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通过对水源地现状水质、面源污染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应根据面源污染情况布置坡耕地整治、收集处理垃圾和污水、建设滨岸缓冲带等措施,控制和拦截水源地面源污染物,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预测规划水平年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需水情况,分别从乌鲁木齐县及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方面分析了与园区布局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园区规划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协调,仅与"三条红线"适应。规划水平年为使园区规划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需采取农业节水、退地,调整用水结构等措施来保障园区需水。  相似文献   

3.
梁波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234-235
从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情况着眼,从7个方面论述辽宁省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式。根据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合理确定水资源的开发、节约、保护等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维护区域水生态平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需要加强规划,研究制定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重大布局及其管理政策与措施。本文以巴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全面实施流域综合规划,谋求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陕西黄土高原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贫缺地区。这一特定的水环境,不仅制约着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而且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探讨依据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的水资源状况,合理调整治理措施布局和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水资源短缺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陕西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本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水资源贫缺。榆林、延安两地区年均降水量400—500mm左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  相似文献   

6.
李杰  周全  李丹 《人民长江》2010,41(11):89-92
为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成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在规划设计中引入GIS技术,利用ArcView等软件对规划区域的各项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提出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方向及措施布局,能更精确地确定项目区建设规模。介绍了GIS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湖北省郧西县某项目区为实例,简述规划过程。应用结果表明:引入GIS技术后,规划设计成果的直观性及关联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文站网布局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对防汛抗旱、水资源的应用管理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影响。该文通过对茂名地区现有水文站网密度、区域水量控制、防汛要求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水文站网布局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徐志仿  徐铜 《人民长江》2008,39(23):21-22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已于2006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目前正在逐步实施。以往,库区及上游有关部门和地区已相应编制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包括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之间缺乏衔接,难以满足当前水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从中线水源区水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目前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阐明了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设想、方法、途径;提出了切实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为进一步做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率先开展了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系统地分析了路东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及对城市化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以《亦庄新城总体规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及《亦庄新城防洪规划》等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路东区水土保持规划内容.从水土流失治理、预防监督与监测角度出发,采用土方平衡调配、雨水收集与利用及植物措施配置等多种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综合规划、提出了具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模式.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规划阶段编制水土保持总体方案,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园区建设的水土流失,论述了园区水土保持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重点对规划布局的分析与评价、土石方平衡分析、临时堆场的布置和防护、防治措施设计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AT模型的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胜  黄介生  李建  尹炜 《水利学报》2016,47(6):809-815
绿水是降水渗透到非饱和土壤中用于植物生长的不可见的水,绿水与蓝水相对应,是陆地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人类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都集中在可见的蓝水,而忽略了生产性绿水的管理与利用。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围绕水源区水源保护目标,将绿水管理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绿水管理的水源区生态补偿框架,通过SWAT模型对管理措施进行效果模拟,以此确定绿水管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梯田、石线、等高耕作和地表覆盖4种绿水管理措施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方面均产生了良好效益,并且效益成本比均大于1,适合在水源区进行应用和推广,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为1784万元/a,平均为每年343.5元/hm2。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能够提高农民保护水源积极性等优势,可为水源区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修文县久长镇岩溶山区的实际,详尽介绍了如何扎实开展水资源保护的对策:①科学规划,分片治理,保护水源地环境;②工程与生物措施配套,改坡土为梯土;③控制化学物质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④因地制宜发展山区集雨灌溉工程。通过上述措施,科技辐射面积达6000hm2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为岩溶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资源与生态水利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运用系统与过程的方法论观、资源价值观、生态观和高科技观来理解和把握资源与生态水利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三江平原资源与生态水利的实施设想 :①应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及其成果的转化 ;②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改善生态水文环境 ;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水资源质量下降 ;④引进先进的水资源价值理论 ,激活水利市场 ;⑤实施多环节调控 ,营造节水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西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省范围内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大,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加剧,为确保工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园区水土资源,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省内工业园区水土流失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分析其水土流失成因、总结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水保理念和园区水保措施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水保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城郊型小流域开发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新建县东港小流域是198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实施的第1条城郊型开发性治理流域试点。该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以人口环境容量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把握城郊型流域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确定土地利用方案,水保措施按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结合,经过5年实施,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水土保持开发性治理的总结出了新的治理模式和经营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红河州水土保持工作在云南省区域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红河州现状提出了"一核两翼三带"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格局,进行水土保持五级区划划分,并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方向,拟定了水土保持重点预防范围和重点治理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河州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红河州开展水土流失防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居仁 《中国水利》2005,7(13):172-174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及节水型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水保生态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有的作为.水土保持关键在水,节水定当先行;生态植被建设涵养水源,节水应从源头抓起;水土保持蓄水保土,小流域清水长流,节水致富于民;水土保持减沙淤积,减少了黄河冲沙用水,客观上起到了节省流域总用水量的作用.同时要科学认识森林植被建设对河川年总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是黄河水、沙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本文对第三期黄河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项目第三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现有水沙评价模型和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机制的影响,遴选了用于研究的水沙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冰 《中国水利》2007,(5):26-28
要解决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经济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水资源承栽能力不平衡、水环境恶化与建设生态省的要求不平衡、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强化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约束力,强化水权与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采取有力的节水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坚持依法治水,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控制面源污染。在收集区域各县资料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题资料,获取了不同尺度的规划数据。选取人口密度、水资源量、总氮浓度、垦殖指数、坡耕地占耕地比例、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等指标,采用指标权重综合分析方法,对43个控制单元分区进行排序,并确定了19个控制单元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相关成果为在库区科学规划水土保持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