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制冷剂过冷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制冷剂过冷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的可逆性,同时由于不存在迭代,保证了热力性质计算的高速性和绝对稳定性.以REFPROP 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以环保工质R410A和R407C为例对该模型作了验证.计算与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模型得到的快速计算公式的计算速度比REFPROP 6.01程序的计算速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且能保证在常用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的最大计算偏差小于0.49%,而平均计算偏差小于0.09%.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 PC 机上开发了 FORTRAN77语言编写的氟利昂热力性质通用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12种氟利昂制冷剂饱和液、饱和汽及过热蒸汽的热力性质表。开发了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计算程序。在以上两个程序基础上通过数据的优化分析,提出了理论制冷循环制冷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制冷空调系统仿真中工质热物性计算模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制冷空调系统仿真的特点,以状态方程法建立了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模块并进行了实用化的编程.程序采用V 6.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运行可靠,使用方便.将该模块的计算结果与制冷剂热物性标准图表进行比较,表明其精度高,能满足制冷空调系统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隐式拟合、显式计算的方法给出了常用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制冷剂饱和区、两相区以及过热区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引入转换函数,对前人提出的制冷剂饱和区和过热区三次隐式拟合、显式计算模型作了改进,更好地解决了三次方程求解过程中解的分岔问题,使其能适应更宽范围的制冷剂物性简化计算.通过引入当量干度的概念,给出了混合工质两相区物性简化计算的通用二次拟合模型.并详细说明了由隐式拟合模型转化为显式快速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制冷剂状态参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梯度下降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方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在大样本输入下获得了更快的网络收敛速度和更高的逼近精度;建立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制冷剂状态参数计算模型,较好地克服了现有的制冷空调装置仿真系统中制冷剂热物性模型的主要缺点;应用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算模型对制冷剂R134a的热力状态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Ⅱ.典型工质计算公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所提出的快速计算方法,以REFPROP 6.01的计算结果为数据源,对2种典型的制冷剂R134a和R410A的饱和区、过热区和两相区的热力性质在饱和温度分别为-60~80°C和-60~60°C,过热度均为0~65°C的数据范围内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各个热力性质对应的显式快速计算公式,并将该快速计算公式与REFPROP 6.01相应公式的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作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R134a和R410A的快速计算公式的计算速度约分别为REFPROP 6.01的140倍和940倍;所有快速计算公式的计算平均偏差小于0.021%,最大偏差小于1.05%.  相似文献   

7.
R410A和R407C热力性质简化计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隐式三次多项式拟合了R22主要替代工质R410A和R407C的热力性质,给出了形式统一的制冷剂热力性质简化模型,分析了隐式拟合过程中出现的分岔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模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与参考模型比较,该模型在饱和区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19%,平均误差为0.07%,在过热区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61%,平均误差为0.18%,计算速度平均提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产品设计和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8.
R410A空调器空泡系数模型适用性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适用于R410A空调器两相制冷剂质量计算的空泡系数公式,提出了一种可以方便地测量换热器中制冷剂质量的准在线液氮称重法(QOMM),检验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并建立实验台测量了不同空调工况下空调器换热器中的制冷剂量.基于所测制冷剂质量,验证了11种两相流体空泡系数模型对于R410A空调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QOMM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R410A空调器制冷工况下空泡系数公式宜采用Hughmark模型,而热泵工况下宜采用Premoli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基本吸附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吸附制冷循环热力过程中的各个热量的计算表达式.针对氯化钙氨吸附制冷实验系统的两种典型工况(制冷工况和空调工况),就解吸终了温度和吸附终了温度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热力计算和分析,明确了空调工况下制冷系统性能更好的原因,并对计算结果从热力学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0.
绝热毛细管中制冷剂流动特性的-阶积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的流动因存在汽液两相流而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引入两相流区压力和比容之间的一阶近似式,获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积分解.在常见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以制冷剂CFC-12、HFC-134a和HC-600a为工质,对该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均偏差小于1%,与实验数据亦较好吻合;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计算经验公式,该式简单准确,对142个实验数据的计算表明,误差小于10%的数据点占90.14%,最大相对误差为23.67%.文中提供广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和热物性的方法,并指出在强制对流蒸发工况下,传质阻力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HFC-227ea热力学物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研究了七氟丙烷 (HF C-2 2 7ea)的热力学物性。通过将 HFC-2 2 7ea作为极性的两质点 L ennard-Jones流体处理建立了相应的势能模型。利用等温等压系综 +测试粒子 (NPT+ Test Particle)算法对 HF C-2 2 7ea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过冷液和过热蒸气性质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NIST)的数据库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在 1.3 % (单相区 )和 1.6% (气液平衡区 )以内 ,表明该模拟方法已可用于物性的预测和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包含一个可调参数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可准确计算混合致冷剂的饱和压力及气液平衡,但对液相容积的计算误差稍大。本文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14和R13B1/R152a进行了计算,同时也计算了两种共沸工质R500和R502,并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制冷剂HFC32/HFC125/HFC152a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制冷剂HCFC22的替代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家用空调的新型混合制冷剂HFC32/HFC125/HFC152a.在制冷剂热物性计算软件REFPROP7.0的基础上,开发了制冷剂热物性的计算程序并计算得到了制冷剂HFC32/HFC125/HFC152a的压焓图.通过新混合制冷剂与R407C、R410A、HCFC22等空调制冷剂性能的计算比较,发现新工质不仅容积制冷量接近HCFC22,可以实现灌注式替代,而且制冷系数高于现有的这些空调工质,可以提高节能效率.同时,新工质的臭氧衰减指数为0和温室指数接近于0,可满足环保要求,尽管属于微弱可燃物质,但可以保证安全运行,是一种潜在的理想替代制冷剂.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文献数据的基础上,优化了HFC32/HFO1234yf二元混合物相对应的交互系数和HFO1234yf适用于Peng-Robinson-Stryjek-Vera(PRSV)方程的纯物质特性参数,建立了用于该混合物的PRSV方程模型,并用该模型开发了二元混合物的热物性计算程序.比较实验数据发现,PRSV方程计算值的精度比PR方程有所提高.根据PRSV方程绘制了混合物饱和压力、温度随气液组成变化的关系图,并列出了定组成(0.3/0.7)时二元混合物饱和性质表,最后比较了不同混合比条件下混合物的潜热曲线.发现HFC32的添加有利于流体潜热的提高,考虑到GWP的因素,推荐了作为替代制冷剂时HFC32/HFO1234yf二元混合物所要满足的混合比范围为0.2/0.8~0.4/0.6.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 Carnahan—Starling—Desantis 状态方程编制致冷剂及其混合物热力性质计算程序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热泵型空调器的换向机理,基于一定的简化条件,建立了换向阀换向过程动力学和气源力学模型,并开发了换向过程仿真程序,应用该模型及程序研究两种不同结构参数的往复式四通换向 阀的动态特征,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应用多普勒激光干涉系统对氮气系统换向阀的速度,加速度进行了检测,证明了在固定压力源下换向阀换向正常,应用一套制冷剂测试系统对实际热泵系统驱动换向阈运动的压力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本文所建模型的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