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张启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胃病的经验。肝与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张老认为胃病因忧思恼怒、伤肝损脾导致肝气犯胃、肝火犯胃、肝阳犯胃、肝阴不足,胃失和降而发。治疗上应从肝入手,以疏肝、泄肝、平肝、柔肝之法治疗,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以 “肝为五脏之贼”为理论基础,结合“五脏皆能不寐”的观念,总结肝脏导致失眠的先导性、病理因素的杂糅性及肝病迁延他脏、影响情志的特点,提出临证当以治肝为中心,以疏肝为主,兼以补肝、镇肝、敛肝三法联合应用;重视多脏联合辨证治疗,早期介入情志治疗,为从肝论治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赵瑞成教授运用柔肝舒颈汤配合针灸从肝论治颈椎病的经验。赵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颈椎病多由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项部经络失荣所致,治疗上多以柔肝息风、通络缓痉为主,随症加减,方用柔肝舒颈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主穴选颈夹脊穴(C4/5、C5/6、C6/7)、肝俞、太冲、风池、肩井,局部取颈夹脊穴,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硫酸化壳聚糖衍生物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硫酸化壳聚糖衍生物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采用定量灌胃酒脂乳剂的方法建立大鼠混合型脂肪肝模型。建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硫酸化壳聚糖治疗组,各组均饲以正常饲料,硫酸化壳聚糖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模型对照组以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3周后,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TC、HDL、LDL、AST、ALT和肝组织TG、AST、ALT、SOD含量。结果表明,硫酸化壳聚糖治疗组的肝组织形态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血清TC,HDL,LDL,AST,ALT和肝组织TG,AST,ALT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含量增加;硫酸化壳聚糖治疗组血清TC,HDL,LDL,AST,ALT和肝组织TG,AST,ALT,SOD含量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硫酸化壳聚糖衍生物对大鼠脂肪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肝清胃汤联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 例给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口服治疗,治疗组51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调肝清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0%(47/51)、94.1%(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6/49)、71.4%(35/4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清胃汤联合西药可以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王小娟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治疗以脾胃为本,兼从肝肺论治。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肝胃百合汤运用较多,组方用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等临证加减。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向哲教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关系密切。其以“从肝立论”“以风立论”为理论指导,提出肝气郁结、风邪上扰清窍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疏肝解郁、祛风止痛为治疗原则,以逍遥散合川芎茶调散为基础方,并根据头痛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发作期、后遗症期,灵活运用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葛惠男教授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经验。葛教授认为,BE病位在食道,又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在于肝胃不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等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挟酸浊上泛,同时又与气滞、痰凝、瘀血阻滞有关。其治疗本病多从肝论治,以疏肝泻热、和胃降逆、活血化瘀通络为治法,标本兼顾,气血同治,把握主次,随证灵活加减,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基于肝脾郁怒、脾肾两虚两大病机,从肝脾肾论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初期与情志紧密相关,情志不畅,肝失条达,郁久而气血瘀滞,肝郁横逆犯脾,肝脾郁怒,痰瘀互结于乳而致病;而乳腺癌治疗后期,正气大损,伤及脾肾,脾肾亏虚,毒邪蕴结于经络骨骼而易发骨瘤等。临床上潘教授治疗乳癌多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为法,辨证论治,重视个体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侧重及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孙克伟教授辨治胁痛的临床经验。孙教授认为胁痛的病位主要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其根本病机为肝络失和;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本,肝脾同调为纲,运用疏肝理气、调节肝脾之法;临床多辨为气郁化火、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肝郁脾虚四证以论治,同时结合肝脏不同基础疾病予以辨病用药,疗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班秀文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班老认为带下病的根本病因是湿邪为患,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在病变过程中多伴有瘀血的病理因素存在。在治疗方面,主张以调理肝脾肾功能为基本原则,以祛湿为主,同时不忘祛瘀,湿瘀同治。临床用药善用经方,同时创制新方,喜用花类药醒脾悦肝,多用藤类药通经活络,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带下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经验。蔡教授认为化疗后呃逆病位主要在胃,关乎肝与脾。病机主要为肝脾不调,胃气上逆动膈,以抑木扶土法为治疗大法,根据化疗所处时期的不同,治法则有侧重,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前期以气郁为主,重在抑木;后期以中虚为主,重在扶土。此法拓展了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呃逆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复方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术后患者30 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 例予肝复方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对照组10 例不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AFP水平。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复方可明显改善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介绍崔文成教授治疗抽动障碍(TD)的经验。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密切相关,病因为饮食不节与情志失调。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热极生风、阴虚风动,临床注重审因辨证,以消除抽动病因为主,采用疏肝清火、平肝潜阳、滋阴柔肝之法,分别以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治之,并配合情志调畅,以减少患儿紧张情绪,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经验。潘教授认为癌性腹水的发病之本是脏腑功能失调,肝脾气机不畅,根据其发病特点,在临床治疗时以早期疏肝健脾、调畅气机,晚期健脾益气、补虚扶正为基本治法,善从肝脾论治,异病同治,主张调畅气机,自拟肝复方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癌性腹水,能有效减少腹水再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更年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评分、血清内分泌激素中雌激素(E2)、孕酮(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结果:2组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脏硬度值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耀峰主任医师辨治小儿水疝经验。王师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气不足、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总以健脾益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基本法则,同时在辨证精当的基础上守法守方,以达到固本澄源、驱除病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育良教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目窍失养为致病之本。其从肝肾阴虚论治干眼,治疗上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为基本大法,临床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黄柳向教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经验。黄教授认为AN多由于情志失调所致,其核心病机为肝脾不调、脾胃虚弱,致病要素有肝郁、水湿、湿热、瘀血。AN病程较久,易合并寒热、肝郁、血瘀、湿热等多种变证,故治疗以肝脾同调为核心,注重调畅气机、血水共治;以寒热虚实为枢机,注重平调寒热、补虚泄实。临证详察疾病之寒热虚实,善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上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法,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身心健康。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