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伍大华教授运用逍遥散治疗围绝期失眠的经验。伍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肝气郁结,心神失养。以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为基本治法,用逍遥散为基本方辨证施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证予丹栀逍遥散;肝气郁结,胆郁痰扰证予逍遥散合温胆汤;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证予逍遥散合归脾汤;肝气郁结,心肝血虚证予逍遥散合酸枣仁汤;配合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郭俊杰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郭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失调是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病机,肝、肺两脏在气机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故以运脾、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治疗上从脾、肝、肺三脏入手,通过辛开苦降、疏肝补脾、宣降肺气等法来恢复人体气机流转,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启平教授从三焦论治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经验。张老认为小儿遗尿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膀胱失约所致。其从三焦论治:上焦心肺同治,宣肺清心,“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焦升脾降胃,脾肾同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下焦肝肾同调,补肾泻肝,“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以调畅三焦气机为主要治疗方法,兼顾小儿“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试从脾肝肺心肾五脏与胃的关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认为从脾胃论治CAG,对于痰湿中阻者,中医当治以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可选平胃散、二陈汤之类的燥湿化痰之剂;痰湿日久化热者,在治疗上当以清化热湿、和胃消痞为法,可选用连朴饮、清中汤之类的清热祛湿之剂加减;对于脾胃虚弱之CAG患者,在治疗上当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从肝胃论治CAG,当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痞,可予以五磨饮子、越鞠丸之类的方剂加减。脾胃虚,兼见肺病者,当治以升阳益胃。临床上对于负面情绪较重的CAG患者要重视从心胃论治,可选用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之类的方剂,通过安心神来调理脾胃。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CAG患者,在治疗上应当勿忘从肾论治。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安洪教授采用耳穴揿针结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耳穴揿针取主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配穴辨证加减,肝气不疏加肝,心脾两虚加脾,心肾阴虚加肾,痰火扰心加肝、脾,心胆气虚加胆;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减,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心肾阴虚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痰火扰心用温胆汤加减,心胆气虚用安神定志丸加减。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经验。潘教授认为癌性腹水的发病之本是脏腑功能失调,肝脾气机不畅,根据其发病特点,在临床治疗时以早期疏肝健脾、调畅气机,晚期健脾益气、补虚扶正为基本治法,善从肝脾论治,异病同治,主张调畅气机,自拟肝复方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癌性腹水,能有效减少腹水再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佩芳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李佩芳主任医师门诊治疗失眠的有效病例及首诊中药处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频率等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112 例,纳入中药处方112个,涉及药物151味。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23味,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夜交藤、茯苓、牡蛎、茯神、龙骨、煅磁石、川芎、炒酸枣仁;高频药物功效以养心安神、重镇安神、活血行气、健脾和胃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最常用的中药组合为夜交藤→煅磁石,茯苓→茯神,牡蛎→龙骨,川芎→酸枣仁。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主要功效分别为交通心肾、重镇安神,养血调肝、宁心安神,祛痰利窍、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结论:李佩芳主任医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临证常运用通调三焦法治疗失眠,以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为主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交通心肾、疏肝理脾、重镇安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高血压伴焦虑状态为肝、脾、肾共同病变引起,其病机为肝郁失达、脾虚失运、肾虚失养,病性虚实错杂多变,以脏腑气血阴阳之变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临床从肝脾肾辨证论治,治以清肝泻火、疏肝健脾、补益肝肾,兼以解郁安神为法。此外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肖教授还强调注重情志疏导、身心同治,饮食调摄、运动强身,首创“心理话疗”及“拍百会”“敲膻中”“小鸟飞”等系列保健养生操,积极倡导以素食为主的低盐低脂饮食方式,以达综合调摄身心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论述胆石症的概念、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胆石症的认识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脾胃在此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胆石症时应以脾胃辨证为主,也可通过健脾助运、升脾降胃、扶脾益胃、调和肝脾等方法兼顾脾胃,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刘华一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失眠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多从病因病机入手,以治胃为基础,兼以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失眠分为食滞胃脘、痰热中阻、肝胃不和、心脾两虚4个证型,分别治以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归脾汤加减。临床随症化裁,合理用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定义、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其认识与临床表现的阐述,分析脾胃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意调补脾胃,具体方法有补气健脾、补气升陷、温阳运脾、健脾养血、运脾除湿、消食和胃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葛惠男教授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经验。葛教授认为,BE病位在食道,又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在于肝胃不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等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挟酸浊上泛,同时又与气滞、痰凝、瘀血阻滞有关。其治疗本病多从肝论治,以疏肝泻热、和胃降逆、活血化瘀通络为治法,标本兼顾,气血同治,把握主次,随证灵活加减,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延萍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经验。李教授认为FD病位虽在胃,但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肝虚、肝火为致病关键,病程日久,病入胃络而多痰多瘀,故在治疗上应强胃健脾调气机,补肝疏肝和胃气,平调寒热和阴阳,祛湿活血并通络。临证采用药对升降理气,多用花类药疏泄肝气,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平调寒热,以芳香化浊之品祛中焦湿浊,选用虫类药涤痰化瘀通络。并附验案1 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舒鹏教授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的经验。舒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脾胃气虚,瘀阻胃络,有虚实夹杂的临床特点,治法方面当健脾益气,化瘀通络,辅以疏肝养肝。临床实践证明,此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桂贤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气机不调为本,常伴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应重视四诊合参,做到审因求证、审证论治,以疏肝健脾和胃、补肾理血理气、润肠行气通便等平和之品使脾胃气机升降如常,肝脾气血调和如故。同时也强调疾病预防、饮食习惯及心理调护的重要性,并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刘瑞芬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病机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补肾活血、疏肝、健脾、养心等法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李天望教授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心有关,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感受外邪而诱发,且临床以情志因素最为重要。故其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之法,治以疏肝扶脾为主,兼顾温胃、养心、化瘀,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邓铁涛教授根据五脏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从辨证分型、治法以及方药进行了阐述。认为高血压病病位不独在肝,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平肝潜阳,以石决牡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脾论治,健脾益气平肝,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赭决七味汤加减;从心脾论治,调脾护心,以归脾汤或邓氏温胆汤加减;从肝肾论治,或滋肾养肝,或肝肾双补,以莲椹汤或肝肾双补汤加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蒋士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调、情志不畅,致脾胃受损,气滞血瘀,胃体失其濡养,临床治疗以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为法,以健脾益气为主,多辨为胃阴亏虚、脾胃湿热、胃络瘀阻、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等证进行论治,并十分注重预后调护。附典型病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