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雄性SD大鼠27只,体重180~260g,随机分成对照组(A)、低氧高二氧化碳四周绍(B)、培哚普利治疗组(C)。全部动物处于同一室内,除A组放在舱外饲养,B、C组均放入低氧高二氧化碳舱内10h,舱内氧浓度9%~12%,二氧化碳5%~6.5%。C组每日灌胃给培哚普利1mg/kg(法国施维雅药厂),而A、B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四周。采用右心导管法记录肺动脉平均压(mPAP)。抽取颈总动脉血1.5mL,即注入含EDTA与抑肽酶的塑料高心动管中离心(4℃、100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30℃保存。所有操作均在冰水浴中进行,采用放免法(F-…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神经肽Y(NPY)、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NPY受体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培哚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血浆NPY及VSMC上NPY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SHR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WKY,血压的高低与血浆NPY的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培哚普利降压的同时亦降低SHR血浆NPY的量,而美托洛尔对NPY量则无影响;培哚普利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A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  相似文献   

5.
张燕  刘晓梅  王春芳 《医学信息》2009,22(12):2753-275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培哚普利2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记录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峰值速度比值(E/A),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共病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者81名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A组)、帕岁西汀并心理治疗(B组)以及单用脑血管药物治疗(C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率为65.9%,A组、B组各项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病人单用帕罗西汀或合并心理治疗均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且帕罗西汀并心理干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怡开联用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昱 《医学信息》2006,19(12):2198-2199
目的 63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方法 A组用贝那普利(洛汀新 北京诺华制药公司),B组联用贝那普利与怡开,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B组治疗前后Scr、β2-MG、uAER均较A组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怡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用贝那普利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尼群地平10~20mg,3次/d;消心痛10mg,3次/d;肠溶阿斯匹林100mg,1次/d;氢氯噻嗪12.5mg,1次/d;治疗组加服培哚普利4mg,1次/d,6个月为一疗程,通过双盲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反映左室形态的指标(LVID、LVMW),反应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E/A比值、VTIE、VTIA、E-VTI/A-VTI),培哚普利治疗组明显改善,自身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性(P<0.01)。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培哚普利不仅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逆转扩大的左心室,并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陈浩 《医学信息》2002,15(7):465-46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这种作用往往会被急性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药物剂量的大小所限制。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 AMI后使用培哚普利和卡托普利血液动力学和患者耐受力的变化。随机选择 2 12例 AMI患者在起病后 72 h内 ,给予卡托普利 (n=10 2 )或培哚普利 (n=110 )治疗。卡托普利治疗的首次剂量为 6 .2 5 mg,然后第 1d给予 5 0 mg/ d,以后 10 0 mg/d。培哚普利的相应剂量为 2、 4和 8m g/ d。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达到目标剂量的人数、住院时及发病 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10.
刘长清  李晓萍  李起栋 《医学信息》2010,23(17):3112-3114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血压作用,不良反应,对代谢的影响及与吲达帕胺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单药组(87例,缬沙坦80mg,每日1次)与联合组(39例,缬沙坦80mg/d+吲达帕胺2.5mg/d)。由固定医生每周测量坐位血压,并于治疗前和降压治疗8周后测动态血压、心率,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8周后检查空腹血钾、血糖、血脂。结果治疗2周时,单药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4138%,联合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79.49%.两组血压迭标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后4周、8周后,单药组总有效率分别迭816%、874%,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选82.7%、94.8%。两组降压的谷/峰比值在60%以上,联合组24h尿白蛋白的改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钾、糖代谢和脂代谢无明显影响。仅个别病人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组都能有效地平稳降低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对血钾、糖代谢和脂代谢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组优于单用组,能早期、平稳达到血压控制目标,能明显改善24h尿白蛋白,时保护心脏、脑、肾脏有更好效果,二者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汉芳 《医学信息》2010,23(13):2128-2129
目的研究和评价氨氯地平分散片与依那普利合用对老年人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方法将15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A(对照组,n=72)、B(治疗组,n=86)两组。全部病人开始均服用依那普利10mgq.d,B组合用氨氯地平分散片5mgq.d,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八周,两组降压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幅度:B组显著优于A组(P〈0.01);不良反应有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分散片合用依那普利降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13.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王宁  刘峰  刘鹏 《医学信息》2009,22(7):1223-122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乳房肿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0例(A组)和丙泊酚复合氧胺酮20例(B组),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记录用药总量、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中B组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病人生命体征比A组平稳,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时间B组比A组略长(P〈0.05);呼吸抑制B组发生人次比A组少。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胜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具有循环稳定、苏醒迅速和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172例住院的ACS患者,于出现胸痛6 h内测定H-FABP浓度,并随访1年,以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作为研究终点。结果:经过1年随访,共有4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脏性死亡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9例,非致命性心力衰竭11例,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21例。心血管事件组H-FABP浓度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高(P<0.01);H-FABP浓度增高(>中位数12.5 μg/L)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36例 vs 11例,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H-FABP浓度增高是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5.430,P<0.01;95% CI 2.587-11.398)。结论:H-FABP浓度增高的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H-FABP浓度增高可能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气腹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术后苏醒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特征。方法随机将40例患者维持CO2气腹压力分别为12mmHg(A组)和15mmHg(B组)两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比较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30和60min的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和伤口疼痛评分(VRS评分)。结果气腹后30min,A组SpO2、MA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9分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拔管时间早于B组(P〈0.05)。A组患者在拔管后30和60min OAAS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30和60min VRS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Hg,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小,而病人清醒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氟西汀单用与合并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4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合并心理治疗组(A组)和单用氟西汀组(B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采用HAMD评定,结果表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A组较B组起效早.疗效好、提示氟西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抑郁有效的药物,心理治疗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室肥大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拮抗剂伊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垛普利对心肌连接蛋白43(CX43)、结蛋白与肌钙蛋白T(cTnT)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假手术组、SD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手术组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处理组即伊贝沙坦组(20 mg·kg-1·d-1 ig)、培垛普利组(2 mg·kg-1·d-1 ig)、两药联用组(伊贝沙坦组20 mg·kg-1·d-1 ig+培垛普利组2 mg·kg-1·d-1 ig),术后次周起干预8周,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心肌细胞横径(TD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CX43、结蛋白与cTnT 表达。 结果: 培垛普利组、伊贝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LVMI和TDM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心肌细胞闰盘区域和侧侧连接的胞膜上均有不规则CX43表达;伊贝沙坦组、培垛普利和其联用组的CX43表达分布较有规律,主要以带状表达于闰盘;手术组心肌CX43、结蛋白、cTnT表达量明显少于伊贝沙坦组、培垛普利组和其联用组(P<0.05)。 结论: 左室肥大时伊贝沙坦和培垛普利有利于心肌CX43、结蛋白与cTnT的表达与分布,能减轻左室心肌肥大,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骨架结构与缝隙连接的基本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T)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56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37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1.30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7.8mmol/L为A组248例,7.8mmol/L≤SG≤11.1mmol/L为B组156例,SG〉11.1mmol/L为C组52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既往高血压、心房纤颤、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胸痛发作至PCI时间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多于一个部位心肌梗死、入院Killip’s分级≥2级的比例明显多于A、B两组(P〈0.05);C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CK/CK—MB)及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亦高于A组,而B、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C组46.2%和13.7%,B组34.0%和4.5%,A组19.0%和1.6%,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据纽约路透社健康部最新消息(2004.10),一类称之为脑部渗透性血管收缩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物质,譬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和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这是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Takashi Ohrui博士透漏给路透社健康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产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组(A组,n=30例)与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组(B组,n=30例)。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关腹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25%左旋布比卡因(A组)或0.125%布比卡因(B组)5ml,再用2ml/h微量止痛泵持续硬膜外输入镇痛药。A组术后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100ml配伍芬太尼0.5mg,B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100ml配伍芬太尼0.5mg,两组术后镇痛时间均为48h。记录术后6h、12h、24h和36h的镇痛、镇静、运动阻滞、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esay评分)和运动阻滞情况(MB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镇痛期间两组病人均能安静合作。镇痛期间两组病人心率、血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25%的左旋布比卡因配伍0.0005%的芬太尼行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适用于产科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