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65Mn大断面准130 mm柱状试样淬火后从表层到心部的相变组织,并测得了从表层到心部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柱状试样淬透层深7.5~10 mm,淬硬层硬度55~60 HRC,心部硬度不足40 HRC;通过增加65Mn钢中Mn、Cr等合金元素含量,得到一种新的低合金钢高淬透性材料65MnCr,其临界淬透直径达195 mm,淬透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65MnCr耐磨钢,并对其CCT曲线进行测定,研究该钢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变化及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65MnCr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在1~3℃/s之间,Ms点184℃,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完全淬透后,马氏体硬度达64 HRC,淬硬性好.φ130 wn柱状试样经水淬+自回火后,冲击吸收能量在15 J以上,从表面至心部,硬度分布均匀,均在48 HRC以上,组织依次为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奥氏体)组织、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块状(马氏体+奥氏体)组织,是一种理想的可供大尺寸构件用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40Cr钢的端面淬火工艺,研究了φ110 mm工件断面从表层到心部淬火后的组织,并测试了从表层到心部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40Cr最佳淬火工艺为淬火3 min后250℃回火;按照此淬火工艺,φ110 mm工件断面淬火后淬硬层硬度为53~55 HRC,半马氏体深度为5~10 mm。在距表面深度超过15 mm后,马氏体消失,显微组织主要为片层状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硬度下降到表面硬度的1/2。  相似文献   

4.
用淬火变形膨胀仪测定65Mn钢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及其临界冷速。结果表明,65Mn钢临界冷速为25℃/s,低于该冷速主要发生珠光体相变。65Mn钢大尺寸φ130 mm柱状试样淬火后组织性能研究发现,柱状试样半马氏体厚度为距表面7.5 mm左右。距表面距离大于10 mm时,组织为索氏体+少量马氏体+少量铁素体。距表面5~10 mm处冷速明显变小,硬度剧降,10 mm至心部硬度和冷速均匀。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6,(11):2313-2317
对于准120 mm的厚断面Si-Mn-Cr系低合金耐磨钢,研究了GN-4A以及60Si2Cr A和45Cr三种耐磨钢由表层至心部的淬火组织,测得了由表至里的硬度分布,并分析了各工件心部的冲击韧度。结果表明:GN-4A耐磨钢被完全淬透,60Si2Cr A半马氏体深度为30~40 mm,心部为贝氏体和少量的珠光体及马氏体组织,45Cr半马氏体深度不到20 mm,心部显微组织主要为珠光体和少量的贝氏体;就淬透性来讲,GN-4A专用耐磨钢最高,45Cr最差;就硬度和心部的冲击韧度综合性能而言,60Si2Cr A最高,GN-4A专用耐磨钢次之,45Cr最差。  相似文献   

6.
曲轴在感应淬火时产生应力集中或应力分布不均会导致曲轴变形过大而失效。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曲轴加热和冷却过程及残余应力进行了仿真,并对轴颈显微组织、轴颈淬硬层深度及曲轴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轴颈淬硬层为细针状马氏体,基体为回火索氏体,表面平均硬度为52.8 HRC,心部硬度为26.0~30.0 HRC,淬火后轴颈表面残余压应力为-154.3~-254.9 MPa;连杆颈淬硬层深度为4.0 mm,过渡圆角处淬硬层深度为2.1 mm。曲轴感应淬火后淬硬层深度预测和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仿真可预测淬硬层深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中频感应淬火及回火对45Mn钢棒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45Mn钢经过中频感应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分别为淬硬区、过渡区和热影响区,淬硬区为细密均匀的针状马氏体,过渡区为淬火马氏体+屈氏体,热影响区为屈氏体+珠光体。中频感应回火后,淬硬区为回火索氏体,过渡区为回火索氏体+珠光,心部热影响区为索氏体+珠光体以及沿晶界分布的网状铁素体。870℃淬火时淬硬区宽度为8.7 mm,过渡区宽度为6.2 mm,经550℃回火后淬硬区与过渡区宽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孙宜强 《金属热处理》2020,45(7):163-166
为研究Cr对65Mn钢淬透性的影响,进行了Cr含量0%~0.5%(质量分数)的四组试样的末端淬火试验,对淬火试样进行了洛氏硬度和组织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与试样淬火端部距离的增加,即淬火冷却速度的降低,末端淬火试样组织中马氏体含量由100%降低到0%,硬度由62 HRC降低到23 HRC;Cr元素明显提高65Mn钢的淬透性,0.1%的Cr含量添加约提高50%的淬硬层深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计算分析了直径为ø40 mm的42CrMo钢圆棒试样分别使用淬火油和PAG水基液淬火后试样不同位置的组织、硬度以及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采用硬度检测和显微组织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使用淬火油淬火时,试样表面由奥氏体向马氏体和贝氏体转变,心部由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当使用PAG水基液淬火时,试样表层几乎转变成马氏体,心部转变成马氏体和贝氏体;试样经淬火油和PAG水基液淬火后,表面硬度分别为58和55 HRC,均由表面至心部硬度逐渐降低,但使用PAG水基液淬火后试样的心部硬度比用淬火油的高5 HRC,约为50 HRC。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淬火钢中除马氏体外,由于淬透性的不同,尚可形成贝茵体、珠光体、铁素体等组织,在回火后,性能也不一致;因此由于钢的淬透性不同,热处理后内部组织也不同,而钢的性能也不一致,所以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在已有顶端淬火试验方法中,联系淬透性与组织性能的方法尚不多,本文叙述一种新的顶端淬火法,可以测定淬透性和相应的钢的性能。2.新顶端淬火法通用的标准顶端淬火试样,由于用硬度测定淬透深度,不能指示淬透深度与回火后机械性能的关系,因为淬火后硬度相近,但组织并不一致的,例如有时含马氏体80%与50%的钢中,硬度相差仅HRC=2。此两种不同组织,回火后性能是不同的,含马氏体多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径在120 mm以上的大直径磨球,设计一种高碳低合金锻造磨球用钢,并对该钢所制磨球进行淬火试验以研究其淬透性。通过热膨胀仪测得该钢的临界点温度(Ac1),采用洛氏硬度计测量磨球的硬度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磨球心部区域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末端淬火得到的实验结果与Grossmann方法计算所得淬透性结果相吻合;其中,870℃淬火后的磨球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从表面到心部的硬度分布均匀,最大体积硬度可达61.7 HRC;该磨球组织主要由细小的混合马氏体组成,平均晶粒尺寸为15μm,晶粒度级别为8.4级,满足大直径锻造磨球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方志忠 《金属学报》1959,4(3):255-261
<正> 1.引言 淬火钢中除马氏体外,由于淬透性的不同,尚可形成贝茵体、珠光体、铁素体等组织,在回火后,性能也不一致;因此由于钢的淬透性不同,热处理后内部组织也不同,而钢的性能也不一致,所以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在已有顶端淬火试验方法中,联系淬透性与组织性能的方法尚不多,本文叙述一种新的顶端淬火法,可以测定淬透性和相应的钢的性能。 2.新顶端淬火法 通用的标准顶端淬火试样,由于用硬度测定淬透深度,不能指示淬透深度与回火后机械性能的关系,因为淬火后硬度相近,但组织并不一致的,例如有时含马氏体80%与50%的钢中,硬度相差仅HRC=2。此两种不同组织,回火后性能是不同的,含马氏体多的  相似文献   

13.
尹小飞 《热处理》2020,(1):32-34
4320H风电机齿轮需进行渗碳、淬火,达到表面硬度58~62HRC、心部硬度33~44HRC、有效硬化层(至515HV0.5)深度2.0~3.0mm,有非马氏体组织的深度≤0.05mm,马氏体1~4级,心部铁素体1~3级,但无连续网状碳化物。采用UBE密封箱式炉对4320H钢齿轮进行了渗碳、淬火。通过热处理工艺的调整,最终达到了上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复杂曲面结构凸轮槽高频感应淬火工艺及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复杂曲面结构圆柱凸轮槽高频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通过合理设计仿形感应器以及加热工艺参数优化,使得两种材质(45钢和ZG65Mn钢)的圆柱凸轮槽都达到了淬硬层深度2~5 mm和表面硬度50~60 HRC的技术要求,硬化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高频淬火快速喷水冷却,有效避免了沟槽尺寸产生较大畸变.  相似文献   

15.
对轧制态30CrMo锯片用钢在830~890℃范围内保温10 min油淬后,在380~500℃温度范围内保温60min后水冷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冲击试验机及洛氏硬度计分别分析其金相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性等。结果表明:淬火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组织数量增多,尺寸长大;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由830℃的48 HRC逐渐提高到890℃的54 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组织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逐步降低,韧性相应提高。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60℃(保温10 min)淬火+440℃(保温60 min)回火。  相似文献   

16.
将轴部直径为50和70 mm的40Cr钢转向节加热至860℃保温120 min水淬.检测了不同轴径的转向节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轴径为50 mm的转向节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主要为马氏体,而轴径为70 mm的转向节表面为马氏体,芯部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轴径为50 mm的转向节被淬透,从表面至15 mm深处的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常规端淬试验中25Cr Mo钢试样在空气中发生淬火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套管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定量金相和硬度测量,分析了25Cr Mo钢的显微组织与淬透性。结果表明,改进的端淬试验能够使热量沿轴向传递,避免了产生边角效应。端淬后的试样由水冷端向空冷端的显微组织依次为马氏体、马氏体+贝氏体、贝氏体。25Cr Mo钢淬硬层深度可达20 mm,具有良好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18.
为模拟高强钢转向节淬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使用Jmatpro软件计算了42CrMo钢的热物性参数和等温转变曲线,获得了42CrMo钢的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动力学模型参数。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42CrMo钢淬火过程的传热、相变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转向节在PAG(聚烷撑乙二醇水溶液)中淬火冷却的过程,获得了温度、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分析了锻件杆部淬火后的硬度和显微组织,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锻件杆部表面主要为82.1%的马氏体和17.9%的贝氏体,硬度为31.9 HRC,心部主要为15.9%的马氏体、72.5%的贝氏体、9.1%的铁素体和2.5%的珠光体,硬度为26.8 HRC。试验测得的锻件表面硬度最高为32.0 HRC,心部硬度最低为26.4 HRC,表面的组织为短板条状马氏体和部分粒状下贝氏体,心部为针状马氏体、羽毛状上贝氏体和铁素体,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能准确预测高强钢转向节锻件淬火微观组织和硬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LDB26履带板用钢的淬透性,采用600MRD型数显洛氏硬度计在距淬火端1.5、3、5、7、9、11、13、15、20 mm的试样表面进行洛氏硬度测试,并用显微镜观察金相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距离水冷端越近,硬度值越大,距离水冷端越远,硬度值越小,所测得的硬度值也均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试样经过端淬后,水冷端区域为马氏体组织,硬度值最高,到距水冷端约10 mm处则为半马氏体区,表明LDB26履带钢淬透层深度大约为10 mm,具有良好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型矿用挖掘机WK40CrNi2Mo钢支重轮进行热处理,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进行了组织研究。研究表明:经870℃淬火+(480~500)℃回火的调质处理和工频表面感应处理后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并获得预期的显微组织,调质处理可使支重轮基体硬度达到315~336 HBW,表面组织主要为细小回火索氏体;工频表面处理后淬硬区域可保持在58~61 HRC,组织为微细马氏体针+少量碳化物,且距轮缘表面深30 mm处硬度可达到45 H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