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益肾泄毒祛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青  卫苓  王新新 《新中医》2006,38(10):32-33
目的:观察益肾泄毒祛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泄毒祛瘀汤(由黄芪、生地黄、大黄、山茱萸、山药、黄连、半枝莲、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苏叶、柴胡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糖适平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证候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中位数较治疗前下降4.0mg/24h(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UAER异常者,治疗组中位数较治疗前下降38.4mg/24h(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益肾泄毒祛瘀汤治疗2型糠尿病早期肾病能明显改善证候及血液流变学和UAER指标,提示该方有保护肾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裕华  陈超 《新中医》2007,39(6):23-24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1组(治疗1组)32例。黄芪用量60g;补阳还五汤2组(治疗2组)34例,黄芪用量120g。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ESR)、红细胞压积(PCV)、全血比黏度(岫)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基本痊愈病例数治疗2组也明显多于治疗1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更为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唐东晖  李俐 《新中医》2005,37(9):32-3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0天。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75%、6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尿蛋白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及红细胞压积外,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总量,明显改善血脂及血液变学指标,对减轻肾脏病变、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关系及体外血府逐瘀口服液对CD11b/CD18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S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患者中性粒细胞,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检测用药后(1h、6h、12h)CD11b/CD1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SO患者CD11b/CD1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CD11b/CD18的表达增高;体外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6、12h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降低,与未用药组及用药1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1b/CD18可能参与了ASO的发病过程,并且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和预防ASO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干预中性粒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8%,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气分析(PaO:、PaCO:)、血液流变学(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MAP、CO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可明显改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坪霞 《新中医》2006,38(5):50-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黄芪、党参、丹参、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白芍、水蛭、僵蚕、甘草)。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CT扫描测定梗死灶体积,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4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2例,仅予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不加用任何抗凝剂。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全血低切黏度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改善DN高凝状态,并下调ND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延缓DN发展,协助基础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应柯 《新中医》2005,37(10):30-32
目的:观察脂脉宁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脂质代谢、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脂脉宁胶囊(由山楂、水蛭、丹参、泽泻等组成)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血脂康治疗。2组疗程均为1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7.5%、97.5%,对照组分别为30.0%、8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SOD活性、LPO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SOD活性、LPO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脂脉宁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并有调整脂质代谢、抗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晖  莫伟  古继红  邓洁  张芸 《新中医》2011,(3):25-2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纽。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天服滋水分清饮;中医辨证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医师辨证处方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tUS)。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UAE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药辨证组T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DL—C均较前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UAER治疗组、中医辨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滋水分清饮能显著降低UARE,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重吸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及加用鳖甲煎丸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AFP值、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指标及B超、C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癌灶变化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ALB水平及AFP值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晚期肝癌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聚及免疫失衡状态,鳖甲煎丸能调节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其血液流变性;并能有效降低AFP值及提高ALB;改善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CD25highT细胞的数量。结果:10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6.23±1.8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0 2.95)%(P<0.01),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为(1.02±0.1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3±0.41)%;10例造血恢复SAA患者CD4 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分别为(8.92±1.22)%和(1.41±0.6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认为 CD4 CD25 、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S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CD4、CD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谋  李伟  尹改珍 《河南中医》2009,29(4):347-349
目的:观察大蒜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CIM、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大蒜素穴位注射组、大蒜素肌肉注射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模型组,分别予以相应治疗,观察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个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大蒜素穴位注射组最低;3个治疗组鼻黏膜切片CIM、CD8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且大蒜素穴位注射组最少(P〈0.01)。结论:大蒜素穴位注射可以有效改善AR大鼠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且优于其他两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鼻腔局部异常升高的CD4、CD8含量,调整失衡的CIM/CD8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异消癥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7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内异消癥汤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大鼠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CD4+、CD8+T细胞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CD4+表达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CD8+的表达强度降低更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的CD4+/CD8+比值较模型组增高,低剂量组比值增高尤为明显;高、低剂量组之间CD4+、CD8+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消癥汤能改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局部组织免疫学变化,降低CD4+及CD8+表达,并有提高CD4+/CD8+比值的趋势,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 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单纯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DM并大血管病变组、单纯DM 组 CD4+CD28-T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25+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并大血管病变组CD4+CD28-T细胞高于单纯DM组(P〈0.05),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DM组。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粘膜CD3、CD69的影响。方法对2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鼻腔灌注抽吸装置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病变组织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在术中及术后3月进行检测,观察鼻黏膜CD3、CD69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0.0%;治疗组治愈率60.0%,对照组50.0%。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鼻腔灌洗3个月后,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3+/CD69+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手术前后CD3+细胞、CD3+/CD69+细胞比例与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绝对值均偏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鼻腔灌洗对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有积极意义,败丹黄灌洗液能提高鼻窦炎手术愈后疗效。②CD3、CD69能够反映患者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患者术后术腔黏膜炎症长期存在,控制黏膜炎症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③手术后3月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下降,可能和败丹黄灌洗液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马红珍  倪桂宝  何灵芝  陈红波 《中医药学刊》2012,(8):1858-1860,I0007
目的:观察IgA肾病肾组织CD34、CD44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4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按Lee氏分级分成Ⅱ级、Ⅲ级、Ⅳ级三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内CD34、CD44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分级与CD34、CD44表达的关系。结果:(1)CD34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球系膜区和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亦可见表达。随着增生性病理改变的加重,CD34的表达有增强。(2)CD44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系膜细胞、新月体、小管间质损害区的小管间质细胞。随着硬化性病理改变的加重,CD44的表达有所增强。结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CD34、CD44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度分别与肾组织增生及硬化性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