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点研究6061铝合金和30CrMnSiA结构钢在模拟工业-海洋环境下的电偶腐蚀防护。以表面阳极氧化及有机涂层处理的6061铝合金、表面镀镉及涂层处理的30CrMnSiA结构钢为实验材料,将试样装配成标准电偶试样,对其进行氙灯老化和周期浸润实验,并对腐蚀后的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采用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6061铝合金的强度σb和塑性δ损失较大,σb和δ分别下降了约24.2%和13.4%。而采用环氧聚酰胺底漆和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的复合防护涂层的6061铝合金强度和塑性损失较小,σb和δ分别下降约4%和5%。且无涂层试样的平均点蚀坑深度明显大于有涂层试样的,最高相差32μm,表明此涂层可减弱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2.
对2014-T6铝合金疲劳试样的缺口部位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表面氧化层厚度分别为5,10和20μm.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阳极氧化处理前后的疲劳试样进行了疲劳实验.分析了阳极氧化处理对该铝合金材料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该材料的弯曲疲劳性能随着表面氧化层厚度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中低应力下,阳极氧化处理降低该铝合金材料的弯曲疲劳寿命;随着氧化层厚度增加,疲劳裂纹起始位置从氧化层表面转移到铝合金基体表面,材料的弯曲疲劳寿命降低,但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材料S-N曲线的倾斜部分随着氧化层厚度的继续增加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钢的内氧化动力学理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评述了现有内氧化动力学方程;并根据扩散理论推导出了钢的内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具体表达式。由钢内氧化动力学的实验规律一抛物线规律,应用动力学方程,可计算氧在钢的内氧化层和钢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4.
刘喜明 《铸造技术》2014,(4):654-655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K35、K44、K46的高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这3种镍基高温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方程均符合抛物线规律,并且相对误差在13%以内,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Cu-0.35Al-Ce合金薄板在短时间内的内氧化工艺参数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0.35Al-Ce合金薄板在短时间内进行内氧化,其内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在同一内氧化时间下,950℃比900℃内氧化所得内氧化层明显要厚;微量稀土元素Ce的加入促进了Cu-0.35Al合金薄板的内氧化:本实验条件下,经950℃×2.5 h内氧化处理后,Cu-Al合金薄板试样内氧化层深可达429μm.  相似文献   

6.
石小超  高成  周逸群  徐晋勇 《热加工工艺》2014,(10):143-144,147
利用CMT5205试验机对经过微弧氧化处理的7075铝合金试样进行拉伸实验。运用Matlab最小二乘多项式函数方法对拉伸试样建立名义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弹塑性理论知识,将名义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此曲线中的非线性均匀变形阶段拟合得到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TiO_2孔径在400 nm左右的介孔层,同时用电化学脉冲沉积法将铜沉积在介孔层上,对改性层进行滑动摩擦实验,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显微镜对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磨损后深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_2纳米介孔层会对沉积铜的粒径的大小、形状产生影响;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犁沟磨损、粘着磨损及和磨粒磨损;二氧化钛介孔层及铜粒径的存在提高了纯钛的抗磨减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573~723 K、0.001~1 s~(-1)变形条件下研究均匀化态Al-3.2Mg-0.4Er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基于热压缩实验结果,构建综合考虑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和应变的唯象本构方程,同时建立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和塑性加工图。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本构模型能准确地预测Al-3.2Mg-0.4Er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再结晶组织的演变和再结晶体积分数可以由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以S曲线形式进行描述。此外,构建了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热塑性加工图,得到均匀化态Al-3.2Mg-0.4Er铝合金的较优加工条件为573 K、0.001 s~(-1)及723 K、0.001~1 s~(-1).  相似文献   

9.
利用ZHW-600A真空非自耗电弧炉熔炼制得不同Ce含量的Cu-0.8Cr-Ce合金,制成薄板后进行了包埋内氧化处理,并对其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氧化温度一定时,内氧化时间与内氧化层深度呈抛物线关系;少量Ce的加入加速了Cu-0.8Cr合金的内氧化进程,Cu-0.8Cr-0.2Ce合金在950℃内氧化12 h后层深可达772μm;计算可得其内氧化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5A06铝合金薄板表面预制不同特性划痕,研究了划痕的长度、深度、分布方向和形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划痕深度和长度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下降;与拉伸方向垂直的划痕对试样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最大;V形划痕的影响较U形划痕大;划痕长度较小时试样的强度和延伸率的降低较快。划痕特征对试样的屈服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