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行常规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检测。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28±0.2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9)mg/L(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537.13±197.2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54±23.35)μg/L(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可有效提高ACS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本院2009—2010年50例急诊ACS患者(病例组1,再血管化前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各房室大小、瓣口血流速度、E/A值等,并应用Simpson’s法测定所有患者的LVEF,病例组入院24h内测定NT—proBNP,比较NT—proBNP与LVEF、E/A值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LVEF值为(O.519±0.109);LVEF与NT—proBNP对数值呈显著负相关(r=-0.788,P=0.001)。结论NT—proBNP能较准确的评价急诊ACS患者左室功能,与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4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3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21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24例;同期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hs—CRP和NT—proBNP并进行分析。结果ACS组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且由对照组、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依次呈现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对评价ACS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燕  崔琳 《医药论坛杂志》2013,(11):141-142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acid,Hcy)、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按照年龄、病程、患者基础状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包括扩冠、解痉、抗凝、降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疗程42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CRP、Hcy、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RP、Hcy、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芪参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CRP、Hcy、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通过随访研究不同NT—proBNP和cTnI水平的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心衰患者的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1664.8±632.91pg/ml和(0.35±0.12)ng/ml,健康体检组的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92.3±6.7)pg/ml和(0.01±0.03)ng/ml,两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且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剧,血浆两指标水平均升高;低水平的NT—proBNP和cTn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9.5%,显著低于高水平的NT—proBNP(43.4%)和cTnI(50.0%)。结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同时应对血浆NT—proBNP和cTnI高水平者进行高度重视,两者联合检测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早期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以急性气喘或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90例,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统计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然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心衰组(AHF组)和非心衰组(NHF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1)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比例前4位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10例(37.9%)、急性心力衰竭85例(29.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6例(12.4%)和自发性气胸26例(9.0%).(2)急性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P〈0.01)。(3)以血浆NT—proBNP水平≥1500pg/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5.1%和88.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自发性气胸是急诊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最常见原因。血浆NT—proBNP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对38例临床确诊ACS住院患者的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CS患者组血清hs—CRP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变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10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水平、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冠脉病变的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hea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干体重的关系,寻找有效的评价干体重的方法。方法分别测定18例干体重控制良好(干体重达标组)MHD患者和20例干体重控制不良MHD患者(干体重未达标组)血清NT—proBNP,测定干体重未达标组患者经过4周下调干体重治疗前后的血清NT—proBNP的水平,记录各患者临床、生化数据及心功能阶段分级fACC/AHA)。结果所有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临床诊断值3419.3(2368.7—5728.3)pg/ml。干体重达标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2872.4(1907.3~3655.9)pg/ml,干体重未达标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4568.4(3236.3~6530.4)pg/ml,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体重未达标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中位数(4568.4vs2569.Opg/m1)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T—oroBNP水平能反映MHD的干体重,可作为干体重评估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对象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中NT—proBNP含量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含量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含量水平也在不断增加(P〈0.05);治疗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中NT—proBNP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NT—proBNP含量能够有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且可以依据不同的含量水平进行判断心功能障碍程度。同时,可以将其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蓓  童华诚  张松 《安徽医药》2014,(12):2287-2289
目的:探究cTnT、NT-pro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治的收治并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针对该院在同期间入住的2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难受,呼吸困难,胸痛”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样进行肌钙蛋白( cTnT )、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间差别存在显著性,即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CTnT、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间差别存在显著性,即P<0.05,而两组在CK、CK-MB、LDH和AST上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TnT、NT-proBNP及心肌酶谱的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ACS的具体情况,对ACS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56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NT-proBNP和Hcy水平,比较3组间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和Hcy水平增高,老年ACS组NT-proBNP和Hcy组水平更高,提示两者在老年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老年与中年患者危险因素、检查结果、心脏结构功能、诊断治疗的不同点。方法选择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98例ACS患者,分为老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间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结构功能、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CS老老年患者,NT-proBNP、hsCRP、心脏结构功能异常高于中年组(P<0.01),而TG水平却低于中年组(P<0.05);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P<0.05)。结论老老年ACS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中年患者;心脏结构及电活动异常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安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32-2433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ACS与Hcy的相关性.方法 将9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5例)并与3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测定各组Hcy值.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6例)以及多支病变(31例)三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情况呈正比,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RP(hs-CRP)含量水平,以探讨其在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6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vitros ECi免疫发光法同时检测2组样本血浆中的hs-CRP和NT-proBNP含量水平,并采用t检验比较2组的x珋±s差异有无显著性,对NT-proBNP与hs-CRP水平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CS患者组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NT-proBNP与hs-CRP浓度水平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含量水平,对AC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KILLIP1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KILLIP分级为1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15例冠脉造影前血浆NT-proBNP水平,AMI患者冠脉病变使用LEAMAN评分法进行冠脉评分。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NT-proBNP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KILLIP1级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1)。结论检测NT-proBNP对评估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p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12月急诊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并按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在本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入院第1、3、7天和对照组血清新蝶呤水平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院第1天AMI及UAP组的血清Np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组之间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ACS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3天血清Np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入院第7天血清Npt浓度(P〈0.05)。结论:血清中Npt浓度的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关,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及ACS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钙离子(caz+)、镁离子(Mg2+)浓度的改变,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23例)为实验组;以正常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cy及Ca2+、M矿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心肌梗死组的Hcv水平分别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Hcy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a“、Mg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的Cah、Mg2+水平低于不稳性性心绞痛组(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an、Mgn水平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Ca抖、Mg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分类及疗效判断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