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白悦  曹群  牛荣  郎丽丽  朱公建 《甘肃医药》2021,40(2):156-157
目的:评估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在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胸外科1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合并肺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因肺功能障碍无法单肺通气,均在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活检;术前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障碍5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  相似文献   

2.
水泥厂工人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45-646
目的通过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了解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损伤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水泥厂637名职工进行肺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分为接尘组和非接尘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触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下降,特别是小气道功能明显下降;接尘工龄长肺功能值异常率高;通气障碍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为主,接尘工人的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接尘工人。结论肺功能测试对尘肺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94例,根据肺功能通气性质分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组(n=135)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组(n=159),采用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从评价肺功能的依据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的情况看,除肺总量(TLC)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评判标准混合性通气障碍组肺通气功能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为低,而肺气肿程度则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严重;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仅为5.2%,可疑率为14.8%,均显著低于混合性通气障碍组的13.8%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患病时间比较长、病变程度比较严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应用美国SENSORMEDICS-6200型全自动肺功能仪测定全套肺功能。结果: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央型引起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肺功能不全显著减退;周围型肺癌引起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肺功能不全轻度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在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对42例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治疗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后不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观察2h、24h血气分析变化,ICU住院时间,近期再插管的几率。结果: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和非序贯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2h后血气分析PCO2低,住ICU时间短,近期再插管的几率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在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对42例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治疗组在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后不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观察2h、24h血气分析变化,ICU住院时间,近期再插管的几率。结果: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和非序贯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2h后血气分析PCO2低,住ICU时间短,近期再插管的几率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II型呼衰并意识障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一秒率(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在肺功能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FEV1/FVC是肺功能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阻肺的主要诊断指标;FEV1%pred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慢阻肺的主要分级指标,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目前皆用该指标取代最大通气量(MMV)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异质性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达200种,虽然各自可有其临床、实验室或病理形态表现,但它们具有着共同相似的临床特点、呼吸生理学改变及X线特征。其病程一般为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蜂窝肺,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在早期,ILD即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弥散障碍则出现在中、晚期。本文将三年来35例ILD病人的通气功能检测作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肺通气功能在早期ILD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CWP)的肺通气功能状态,深入研究尘肺期别,不同心肺合并症及年龄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1大型肺功能测试仪对91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值中VC(肺活量)与FVC(用力肺活量)下降水平无显著差异,FEV1.0%(1s率)测值均〉70%;尘肺患者的不同心肺合并症在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肺功能测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肺肺通气功能检查中FEV1.0%不能准确判断肺通气损伤的程度;在诊断限制性通气障碍时采用VC(肺活量)或FVC(用力肺活量)判定均可;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痛,肺部炎症,胸膜炎有关。CWP患者随年龄增大肺通气功能VC、FVC、FEV1.0%各项测值呈递减趋势,而FEV1.0%不随尘肺患者的年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0.
我们遇1例气管、支气管、肺广泛淀粉样变致下呼吸道阻塞患者,尽管在气管内麻醉下施术,终因通气障碍死亡。朱某某,男、40岁,住院号242702。1981年2月17日以持续性干咳伴间断性发热为主诉入院。一年多前不明原因始干咳并有间断不规则发热、按肺炎治疗发热可好转。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