女性34例,年龄40±s11a),分成4组。A组38例,用十六角蒙脱石3.0g,po,tid,雷尼替丁150mg,po,bid;B组34例用雷尼替丁150mg,po,bid;C组31例用奥美拉唑20mg,po,qd;D组32例用胶体次枸橼酸铋110mg,po,qid。4组均以4wk为一个疗程。结果:A组的愈合率超过B组及D组(P<0.05),与C组相仿(P>0.05),且A组药物有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结论: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十六角蒙脱石和奥美拉唑合用的抗幽门螺旋杆菌(HP)与抗消化性溃怕的疗效。方法:将85例经胃镜及HP检查证实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口服十六角蒙脱石3g,tid,加奥美拉唑20mg,qd,B组28例服十六角蒙脱石3g,tidC组25例服奥美拉唑20mg,qd,疗程均为4wk。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结束4wk后分别做胃镜和HP检查,结果:A,B,C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3.
周复兴 《北方药学》2011,8(12):31-32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乌梅丸原方口服治疗,均以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腹痛缓解、大便潜血转阴和皮肤紫癜消退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十八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十六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预防和治疗对照组、2个药物预防组、2个治疗组。其中预防组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0.15g/kg和雷尼替丁5mg/kg ig2次,再各ig无水乙醇0.75mL/只;2个治疗组,先无水乙醉mL/只ig,再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每天剂量同上,ig 1 wk。结果:十六角蒙脱石无论是预防或治疗  相似文献   

5.
十六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十六角蒙脱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预防和治疗对照组、2个药物预防组、2个治疗组。其中预防组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0.15g/kg和雷尼替丁5mg/kgig2次,再各ig无水乙醇0.75mL/只;2个治疗组,先无水乙醇1mL/只ig,再分别给予十六角蒙脱石和雷尼替丁,每天剂量同上,ig1wk。结果:十六角蒙脱石无论是预防或治疗皆显著降低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的损伤指数(II),增加血流量,升高胃粘膜电位(PD),增加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增强疏水性(P<0.01或<0.05)。而雷尼替丁治疗组仅对II和PD有显著影响,结论:十六角蒙脱石是一种良好的胃粘膜防护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十六角蒙脱石和奥美拉唑合用的抗幽门螺旋杆菌(HP)与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5例经胃镜及HP检查证实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口服十六角蒙脱石3g,tid,加奥美拉唑20mg,qd。B组28例服十六角蒙脱石3g,tid。C组25例服奥美拉唑20mg,qd。疗程均为4wk。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结束4wk后分别做胃镜和HP检查。结果:A,B,C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4%,78%和88%,P>0.05。HP根除率分别为62%,32%和4%,P<0.05或0.01。结论:联合用药的HP根除率高于2药单独使用。但对消化性溃疡疗效,2药联合与单独用药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刘双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10-21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前期)和泼尼松(后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 (P <0.05);观察组紫癜消失时间为(12.32±3.59)d,短于对照组的(18.56 ±4.18)d(P <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44%与11.11%,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基础上,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治疗组20例及美能治疗组20例,分别以2周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美能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对于腹型及关节型紫癜治疗效果与激素相当。结论美能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上有比较确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5月到2008年8月收治的9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组42例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50例,分别以2周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对于腹型及关节型紫癜治疗效果与激素相当。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上有比较确实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十六角蒙脱石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单纯婴幼儿腹泻病115例,其中治疗组60例为A组,采用十六角蒙脱石1-2g,po,tid,疗程3d:对照组55例为B组,采用阿米卡星、利巴韦林或双黄连治疗。另外,有其他感染合并腹泻85例,其中治疗组44例为C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服十六角蒙脱石。方法及疗程同A组,对照组41例为D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服庆大霉素、胃酶合剂。结果:A和B2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和69%(P<0.01);C和D2组止泻时间依次为1.8±0.8d和2.5±1.1d(P<0.01)。结论:十六角蒙脱石对单纯性和其他感染合并腹泻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