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和CK20的表达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及18例非恶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良性病变组)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K19和CK20的表达。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门静脉血和外周血均无CK19或CK20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均阳性表达者34例(77.3%)。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外周血CK19和CK2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52.3%.门静脉血则分别为59.1%和72.7%,高于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P〈0.05):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K19和(或)CK20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外周血CK19和(或)CK20阳性表达者术后转移或复发率61.5%,明显高于仅在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阳性者的25.0%(P〈0.05)。结论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CK20的RT—PCR检测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有无血行微转移的敏感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K20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以及20例健康自愿者与1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结果 6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20 mRNA表达阳性率为41.0%(25/61),术中门静脉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45.9%(28/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20 mRNA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0例健康自愿者和1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外周血中均无CK20 mRNA表达。结论 CK20是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反映微转移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K20 mRNA表达与肿瘤的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68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术前外周血CK20 mRNA和CEA 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对照组中CK20 mRNA和CEA mRNA均无表达,而在大肠癌组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6%,CEA mRNA阳性表达率为39.7%,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5.9%,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明显相关。结论CK20 mRNA和CEA mRNA可作为大肠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的检出率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胰腺癌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40例作根治术的胰腺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学指标、随访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40例胰腺癌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率57.5%(23/40),CK20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随访发现CK20mRNA阳性病人术后6个月(P=0.043)或1年内(P=0.02)肿瘤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阴性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病人预后不良,其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病人(Log Rank=13.31,P=0.0003)。结论CK20mRNA是检测胰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敏感指标,CK20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并能预测胰腺癌预后和决定采用更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鞋的变化。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增加数量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的程度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增加术后肿瘤血行转移的危险性;PCNA≥50%的患者如果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血液、腹腔液CK20mRNA检测预测微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液,血液中CK20mRNA对微转移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腹腔液,血液进行CK20mRNA检测。结果 50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液CK20mRNA阳性率为52%(26/50),血液CK20mRNA阳性率为68%(34/50),1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均为阴性。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检测腹腔液和血液中的CK20mRNA对于预测腹腔和血液循环中的微转移,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问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小于5,105例)和高NLR组(大于或等于5,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和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与本组患者术后生存有关(P〈0.05和P〈0.01);多凶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本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I.068,95%c1:1.009~1.129,P=0.02)。结论术前NLR大于或等于5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肝癌病人外周血及骨髓AFP mR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中的表达,探讨AFP mRNA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检测71例HCC、36例肝硬化、9例肝血管瘤、11例肝转移瘤、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AFP mRNA和19例HCC、15例血液病骨髓AFP mRNA。结果 71例HCC外周血中38例AFP mRNA表达阳性(53.5%),肝硬化、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正常对照均为阴性。HCC外周血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肝外转移等临床参数有明显相关(P<0.05)。19例HCC骨髓中9例AFP mRNA表达阳性(47.4%),15例血液病为阴性。骨髓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肝内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P<0.05)。结论 血循环AFP mRNA可作为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与复发转移显著相关,且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结标本中CK20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10例(7.3%)结直肠癌的15枚(1.6%)淋巴结出现微转移,CK20表达阳性。(2)淋巴结CK20的表达情况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灶CEA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神经浸润无相关性。(3)5年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淋巴结CK20的阳性率为16.7%(4/24),远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3%(6/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生存分析发现,CK20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组(84.3% vs 60.0%,P=0.02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359)、年龄(P=0.917)、肿瘤大小(P=0.547)、组织学类型(P=0.106)、原发灶CEA表达情况(P=0.069)、肿瘤位置(P=0.760)、分期(P=0.069)、手术方式(P=0.350)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3),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转移的3.224倍(95% CI=1.100~9.451)。 结论CK20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治疗方案,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结果 8例非肠管肿瘤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检测均为阴性(0/8),5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检测阳性率为50%(26/52),外周血GC-C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外周血CEA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外周血CEA和GC-C mRNA,可提高大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检测的阳性率.DukesA、B、C和D期大肠癌患者GC-C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0(0/3)、47.06%(8/17)、52.38%(11/21)、63.63%(7/11),随临床分期的增加,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的阳性表达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C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是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新的肿瘤标记物,并可用于肠源性肿瘤的来源判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希罗达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CK20mRNA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四川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术前服用希罗达治疗1周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1周。手术日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K20mRNA拷贝数有无差别。结果试验组希罗达口服1周后外周血CK20mRNA检测阳性21例(55%),对照组CK20mRNA检测阳性35例(95%),试验组CK20m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K20mRNA阳性患者其CK20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希罗达可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及拷贝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196b和HoxB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6b与靶基因HoxB8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的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oxB8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96b mRNA和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miR-196b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Ⅰ+Ⅱ与Ⅲ+Ⅳ)及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均无关(P〉0.05);HoxB8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miR-196b mRNA与HoxB8 mRNA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458,P〈0.05),而与HoxB8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36,P〉0.05)。结论 miR-196bmRNA及HoxB8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miR-196b mRNA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miR-196b可能通过与靶基因HoxB8 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抑制HoxB8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实验组术中留置门静脉埋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术后常规随访加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常规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和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中,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的同时,几乎均有外周血CEA的增高,3例未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也可见外周血CEA的增高,实验组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则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之前3-9月即有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阳性。结论门静脉血CEA—mRNA、CK20-mRNA动态检测比外周血CAE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92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CTGFmRNA的表达情况,再从中随机选取30对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并对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TGF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CTGF蛋白阳性率73.3%(22/30)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23.3%(7/30)(P〈0.01)。合并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者。CTGF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率降低(均P〈0.05);CTG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者浸润深度越深(P〈0.05)。癌组织CTGF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68.3%比29.3%.P〈0.01)。癌组织CTGFmRNA相对表达水平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RR=2.960,95%CI:1.49-5.877,P〈0.01),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74.5%。结论CTGF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CTGF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64层三维增强CT测得的肿瘤血管密度(TVD)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64层增强三维CT重建肿瘤血管,并使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TVD值。以术后病理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以术中探查作为远处转移的金标准。分析增强CT及TVD检测值对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1%(20/27)、53.8%(7/13)和67.5%(27/40)。肿瘤血管三维成像后,淋巴结转移患者TVD值为0.070±0.04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0.037±0.013(P〈0.05);远处转移患者TVD值为0.130±0.032,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的0.049±0.030(P〈0.01)。结论术前64层三维增强CT所测得的TVD值可预测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168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6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No.253淋巴结转移20例(1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梗阻、分化程度低及脉管瘤栓是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转移组的累积总生存率(75.0% vs. 92.6%,P=0.000)及无病生存率(65.0% vs. 91.9%,P=0.000)显著低于非转移组。 结论术前梗阻、分化程度低及脉管瘤栓与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伴有No.253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53/83)和60.2%(50/83),均高于(P=0.008,P=0.002)正常对照组的40.7%(22/54)和33.3%(18/54)。结直肠癌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Ⅲ~Ⅳ期者和低分化者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 PTN 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PTN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腔渗液CK2 0mRNA的表达对指导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化疗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对 5 0例结直肠癌进行腹腔渗液CK2 0mRNA测定。结果腹腔渗液CK2 0mRNA阳性表达与腹腔转移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结论 检测腹腔渗液中的CK2 0mRNA对于预测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和指导术后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