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抽取安徽省10个县,随机选取30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结果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为85.04%,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村卫生室医务人员(χ~2=33.198,P0.01),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无资格证人员(χ~2=20.874,P0.01),文化程度高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医务人员(χ~2趋势=22.832,P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HFMD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17.07%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HFMD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存在HFMD知识知晓不平衡现象,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HFMD知识的总体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始推广使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本研究旨在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托幼儿童家长对EV71疫苗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疫苗接种预防HFMD提供依据。方法 2018-10-22-2018-11-08随机抽取滨海新区4个幼儿园,发放自制手足口病认知情况及EV71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表,收集儿童家长信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对儿童家长EV71疫苗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滨海新区托幼儿童家长的HFMD防治知识及格率为98.23%(289/310),进行HFMD防治知识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幼儿家长教育水平越高(χ~2=28.322,P0.01)、年龄越小(χ~2=9.227,P0.05),HFMD防治知识及格率越高。家长对HFMD EV71疫苗知晓率为33.87%(105/310)。HFMD知识得分(χ~2=5.962,P0.05)和教育水平(χ~2=6.997,P0.05)对HFMD EV71疫苗知晓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查的家长中,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 EV71疫苗的仅占23.59%(67/284),家长不愿接种疫苗或持观望态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疫苗安全性,占85.25%(185/217)。在疫苗价格调查中,64.84%(201/310)家长可以接受疫苗价格,53.87%(167/310)家长同意纳入Ⅰ类疫苗管理。结论天津市滨海新区托幼儿童家长对HFMD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EV71及EV71疫苗了解程度较低,疫苗接种意愿较差,需要适当加大相关疾病和疫苗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来新型急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与蔓延,2008年在全球爆发的手足口病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遵义市<5岁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现状,提高疾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遵义市2018年9-12月309名<5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分析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并讨论性别、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结果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3.72%,且在文化程度(χ~2=10.867,P=0.012)、月收入(χ~2=16.698,P=0.005)和是否听说过手足口病(χ~2=9.194,P=0.01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手足口病基础知识知晓率为78.31%,且在年龄(χ~2=14.204,P=0.001)、文化程度(χ~2=20.279,P<0.001)、职业(χ~2=9.295,P=0.010)和是否听说过手足口病(χ~2=10.584,P=0.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手足口病传播知识知晓率为85.430%,且在幼儿年龄(χ~2=3.754,P=0.036)和是否听说过手足口病(χ~2=12.268,P=0.0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9.64%,且在民族(χ~2=4.591,P=0.047)和是否听说过手足口病(χ~2=10.198,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手足口病专业知识知晓率为72.16%,且在文化程度(χ~2=8.700,P=0.03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遵义市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知识了解程度较弱,尤其是疾病专业知识上,建议应该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提升儿童家长的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预防接种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300名0~2周岁儿童家长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回答准确率77.87%,总体知晓率60.00%;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人均得分(20.57±2.10)分,得分率82.95%;预防接种行为评分人均(24.18±1.96)分,得分率86.37%。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越高,预防接种态度及依从性越好;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母亲父亲其他人群(χ~2=28.429,P0.01),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χ~2=39.703,P0.01);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安全关注度较高。结论特定人群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宣传方式应注重针对性和多样性;疫苗接种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应加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分析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营养与健康相关政策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利用学生调查问卷,比较分析2012年和2015年内蒙古"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县-扎赉特旗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的相关情况。结果 2015年7个营养知识平均得分(6.9±0.5)显著高于2012年(3.0±1.6)(t=-74.283,P0.01),2015年男生(6.9±0.6)高于女生(6.9±0.4),初中生(7.0±0.2)高于小学生(6.8±0.6)(t=1.46、3.79,均P0.01);各知识点平均知晓率2015年(98.3%)高于2012年(42.2%)(χ~2=508.63,P0.01),学生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因素"的知晓率最低,"对健康的理解"的知晓率最高;营养知识来源途径较多的分别是课本、父母或家人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2015年均高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卫生行为情况,2015年较2012年有明显改善。结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后,内蒙古贫困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明显改善,今后要充分利用"课本、父母或家人、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并且开发新媒体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和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颍上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在颍上县抽取4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状况。结果本次在颍上县共调查492名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40.93%,儿童父母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祖父母(54.72%vs 32.10%;χ2=421.213,P0.001),文化程度高的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儿童监护人(χ2趋势=493.200,P0.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0.81%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手足口病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儿童监护人外出回家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比例较低,分别为40.24%、25.81%,儿童父母卫生习惯要好于祖父母。结论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存在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不高、知识知晓不平衡及卫生习惯较差情况,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保定市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于2011年3月28日至4月20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15岁及以上400例城市样本及1 100例农村样本。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病例测验》及《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际城市325人,农村1 055人完成调查。城市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80.0%vs.64.6%,χ2=27.04,P0.05),城市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好于农村[(34.93±6.54)vs.(32.83±7.76),t=4.82,P0.05]。抑郁症知晓率城市高于农村(37.8%vs.29.5%,χ2=13.73,P0.05);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知晓率城市和农村无差异(31.6%vs.37.2%,χ2=3.18,P0.05)。结论保定市农村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城市,对抑郁症知晓率更低,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农村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儿科手足口病(HFMD)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9月—2019 年 9月,选择4 个月~5 岁确诊为HFMD的2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15例,2组患儿在临床治疗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CNP护理,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焦虑水平、依从性、监护人HFMD知识掌握率与健康行为率、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2.98±0.46)d、皮疹消退(3.82±0.54)d、溃疡愈合(4.69±0.72)d和住院时间(4.85±0.8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1±0.51)d、(4.90±0.46)d、(5.06±0.81)d、(5.52±0.99)d (P<0.05);观察组焦虑水平(48.61±6.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3±6.59)分(t=8.233,P<0.05),而依从性却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95,P<0.05);知识掌握率及健康行为率,观察组较对照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62% VS 86.09%,93.91% VS 80.87%,P<0.05)。结论 在儿童手足口病护理中,采用CNP模式,可行有效,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46例,对患儿父母任意一方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家长基本情况、手足口病认知情况、希望获取的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内容、健康知识期望获取途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疾病总知晓率为78.17%(505/646)。不同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户籍、居住地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4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排首位的是手足口病如何防治87.00%(562/646),其后依次为发病时症状表现76.93%(497/646)、传播途径63.93%(413/646)、患病后看护与治疗方法62.23%(402/646)、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表现56.66%(366/646)、手足口病危害性44.89%(290/646)、手足口病流行情况44.27%(286/646)。居住地在城区和郊区的患儿家长均对通过健康讲座、电视、微信/短信获取健康知识的期望值较高。其中居住地在城区的患儿家长对通过电视、微信/短信、医务人员主导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明显高于居住地在郊区的家长,通过电话咨询、亲戚朋友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明显低于居住地在郊区的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地区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偏低,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郊区人群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国西部地区消除风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在5个西部省(直辖市)选择35个乡镇作为风疹相关健康教育的干预组,选择14个同类型乡镇作为对照组,选择两组儿童家长开展项目实施前后的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比较风疹和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 RCV)知晓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终期、基线风疹知晓率分别为87.8%(1 586/1 806)、24.0%(434/1 809)(χ~2=1493.36,P0.01),RCV知晓率分别为86.3%(1 555/1 806)、16.3%(294/1 809)(χ~2=1 774.44,P0.01);对照组终期风疹、RCV知晓率分别为45.6%(271/715)、41.7%(248/715)(与干预组终期相比,χ~2=454.61,P0.01;χ~2=345.85,P0.01)。倾向于通过接种医生、临床医生、微信新媒体获得风疹相关知识的儿童家长分别占81.5%(4 018/4 930)、55.4%(2 729/4 930)、68.4%(3 372/4 930)。结论消除风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儿童家长的风疹和RCV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泸州市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接种意愿,并为相关人员做好手足口病知识健康宣教和推广EV71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于2018年8月1日—10月1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居住地为泸州市的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别来源于散居、幼儿园以及医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09份。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家长手足口病总知晓率为65%,且家长与儿童关系(χ~2=15.55,P0.01)、文化程度(χ~2=61.93,P0.01)、家庭月收入(χ~2=32.60,P0.01)、长期居住地(χ~2=25.26,P0.01)、儿童来源(χ~2=19.30,P0.01)是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接种意愿方面有52.1%的家长表示愿意接种,有47.9%的家长表示不愿意接种。接种意愿受家长认为手足口病的危害程度(OR=1.367,95%CI=1.025~1.823)、家长对接种机构的满意程度(OR=2.371,95%CI=1.713~3.282)、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及EV71疫苗的知晓情况(OR=0.529,95%CI=0.322~0.869)、儿童患病概率(OR=1.452,95%CI=1.049~2.010)以及儿童来源(幼儿园:OR=0.427,95%CI=0.237~0.771;医院:OR=0.445,95%CI=0.254~0.778)等多因素影响。在家长选择愿意接种的原因中排首位的是以孩子的健康为主,不希望孩子患病;而选择不愿意接种的原因中排首位的是担心疫苗的安全和不良反应。同时对疫苗接种的建议中排首位的也是对疫苗安全的严格把控。结论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等对手足口病及EV71疫苗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应该更有针对性。同时,相关机构应该对疫苗的生产、使用等环节严格把关,以确保疫苗的安全使用,为推广EV71疫苗接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包头市九原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手足口病(HFMD)知晓情况的调查,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包头市九原区10所幼儿园的632位家长、210名教师进行手足口病知识调查,数据资料运用Epidata 3.1进行录入,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2.4%;家长的家庭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对家长HFMD知晓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019、38.743,P<0.05);调查对象对HFMD相关知识的需求最多的是预防知识;调查对象愿意接受的HFMD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结论 包头市九原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对较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幼儿园应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寻找更加有效、适应新时代媒体的传播方式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1—12月在某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居家隔离核心知识调查问卷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86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中居家隔离核心知识得分≥9分者116名,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40.56%(116/286);居家隔离核心知识各条目知晓回答正确率为31.12%~100.00%;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子女数、患儿年龄及是否看过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的患儿家长对居家隔离核心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49、27.046、6.464、7.735、9.398、16.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3.145,95%CI:2.073~4.773)、职业(OR=2.046,95%CI:1.351~3.099)、居住地(OR=1.800,95%CI:1.326~2.445)、子女数(OR=2.326,95%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水平、态度、行为(KAP),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前来社区医院为婴幼儿接种疫苗的家长进行调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结果】手足口病知识得分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40),30~40岁人群得分较高(73.57±12.80);孩子年龄越大(OR=2.82,P=0.004),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越高(OR=1.68,P=0.007),其知识得分越高。态度得分男性(14.68±2.97)分,女性(15.55±2.19)分,且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23)。行为得分男性(2.41±1.02)分,女性(2.59±0.83)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205)。【结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应集中在文化程度较低、孩子刚刚出生不久的家长,宣教内容应着重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预防性消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和对结核病态度的持有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16所高校的全部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和态度调查,共调查22 227人,回收合格问卷20 971份。使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AS 9.1、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8.5%,核心信息全知晓率为14.7%。生源地为城市学生的知晓率(58.8%)高于农村(57.6%)(χ2=12.60,P0.01),来自东部地区学生的知晓率(58.8%)高于中、西部地区(58.6%、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1)。近90%的学生希望了解有关预防肺结核病的卫生知识,84.5%的学生愿意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预防肺结核知识宣传活动。大学生获取肺结核有关信息的渠道以报纸、杂志、书籍(46.3%)和电视(44.5%)为主。结论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浦区5岁及以下幼儿父母手足口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探讨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青浦区各镇/街道5岁及以下幼儿父母共计62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618名父母的手足口病核心知识平均得分为5.64±2.05,对手足口病的态度评价平均得分为3.94±2.54,手足口病预防及治疗相关行为评价得分为7.75±1.83,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F=482.8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方面,入户调查者得分低于在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调查者(t=10.626,P0.01;t=1.480,P0.01),受教育程度越高(t=5.544,P0.01;t=7.828,P0.01)、同住人口数越多(t=2.138,P0.05;t=3.228,P0.01),得分越高;在态度得分方面,入户调查者得分低于在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调查者(t=7.778,P0.01),上海本市户籍者得分高于外省市户籍人员(t=3.042,P0.01),受教育程度越高(t=5.343,P0.01)、孩子数越多(t=2.114,P0.05),得分越高。结论青浦区5岁及以下幼儿父母对手足口病核心知识知晓及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应结合人群特征加强健康宣教,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了解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宝山区25家幼托机构,对268名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427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66.56%)高于儿童家长(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注册幼儿园工作人员(x2=107.38,P<0.01).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x2趋势=15.79,P<0.01);工作人员的健康行为形成率(88.33%)高于儿童家长(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1).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重症病例早期症状知识了解相对不足,儿童家长则对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重症病例的早期症状、传播途径和是否有特效药物知识了解甚少.勤晒衣被在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中形成率均较低.11.71%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患手足口病后可以继续上学.卫生部门的宣传、电视、广播是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 未注册托幼机构教师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应加强指导与培训.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脑卒中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本研究观察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3-02-23-2016-03-23梧州市万秀区富民卫生服务中心枣冲社区和东山社区21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资料分层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定期或不定期社区门诊健康知识宣教和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进行综合干预1年。比较两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服务满意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rating and daily life ability,ADL)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2.2%,χ~2=28.761,P=0.001;临床表现知晓率为99.1%,高于对照组的75.0%,χ~2=27.739,P=0.001;预防措施知晓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2.4%,χ~2=12.936,P=0.001;偏瘫康复措施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0.4%,χ~2=31.416,P=0.001。观察组服务态度(χ~2=22.041,P=0.001)、服务形式(χ~2=29.036,P=0.001)、服务内容(χ~2=16.397,P=0.001)、服务效果(χ~2=26.075,P=0.001)等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指标中生存质量评分为(3.86±0.93)分,高于对照组的(3.54±0.82)分,t=2.682,P=0.008;健康状况评分为(3.84±0.91)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83)分,t=2.784,P=0.006;心理评分为(18.17±5.24)分,高于对照组的(15.29±4.06),t=4.515,P=0.001;生理评分为(19.65±6.36)分,高于对照组的(16.31±4.12)分,t=4.581,P0.001;社会关系评分为(13.35±3.24)分,高于对照组的(11.23±2.39)分,t=5.472,P=0.001;环境评分为(19.94±6.73)分,高于对照组的(17.35±5.41)分,t=3.117,P=0.002。观察组ADL评分为(21.06±5.32)分,低于对照组的(25.34±6.51)分,t=5.291,P=0.001。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降低其行为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