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Bridle手术治疗儿童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ridle手术治疗儿童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3年2月-1999年4月,应用Bridle手术治疗儿童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32例57足,男20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为7.5岁,双侧足畸形25例,单足畸形7例,呈尖足行走15例26足,马蹄内翻足畸形8例13足,剪式步态9例18足,结果:随访6-74个月,平均38个月,畸形完全纠正48足,占84.2%,畸形复发7足,占12.3%,并发足外翻畸形2足,占3.5%,结论:Bridle术式操作简便,能较好地纠正足畸形,是治疗儿童轻度痉挛性脑瘫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1941年Sarasin第一次报告胃切除后的骨软化症以来,在欧美较多地了解到胃切除后常有代谢性骨疾患,但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最近的事。Eddy发现骨切除后30%病例有代谢性骨疾患。Nilsson指出胃切除病例骨折的发生率约为对照组的二倍。由于胃切除可能促使发生骨障碍中的骨质疏松症,故与年龄增加所造成的骨质疏松鉴别较困难。骨软化症在成人是维生素D缺乏症,一般认为是类骨组织的钙化障碍。Garrick对36例胃切除后3~9年的患者进行了骨组织活检,发现15例有大量的类骨组织。所有报告却认为女  相似文献   

3.
单侧唇裂鼻畸形修复手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侧唇裂患儿术后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鼻畸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的发育 ,鼻畸形更显突出 ,影响容貌美。Wray报道 30 %单侧唇裂患者须做鼻畸形的II期矫正术。戚可名报道 84%唇裂患者术后伴发鼻畸形要求再次手术。唇裂鼻畸形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课题。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唇裂鼻畸形 ,主要是由于鼻部两侧软骨与骨组织大小、形态不对称 ,浅表表情肌附着异常所致。我们应用整复软骨与骨组织和肌肉功能复位的方法进行修复 ,收效明显。一、一般资料患者共 57例 ,男 2 3例 ,女 34例。单侧唇裂 7例 ,单侧唇裂伴腭裂 50例。年龄 1 3 .1~ 2 …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12例(17足)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10例(14足),女2例(3足);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左足3例,右足4例;双足5例。根据秦氏马蹄内翻足畸形分度方法:Ⅰ度5足、Ⅱ度9足、Ⅲ度3足。结果患者马蹄内翻足畸形均获得完全矫正,可足底负重行走,无局部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获优7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2.4%。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12例(17足)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10例(14足),女2例(3足);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左足3例,右足4例;双足5例。根据秦氏马蹄内翻足畸形分度方法:Ⅰ度5足、Ⅱ度9足、Ⅲ度3足。结果患者马蹄内翻足畸形均获得完全矫正,可足底负重行走,无局部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获优7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2.4%。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待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下垂,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按Garceau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郭保逢  秦泗河  潘奇  王一岚 《骨科》2021,12(4):344-347
目的 总结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近40年间手术治疗的万例儿童肢体畸形病例,探讨中国儿童肢体畸形病人的疾病谱、病种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治疗策略,为制定中国儿童肢体畸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手术病例资料数据库,选取1980年4月24日至2019年12月31日手术治疗的16岁以下肢体畸形患儿共14 839例,对病人就诊年龄、性别、病种分布构成、手术策略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4 839例病人中,男9 556例(64.40%),女5 283例(35.60%),占同期矫形手术35 753例病人的42%;年龄为1~16岁,平均11.6岁,其中6~16岁病人12 831例(86.47%);包括神经性、遗传性、代谢性、先天性、创伤性等150余个病种。病人最多的前6个病种分别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脊柱裂后遗症、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创伤后遗症。矫形术式包括跟腱延长术等40余种手术方式。采用矫形手术联合骨外固定技术2 071例,其中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1 111例,应用组合式外固定960例。结论 秦泗河矫形外科儿童肢体畸形数据库近40年1万余例的病例资料时间跨度大、病种分布广、男性儿童为主。疾病谱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虽排第一位但主要分布于上世纪末。目前脑瘫、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儿童肢体畸形的主要疾病。矫形治疗以软组织松解、平衡术为主,结合外固定技术的自然重建理念,对于儿童肢体畸形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结果及影像学评价个体化方案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矫形术后畸形复发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28例45足,男16例25足,女12例20足;年龄5~14岁,平均9.2岁。根据每个患者畸形的分类及畸形复发的程度设计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Maryland评分、VA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和影像学正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跟骨第5跖骨角(C5MT),侧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1.5±1.8)个月。3例(4足)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经过短期抗生素治疗所有伤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评价:很满意18例,满意8例,一般2例;末次随访时T1MT角、C5MT角、Meary’s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对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32例的儿童44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15例19足,女17例25足。单侧发病者20例,双侧发病者12例(男4例,女8例)。术时平均年龄13个月(年龄范围8-18个月),平均足长度为11.5cm(长度范围8.5-13cm)。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最短11个月,最长3年。用Gavceau评定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未出现过度矫正,无距骨坏死,足畸形矫正总优良率97.7%。结论:距下完全松解术对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Mckay手术在儿童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矫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儿童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的理想矫形方法。方法:对6例患儿施行矫形术。结果:6例畸形足均获矫正。随访1.5-4年,显示踝关节恢复功能位,运动无明显受限。结论:Mckay手术能最大限度地矫正踝关节畸形,不影响骨、关节、软组织发育,操作不复杂,适宜于不同程度的儿童创伤性马蹄内翻足。  相似文献   

11.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例双侧胫骨骨折的儿童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10岁,均采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27.4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并发症,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7~13周(平均9.6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胫骨骨折1足出现向前成角5°,1足向内成角<5°,无膝、踝关节的功能障碍.[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33足)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20足),女12例(13足);年龄13~28岁,平均17.6岁。依据Diméglio分级:Ⅱ级19足,Ⅲ级14足。给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同时用Ilizarov技术纠正内翻畸形;术后5~7 d开始调节外固定架至达满意足踝形态为止,拆除外固定架后佩戴矫形支具,并逐渐减少佩戴时间至完全弃用。结果 29例(33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均恢复跖行足,无钉道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1足于拆除外固定架后6个月畸形轻度复发,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步态恢复正常。其余32足随访期内均无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为(5.21±3.91)分,与术前(36.73±4.8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27,P=0.000);获优27足、良3足、中3足,优良率达90.91%。患者自评疗效27足非常满意,6足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同时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适当软组织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52例痉挛型脑瘫SPR术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33例(38足),女19例(26足);年龄6~10岁,平均7.8岁。Ashworsh分级:Ⅲ级34例,Ⅳ级18例;踝阵挛阳性者42例。采用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结果:随访1~3年,平均2.6年,痉挛步态明显改善,畸形均无复发。根据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判定:优32例,良14例,差6例。结论: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33足)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20足),女12例(13足);年龄13~28岁,平均17.6岁。依据Diméglio分级:Ⅱ级19足,Ⅲ级14足。给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同时用Ilizarov技术纠正内翻畸形;术后5~7 d开始调节外固定架至达满意足踝形态为止,拆除外固定架后佩戴矫形支具,并逐渐减少佩戴时间至完全弃用。结果 29例(33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均恢复跖行足,无钉道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1足于拆除外固定架后6个月畸形轻度复发,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步态恢复正常。其余32足随访期内均无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为(5.21±3.91)分,与术前(36.73±4.8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27,P=0.000);获优27足、良3足、中3足,优良率达90.91%。患者自评疗效27足非常满意,6足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同时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适当软组织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相似文献   

15.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不稳定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胫骨骨折的儿童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4~12岁,平均8.4岁。均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6.4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23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7~13周(平均9.2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l足出现向前成角5,°1足向内成角7,°无骺板生长阻滞及术后再骨折发生,无膝、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弹性髓内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二期取出方便等优点,是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中足踝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足踝畸形发病特征与治疗策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纳入1978年5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22 062例足踝畸形患者。统计患者性别、手术时年龄、区域分布、病因、畸形种类、手术方式、术后固定方式等信息。结果 22 062例患者中,男13 046例(59.13%),女9 016例(40.87%);手术时年龄1~77岁,中位数17岁,其中5~40岁人群有20 026例(90.77%)。患者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度、美国等5个国家。病因、病种涵盖154个,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与脊髓栓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创伤后遗足踝畸形以及腓骨肌萎缩症占比最高。畸形种类包括内翻足、马蹄足、外翻足、仰趾(跟行)足、马蹄高弓(凹弓)足、单纯高弓畸形、爪形趾畸形、连枷足(夏科病)8类。手术方式包括肌腱延长术、软组织松解术、肌腱转位术、截骨矫形术与足踝关节融合术等36 620术次;足踝畸形矫正术同期实施髋、膝、小腿手术11 561例次。术后足踝固定方式包括Ilizarov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17.
20例患者,9男11女,年龄21~77岁。15例脑栓塞、5例脑出血。偏瘫期限9个月~25年,平均5.5年。患者中风后都作过矫正手术,以改善其行走能力。18例患者作胫前肌移位,同时取活检;这些病例中15例为马蹄内翻足,3例为足下垂,其中5例以前曾植入过腓神经刺激器。另2例患者从臀部取出无功能的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8.
组合性手术治疗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不同踝足的畸形手术组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7例脊柱裂后遗踝足部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4例,女63例;年龄1.3~52岁,平均17.7岁;双踝足畸形58例,单侧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马蹄足畸形类99足,行跟腱延长及肌腱移位术;跟行足畸形类25足,行踝前肌腱松解及肌腱移位术;内外翻足畸形类17足,行肌腱移位及跟骨截骨术;连枷足畸形15足,行跟距关节融合及跟腱短缩术;爪形趾畸形9足,行趾间关节融合或Ilizarov技术牵拉矫正。采用AOFAS综合评分系统从主观疼痛感觉、客观功能检查等方面评定疗效。结果:107例中79例127足获得随访,时间48~180个月,平均64个月。根据AOFAS综合评分系统,结果优89足,良26足,中9足,差3足。结论:脊柱裂踝足畸形外科治疗策略包括矫正畸形、平衡肌力、稳定关节和保留足的弹性4个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足畸形,采用相应的组合性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有效的矫正畸形,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脊椎裂后遗足踝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 SH  Ge JZ  Guo B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00-903
目的 分析脊椎裂后遗足踝畸形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畸形类别与矫形治疗状况.方法 对我科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脊椎裂后遗足踝部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脊椎裂后遗足踝部畸形共107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63例;手术年龄1.3~52.0岁,平均17.7岁,其中18岁以上者50.5%(54/107).隐性脊椎裂50.5%(54/107),显性(囊性)脊椎裂49.5%(53/107).1例为胸椎裂(T3~8),余106例为腰骶椎裂.单侧足受累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双侧足受累58例,共165足.畸形类型:内翻足76足,外翻足23足,夏科连枷足15足,其他类足畸形51足.合并其他受累部位:膝部屈曲或膝反屈畸形4例,髋部畸形17例(包括髋内收、屈曲或髋关节脱位,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等),合并大小便功能障碍30例.本组54例隐性脊椎裂致足踝畸形患者中,29例既往在多个医院未能确诊发病原因,误诊或漏诊的比率高达53.7%(29/54).107例患者中,既往接受过足踝畸形矫形手术者仅26例.18岁以上既往未能实施合理矫形外科治疗遗留严重足踝畸形者50.5%(54/107).结论 脊椎裂继发畸形主要在足踝部.由于缺乏对此病的整体认识与矫形治疗经验,延误了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治疗时机,遗留了很多未经矫形外科治疗的严重足踝畸形.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临床实践中,马蹄内翻足畸形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仍是跟腱延长、足三关节融合术。但长时间马蹄内翻足畸形往往合并踝关节畸形,单纯传统足三关节融合手术后,仍无法恢复部分跖行足负重行走功能,需要同时行踝关节融合术,稳定踝足关节,恢复跖行足形态;以往需要分次手术,治疗时间长,增加治疗痛苦。作者对1例患者年龄较大,畸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