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传宪  蔡金洋  程梁  杨飞  张皓若  张莹 《化工学报》2016,67(6):2426-2432
利用自主研发的Couette结蜡装置,对蜡含量相同的油样1(不含沥青质)和油样2[含0.75%(质量分数)沥青质]进行结蜡实验,并研究其结蜡层的分层现象和分层规律。通过对油样1和油样2结蜡表层和底层的宏观形貌、DSC放热、析蜡量、蜡晶微观形貌的分析发现:油样1结蜡层无明显分层现象,而油样2结蜡层分层现象明显,沥青质的加入导致了结蜡层的分层。与结蜡表层相比,油样2结蜡底层的析蜡点、蜡含量与沥青质含量显著升高,蜡晶形貌发展为致密的类球状大蜡晶。油样2结蜡表层沉积量随壁温的升高、油壁温差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结蜡底层沉积量随壁温升高而减小,随油壁温差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总的蜡沉积量随壁温的升高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油壁温差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沥青质沉积对油田生产会造成严重危害。介绍了常用的沥青质清除方法;总结了沥青质分散剂的不同评价方法;归纳了近年来研究的沥青质分散剂的种类;阐述了不同种类的沥青质分散的抑制机理;最后对沥青质分散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张勇  王春燕  张弛  章发 《山西化工》2021,41(3):49-50
煤焦油作为炭黑生产原料的一种,其沥青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后加工成本,为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需开展煤焦油沥青质的检验.实验按照YB/T 5178-2016《炭黑用原料油沥青质含量的测定正庚烷沉淀法》操作.由于该标准中的一些操作细节未明确阐述,且实验现象与标准也存在差异,因此将结合该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总潜在沉淀物为指标,考察了沥青质分散剂对船用燃料油沥青质分散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酚、十二烷基醇和十二烷基胺均对燃料油中的沥青质有一定的分散作用,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分散性能最好,99%以上的以总潜在沉淀物形式检测到的沥青质可以被其重新分散到燃料油中,其良好的分散性可能与十二烷基苯磺酸分子中的酸性官能团和苯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阮哲  王祺来 《当代化工》2016,(1):125-128
沥青质沉积机理及其如何防治已成为石化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沥青质沉积机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沥青质相关研究进行调研整理,首先对沥青质的定义与结构进行阐述,之后对沥青质沉淀、聚集作用、沉积过程模型及各种影响因素对沥青质沉积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日后学者研究沥青质沉积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淀点、沉淀量、沉淀尺寸,研究了沥青质抑制剂对沉淀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不同浓度抑制剂能够推迟沥青质沉淀初始点,相对应的沉淀量大幅降低,沉淀尺寸随着抑制剂的加量也相应减小,说明抑制剂能够较好的抑制沥青质沉淀析出。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RD等表征表明抑制剂能够通过改变沥青质分子的极性、发生氢键作用、分散沥青质分子、吸附或嵌入沥青质分子片层等多种作用,抑制沥青质的析出,并且对沥青质沉淀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极好的抑制了沥青质沉淀。  相似文献   

7.
胶质沥青质及石油中的其他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本文对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聚集和沉积机理、沉淀点和实验方法,吸附的机理和模型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胶质沥青质及石油中的其他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本文对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聚集和沉积机理、沉淀点和实验方法,吸附的机理和模型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石油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原因并比较了各种除垢方法的特点,综述了沥青质的组成、结构和沉积机理,阐述了沥青质分散剂的类别、作用机理以及沥青质分散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最后对沥青质分散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氢气是油品加氢工艺中重要的反应组分,其在石油馏分中的溶解性能是影响加氢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重油中氢气溶解度的数据较为匮乏,尤其是重油中沥青质组分对氢气溶解度的影响并未受到关注。采用高压搅拌釜对氢气在四种重油原料中的溶解度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了氢气在重油中溶解性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沥青质含量对氢气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在相同重油原料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在较高温度或压力条件下,压力或温度变化对氢气溶解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利用Aspen Plus中的Flash模块结合PR状态方程建立氢气溶解度计算模型,并进行高温条件氢气溶解度的预测,表明常规加氢条件下加拿大油砂沥青减渣中氢气溶解度与氢耗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其脱沥青油的氢气溶解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胶质和沥青质的脱除缓解了氢气溶解和氢耗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石油沥青质的化学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石油沥青质的化学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描述了原油胶体体系模型及化学结构模型。通过1H和13C核磁共振(NMR)的测定,计算沥青质的平均分子式和结构参数,并推测出分子模型。沥青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均可以用稠环芳烃连接环烷烃和烷基侧链,并含杂原子的单元来表示。这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认识沥青质,对于解决在原油开采与加工中吸附、沉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沥青质沉积分散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的开采、储存、输运、加工等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沥青质沉积现象,给各大油田的生产带来了诸多干扰。文章对沥青质沉积的原因、危害和分散解堵技术逐一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未来沥青质沉积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沥青质和胶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立新  曹国英  陆世维  刘泉 《化学世界》2005,46(9):521-523,540
利用光学显微镜-摄像-录像-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研究了大庆原油的沥青质和胶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证实,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沥青质和胶质浓度有关,沥青质和胶质的分散状态是决定界面膜强度或刚性进而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关键.当沥青质浓度在0.3%~0.5%(质量分数),胶质浓度在1%~2%(质量分数)范围时,乳状液水珠聚并的比例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沥青质浓度增大到0.7%(质量分数),胶质浓度增大到3%(质量分数)后,聚并水珠的比例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形成的乳状液的液滴数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微观驱替模拟实验,定量评价原油在地层流动时,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在流动过程中的滞留程度。从理论上证明稠油井油层内在堵塞深度要比外来流体堵塞大得多。对胶质、沥青质的性质研究,研究出胶质沥青质分散剂使其结构变得松散,从而分散胶质沥青质,增加其流动系数,经过两年的现场应用,对胶质、沥青质堵塞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沥青质沉积的机理及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在防治沥青质沉积方面进行的研究。防治沥青质沉积主要通过添加化学抑制剂来实现。本文从作用机理、实验方法、性能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沥青质防治技术的发展,并与目前石油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沥青质沉积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张文  龙军  任强  蔡新恒 《化工进展》2019,38(5):2158-2163
沥青质的聚集与其相行为、流动性、结焦、沉积等密切相关,是影响重油加工的关键。沥青质分子结构的高芳香性、高杂原子含量等特点,使其存在多个易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是沥青质发生聚集的主要原因。描述沥青质聚集行为的模型主要有Yen-Mullins模型、超分子组装模型、类线性聚合模型以及溶解度模型等,本文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文中指出Yen-Mullins模型通过沥青质分子、纳米聚集体、团簇描述了沥青质聚集过程;超分子组装模型基于超分子化学,认为沥青质聚集是多种相互作用累积形成的超分子结构;类线性聚合模型和溶解度模型都是对沥青质聚集行为进行简化,主要用来预测沥青质的分子量和溶解行为。沥青质的分子结构是产生各种相互作用及聚集行为的基础,而现有的分离和表征主要是基于沥青质团聚体,因此高效分离和精确表征得到沥青质单分子结构是研究沥青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及聚集机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3种沥青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正戊烷沥青质(As-5),又进一步从正戊烷沥青质(As-5)中分离出正庚烷沥青质(As-7)和重胶质两种亚组分,并分别对3种沥青的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进行了元素分析(EA)、凝胶色谱分析(GPC)、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每种沥青的3种组分中均是正庚烷沥青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最大,同时具有最大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而重胶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均最小,同时具有最小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正戊烷沥青质的以上平均结构参数均处于其分离出的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质二者之间。在这些表征结果的基础上,对3种沥青中3种组分的溶解度参数δ进行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沥青组分的平均分子结构与溶解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原油输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沥青质作为原油体系中分子量最大、极性最强的物质,在输送条件变化至一定范围时将发生失稳、沉积.沉积物可能造成诸多危害,例如管道有效截面减小、管道湿润性改变、管输设备效率降低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完全阻塞流道.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沥青质失稳研究进展的调研,归纳并总结沥青质失稳的危害,结合沥青质失稳机理,分析原油生产中致使沥青质失稳的诱因,并提出失稳控制和解决思路.文章的研究成果对原油中沥青质失稳的分析与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控制沥青质失稳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采用实验法解决目前装置沥青质形成后移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对沥青质沉积过程的认识并对沉积机理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沉积的主要因素;展望了沥青质沉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