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9-20
“冷门”,人们通常理解为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度相对平稳,录取的把握较大的专业;“热门”是指报考的考生较多,竞争十分激烈,录取的把握不是太大的专业。“冷门”、“热门”专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静止不变的。我们提醒广大考生,报考的院校千差万别,报考的专业不尽相同,报考“冷门”并非是坏事,报考“热门”也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考生及家长.由于受宣传和社会当年需求专业人才情况的影响.无形中将专业分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对冷门专业不屑一顾。每年在录取时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考生虽然达到了所报院校的录取线.却由于全部填了当前热门的专业.且专业不服从分配.而被退档甚至“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3.
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也会因报考热度形成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是专业梯度。考生在具体填报专业时,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既要敢于逐“热”,又不能“一热到底”,应适当“爆冷”,“冷”“热”结合,否则也可能退档。对于专业志愿梯度可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排序,这种办法适用于分数优先的院校;对于设立专业级差的部分院校,考生应将最可能被录取的同时也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作为第一专业志愿。  相似文献   

4.
《作文与考试》2023,(15):59-60
<正>2022年6月,一则大学生宣传母校——云南农业大学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中,他站在田地里做宣传,背后是简陋的环境和轰隆隆的机器声。他努力强调“不用天天挖地”,同时叫他身后耕地的同学小声点。视频发出后,被网友形象地吐槽为“招生减章”。与大热的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农林类的专业一直被视为“冷门”,农业大学更是“冷门大荟萃”。很多家长和考生对于这类专业和院校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5.
【本期主题】专业之“冷”与“热”很多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常常咨询的一个问题是: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是“冷门”?的确,专业之间存在“冷”与“热”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其录取分数的高低上。普遍的现象是:“热门”专业往往分数偏高,而“冷门”专业的分数则相对要低。在志愿填报中,我们又将做怎样的选择?之三十四,慎将专业“热”到底在以前的录取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志愿:有的考生一连几个专业都填报了一些“热门”。这样容易产生什么后果呢?请看北京一考生的志愿个案。案例:2005年,北京一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59分,高出北京文科本科一批控制…  相似文献   

6.
填报志愿时,有的考生对高校特挑剔,农林、矿业、石油类院校不去;有的是非热门专业不读;还有的是非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学不去……这类考生在选择院校或专业时,限制也就非常大.这样,就让一部分在考场上得到高分的考生,在志愿上却栽了跟头,成了落榜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专业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专业的属性与分类标准,以中国首批56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样本来源,通过量化分析其专业布局特征发现:从总量看,专业大类齐全,专业之间冷热差距明显;从热门专业的布局看,热门专业紧贴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于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等专业大类;从冷门专业的分布看,冷门专业的区域特色突出。通过层次聚类法得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有优势特色专业群驱动模式、应用类专业群引领模式、多科专业协同发展模式等。多元的专业发展模式蕴含着优势特色专业个体的自我进化、专业(群)之间的竞合演化、专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同演化等生成机理。为促进“双高计划”的建设,应固本培元,着力打造各院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同时做好不同层面的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增强专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双高”建设关键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群”的办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科群”的办学意义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肖太陶近年来,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生源普遍看好。报考理工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的学生数,有的超出了录取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个中原委,专家分析,学生都想投冷门,不想大家都投冷门,结果冷门反而成了热门。显然,这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9.
《求学》2001,(6):18-19
过去农林院校因为带着个“农字”,故一向不在热门之列。不过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九五”特别是“十一”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业开发得到重视,农业单位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随之发生变化。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今年毕业1000人,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了3000人,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的供需则达到了1比4,许多农业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也变得甚为抢手,专业方面畜牧、园艺显得比往年更热,一些冷门专业也开始受到青睐。预计在未来几看里,将会有更多的单位投身到农业建设中,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农林院校毕业生作为人才支撑。年到农林院校逐渐向好的就业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9,(5):9-10
有一些专业听起来枯燥冷僻,对应的职业也显得不张扬。专业录取的分数线也往往不高,甚至大部分生源都来自专业调剂,但往往在就业时可以和一些对口单位“无缝对接”,加上招生人数少,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因此毕业生在考研或找工作时反倒占据优势,这样,“冷门小径”最后变蔚了就业的阳光大道。图书档案学类旗下的档隶学、图书馆学专业就是这样的“冷专业”。 国贸、法学、计算机……这些昔日让考生“挤破头”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成了“鸡肋”。而档案学、图书馆学……这些考生一度避而远之的“冷门”,最后却被证明是一只成就未来的“金饭碗”。其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1.
一、“热门遇冷”与“冷门变热”不知道从何时起,许多人开始对大学里各种各样的专业予以诸如冷门、热门之类的划分,而人们划分冷热的直接标准就是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这是当年考大学的坚定“信条”。就是因为这一信条,却让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奔波于职场,吃足了苦头。一般所说的热门专业,是一些在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由于许多学校一窝蜂而上造成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会计、旅游专业等。一般所说的冷门专业,一是指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地质、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勘探等专业;然而,热冷门专业常常是10年河东10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热门遇冷:不光是法学专业,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都遇到了麻烦。目前签约率比较低的“热门”专业还有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工科要好于理科,理科要好于文科。冷门变热: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港口航道与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林地矿油这5大类专业,因为曾经是艰苦和冷门的代名词,一度成为备受考生冷落的难兄难弟。然而,这些专业对应的全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时刻不可或缺的部门和产业,如今因为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日渐红火,甚至,已经有舆论给她们冠上了有钱途性价比高的前缀。这不是简单的风水轮流转,而是我国实行国家战略调整和统筹协调发展的结果:农的背后是三农问题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林的依托是环境保护从基本国策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怎能离开大树和小草?地矿油的底气来自国家对资源、能源的重视。还有,这些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也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粗、大、黑形象了,而是搭上了高科技的时代快车。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相比于一些所谓的热门、时髦专业,报考农林地矿油类院校或专业的考生,或许暂时没有炫目的光环,但这些专业确实能够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和发展空间。如果你感兴趣,就请随我们一起重访农林地矿油,一起敲开那扇通往前程的阳光门扉。  相似文献   

13.
高校直通车     
考生要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几率,获得较好的高考成绩固然必不可少,科学地选报志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报志愿时,考生要掌握以下原则:一、不一定非要填报热门专业。一是热门专业的竞争激烈;二来现在的热门并不一定就是几年后的热门,而现在的冷门也可能在几年后趋热。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来选择专业。二、填报专业要拉开档次,形成“梯度”。第一专业应该是自己正常水平下能达到的,第二、第三专业应选万一发挥失常能“保底”的。三、要关注自己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所选专业的学科内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有无硕士点和博士点…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主题]专业之“冷“与“热“   很多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常常咨询的一个问题是: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是“冷门“?的确,专业之间存在“冷“与“热“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其录取分数的高低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逐渐逼近,外语专业和外语院校越来越成为考生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和热点院校。据统计,2002年 ̄2005年全国报考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考生人数每年都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接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生专业思想激发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所学专业与将来就业的关系,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清晰。一定程度上,材化学院在我校存在着“三难”现象:招生难--第一志愿报考的比较少;培养难--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热情低;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招生》2003,(6):46-48
所谓的。冷门’专业,一般理解是那些招生和就业都比较困难的专业。这些专业有的因为社会的需求量比较小,有的则因为专业面过于狭窄,而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现在的专业中,要用一个准确的标准来把专业划分为哪些是“冷门”,哪些是“热门”,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所说的“冷门”和“热门”呢?也许看了这两个例子就会有所明白。  相似文献   

18.
朋友,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你是不是对政法类院校充满了向往?要知道,政法类专业是近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政法类院校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政法类院校主要是指原隶属于国家司法部的5所学校———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现已与中南财经大学合并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对于综合院校的法学院而言,政法类院校在法学方面更有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历史沿革:中国政法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它的前身是于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法学…  相似文献   

19.
许多高校毕业生依稀记得,自己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是一些热门专业.在他们和家长看来,入读热门专业意味着未来好的就业和理想的发展.然而,几年过去,待到就业时,却发现事与愿违,当时抢报的那些所谓热门专业已变得"冷清".热门专业遭遇就业冷门招生热门专业遭遇就业冷门不是这两年的新问题了.麦克思公司出台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职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招生热门专业因就业率低、薪资低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而目前这些专业招生的步伐却没有放缓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专业,常常被人们冠以“热门”和“冷门”之说,很多人也承认专业有“冷热”之分,这就让我们的志愿填报有一个疑惑:专业如何选?如果我们真的面临着“热门”和“冷门”的选择,该如何取舍?这里,本刊对浙江大学招办主任程艺进行了访谈,就如何看待专业的冷热及怎样选择专业的问题,她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也许,这就是我们解决疑惑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