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改性甘蔗渣填充柱对铅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改性甘蔗渣并探讨了其对Pb2+的动态吸附,在单一体系中研究填充粒径、溶液初始浓度和流速等对Pb2+动态吸附的影响,考察填充柱的重复使用情况;在两组分体系中考察Cu2+和Zn2+对Pb2+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粒径、流速及初始浓度对Pb2+的动态吸附影响较小(吸附容量:118.9~148.6 mg/g),填充柱可在较宽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改性甘蔗渣可反复使用。两组分体系中,改性甘蔗渣对Pb2+的吸附亲和力显著高于对Cu2+和Zn2+的,吸附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取代过程;改性甘蔗渣填充柱可实现Pb2+、Cu2+和Pb2+、Zn2+的选择性分离。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伴随着H+的释放过程,酸度越高,填充柱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越小。  相似文献   

2.
改性柿子生物吸附剂对铜和铅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柿子粉为原料,分别采用硫酸和硝酸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两种柿子生物吸附剂SPP和HPP,研究它们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吸附时间以及金属离子浓度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P和HPP的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的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的;SPP对Cu2+和Pb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1.47 mg/g和207.90 mg/g,HPP对Cu2+和Pb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4.0 mg/g和220.8 mg/g,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橘子皮化学改性及其对Cu(Ⅱ) 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橘子皮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以Ce4+为引发剂将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到橘子皮上,再经过皂化制备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研究溶液pH、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该生物吸附剂对Cu2+去除率为94.6%,吸附容量为24.41 mg/g.Cu2+在该生物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优于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将该生物吸附剂用于含Cu2+ 5.8 mg/L的电镀废水,Cu2+去除率可达97%.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该生物吸附剂的结构,说明羧基和羟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引起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该生物吸附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4.
改性橘子皮对铜、铅和锌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橘子皮经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处理,得到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SCOP)。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法对其形貌和特性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pH、起始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改性橘子皮SCOP吸附Cu2+、Pb2+和Zn2+的影响。等温吸附结果表明,SCOP对Cu2+、Pb2+和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的SCOP对Cu2+、Pb2+和Zn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0.73,209.8和56.18mg/g。根据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用动态柱吸附实现了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吸附过程中离子交换发生了重要作用,重金属离子与吸附剂中的Ca2+离子发生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5.
以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T1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细菌代谢活性、培养时间、溶液pH值、菌体用量、温度、吸附时间、初始金属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重金属pb2+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培养12h的灭活T1菌体在pb2+浓度为150 mg/L、pH值为6、T1菌添加量为0.5 g/L、温度为30℃的条件下,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68.35 mg/g;灭活T1菌对重金属Pb2+的吸附过程较快,9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pb2+的吸附符合Pseudo-second order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灭活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T1 菌对Pb2+是表面吸附,羟基和酰胺基是与Pb2+络合反应的主要基团.  相似文献   

6.
中药渣和麦麸对模拟矿山酸性废水中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溶液pH值、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及温度对中药渣和麦麸吸附模拟矿山酸性废水中较高浓度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的升高中药渣和麦麸对Cu2+的吸附量均增大;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10 g/L;吸附过程更好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值为3时,二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03和7.34 mg/g,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二者对Cu2+的吸附为非自发的放热反应。Zeta电位显示中药渣和麦麸在水溶液中均带负电,能够以静电引力吸附Cu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药渣吸附Cu2+的官能团主要为羟基、羧基、酰胺基和酯基等,而麦麸吸附Cu2+的主要官能团为羟基、酰胺基和硅氧基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得柠檬酸插层Mg Al水滑石吸附剂,对吸附剂进行XRD、IR、SEM和BET表征,考察制备的吸附剂对溶液中Zn2+的吸附能力,探讨吸附剂投加量、Zn2+溶液浓度、p H以及吸附温度对Zn2+吸附率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条件对Zn2+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适宜的水滑石投加量为2~3 g/L,p H以弱酸性为宜,对于Zn2+浓度不超过80 mg/L的溶液,室温下Zn2+吸附率在60%以上,而高温有利于提高Zn2+吸附率。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曲线可用R-P模型来描述。吸附过程能够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面包酵母菌在铅铜模拟废水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模拟重金属Pb2+-Cu2+混合废水中面包酵母菌的动力学吸附行为和各离子间的点位竞争吸附过程。选择面包酵母菌为吸附剂,分别对不同的Pb2+-Cu2+废水进行动力学吸附分析和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同时,也进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初60min时,酵母菌对Pb2+-Cu2+废水中离子已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整个动力学吸附过程中,酵母菌对废水中离子的吸附关系总是存在qt(Pb2+)qt(Pb2+-Cu2+)qt(Cu2+)。二级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显示:在Cu2+竞争胁迫环境下,增大Cu2+的比例使酵母菌对Pb2+的吸附速率更快,也证明Pb2+在吸附点位竞争过程中的明显优势,EDS测试结果也证实这点。SEM分析发现:酵母菌吸附Cu2+和Pb2+后,菌体出现不规则变形并遭受一定的破坏,有内部物质外泄现象。酵母菌对Cu2+和Pb2+都有一个快速吸附过程,相对而言其对Pb2+的吸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吸附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数种气体组分吸附于固体表面上,以达到气体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常见的物理吸附剂包括炭类吸附剂、腐殖酸类吸附剂、矿物吸附剂、高分子吸附剂、生物吸附剂、工业废物吸附剂等。实验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吸附去除磷化氢气体。通过实验发现以活性炭做催化剂载体,以Cu2+-Co2+做浸渍液对磷化氢气体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吸附容量可以达到0.033517(g/g)以上。  相似文献   

10.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uO2,其可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吸附剂使用,研究其对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分离作用。研究Cu(II)离子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粒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的用量增加,吸附铜的比例增大。在不同铜浓度下,溶液的初始pH值为自然状态时的吸附量最大。当初始溶液浓度、初始p H值、接触时间、搅拌速度、粒径大小和吸附剂用量分别为0.0025 mol/L、自然状态、180 min、200 r/min和6 g/L时,软锰矿对铜的吸附率为96.5%。对吸附过程中的等温吸附曲线和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而过程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负载Ni_(0.5)Zn_(0.5)Fe_2O_4磁性纳米粒子芦荟壳灰从水溶液中去除Ag(Ⅰ)。采用XRD、SEM、BET等温线、振荡试样磁力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ⅠR)表征该吸附剂。采用该吸附剂在不同p H值(2~7)、吸附剂量(0.01~0.5 g)、Ag~+浓度(50,100,200,300,500,700和1000 mg/L)下测定Ag(Ⅰ)的吸光度。在最佳条件(30 min,p H=5)下,得到最高的Ag~+去除率。在50 m L 100 mg/L Ag~+溶液中,最佳吸附剂量是0.20 g,去除率为98.3%。基于Langmuir等温线,得到最大单层饱和吸附量为243.90 mg/g。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814.23 m2/g和0.726 cm3/g。实验数据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吻合。合成的吸附剂对水溶液中Ag(Ⅰ)吸附具有理想的表面积和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抗铅产絮菌株B-07胞外聚合物EPS-07作为吸附剂处理含Pb(Ⅱ)的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80 min,pH为5.5,吸附剂用量为0.8 g/L,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为50 mg/L时,EPS-07对铅离子的吸附平衡容量为61.5 mg/g。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表达,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T-IR结果表明,EPS-07与Pb(Ⅱ)的作用过程中,主要是羟基、羧基等基团参与了吸附作用。SEM观察显示EPS-07表面结构比较松散,EPS-07与Pb(Ⅱ)作用后,其表面变得致密并有结晶沉淀物出现。EDS图出现了Pb元素峰,表明Pb(Ⅱ)被吸附到EPS-07上面。  相似文献   

13.
以非活性羊栖菜粉为吸附剂,研究羊栖菜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结果发现:在最佳吸附pH为5,温度为313.15K,吸附剂浓度为1g/L,Cd~(2+)初始浓度为40mg/L左右时,羊栖菜对镉离子的去除率的最大值为92.54%,且吸附10 min时,即达到最大去除率93.95%;在6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羊栖菜对Cd~(2+)的去除具有快速、去除率高的特点。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对热力学实验平衡数据的拟合较高,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68.49 mg/g。通过方程拟合和SEM分析发现吸附过程发生了离子交换。FTIR分析显示,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通过解吸可以实现羊栖菜粉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啤酒酵母菌为生物大孔模板,三嵌段聚合物(P123)为介孔相模板制备合成介孔氧化硅SBA-15。再采用Fe3O4为铁源,二乙基磷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PTS)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为有机改性基团,通过后嫁接法使有机改性基团对介孔氧化硅SBA-15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新型功能化吸附剂G-PA-SBA-15,并通过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分析仪分别表征吸附剂G-PA-SBA-15和SBA-15的结构。考察溶液p H值、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G-PA-SBA-15和SBA-15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G-PA-SBA-15直径均匀分布、孔径均一,吸附铀的最佳条件是p H值为6.0、吸附时间为1.0 h、铀初始浓度为20 mg/L和吸附反应温度为25℃。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分析,G-PA-SBA-15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吸附等温线符合BET等温线模型,说明该吸附体系是一个多层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氨氮污染日趋严重。埃洛石是矿区土壤的主要粘土成分之一。研究了埃洛石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影响因素及其吸附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在T=303 K、p H=5.6条件下,氨氮初始浓度增至600 mg/L左右(接近原地浸矿工艺实际使用的最初浸矿剂浓度的1/2)时,埃洛石和矿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达饱和,饱和吸附量为1.66 mg/g左右;随NH_4~+-N初始浓度、p H值(3.0~6.0)、温度(288~313 K)的升高,埃洛石及矿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量增大;埃洛石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可近似认为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易于进行;埃洛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紫外诱变菌株去除废电解液中Cu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黄绍勇 《铸造技术》2003,24(6):553-555
以L -5的诱变菌株作为生物吸附剂 ,展开吸附Cu2 + 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L -5最佳诱变时间为 5min ,到达稳定期的时间要比未诱变菌株缩短 10h左右 ,诱变后菌株L -5在 3 0℃、pH =4、摇床转速为 160r/min的条件下 ,对 [Cu2 + ] =1g/L进行吸附 ,最大吸附率达到 97.4% ,比未诱变菌株提高 11.3 % ;诱变菌株L -5对实际废电解液中Cu2 + 吸附率达到 98.5 % ,出水中Cu2 + <0 .5mg/L ,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选用具有高比表面、强吸附能力的二氧化硅纳米空心微球作吸附剂,对Pb2+、Cu2+及Cr3+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利用Langmuir线性方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纳米空心微球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56、0.681、0.563 mmol/g。饱和吸附量与重金属离子的共价指数及电荷密度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共价指数增加或电荷密度的降低,饱和吸附量增大;吸附常数与重金属离子电场强度(有效核电荷数)有关,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的增加,吸附常数增大。此吸附过程具有化学吸附特征,再生的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氨基磷酸树脂对铅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Pb2+在氨基膦酸树脂上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22mg/g; 用0.5mol/L的HCl和0.2~0.3mol/L的EDTA洗脱, 洗脱率分别为97%和99%以上. 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 ΔH=9.04kJ/mol, ΔG=-3.99kJ/mol, ΔS=43.7J/(mol*K). 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 表观活化能Ea=13.8kJ/mol; 表观速率常数k298=2.28×10-5s-1; 树脂功能基与Pb2+的配位比为2∶3. 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对Pb2+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研究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2TiO3对锂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在LiOH溶液中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9.8 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20.
巯基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丙基氯硅烷和硫氢化钠代替昂贵的硅烷偶联剂对硅胶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以巯基为活性中心的硅胶材料。用BET、红外光谱、总有机碳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吸附材料及其前驱体进行表征;有机碳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氯丙基硅胶键合量为2.5 mmol/g,吸附剂的巯基含量为1.56mmol/g;N2吸附脱附数据表明键合反应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布均有一定变化。将所得巯基硅胶用于吸附溶液中的Pd2+、Au3+,结果表明该材料对Pd2+、Au3+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7 mg/g和120 mg/g,吸附效率均大于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