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浆料法制备Mo2FeB2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B,Mo,Fe等粉末为主要原材料,加入有机溶剂,制备出成型料浆,用料浆法在钢基体表面成型覆层坯体,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制备了Mo2FeB2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覆层主要Mo2FeB2硬质相和α-Fe黏结相构成,Mo2FeB2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在界面存在一个从高硬度到低硬度的渐变过渡区.磨损试验表明,Mo2FeB2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具有比YG8硬质合金更好的耐磨性.腐蚀试验表明,Mo2FeB2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具有比2Cr13钢更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陶瓷-钢覆层材料制备及其界面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对其界面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1 280 ℃温度下烧结,覆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结构,其硬质覆层由三元硼化物硬质相和铁基黏结相组成,硬质相和黏结相分散均匀,覆层硬度(HRA)可达87;三元硼化物硬质覆层与钢基体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在界面处存在元素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镍粉和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原位合成了TiC/自熔合金Ni40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洛氏硬度计等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和硬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和Fe-Cr-Ni固熔体,所合成的硬质相TiC颗粒细小,随烧结温度升高TiC颗粒略有长大.原位合成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硬度则因烧结温度和硬质相TiC的含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原位合成TiC/Ni40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在5.35~5.96×103 kg/m3之间,硬度在HRC58.5~70.5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Fe-RE中间合金的添加对TiC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RE稀土中间合金可以减小液态铁表面张力、改善液相流动性与润湿性、细化晶粒、有效减小孔隙度从而获得高密度和较高硬度的TiC钢结硬质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TiC-50Nb钢结硬质合金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材料200℃回火与560℃回火后的TEM显微组织亚结构不同,材料基体的显微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560℃回火时,钢基体中马氏体内部析出合金碳化物是产生二次硬化现象的主要原因,硬质相表面发生溶解析出现象,使得硬质相颗粒表面凸起,对改善硬质相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6.
对TiC50Nb钢结硬质合金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材料200℃回火与560℃回火后的TEM显微组织亚结构不同,材料基体的显微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560℃回火时,钢基体中马氏体内部析出合金碳化物是产生二次硬化现象的主要原因,硬质相表面发生溶解析出现象,使得硬质相颗粒表面凸起,对改善硬质相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7.
通过球磨与低压烧结方法,制备超细晶WC-Ni3Al硬质合金。采用X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La B6掺杂对超细晶WC-Ni3Al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La B6可以提高烧结体的致密度和断裂韧性,减少WC颗粒的反常长大,抑制基体合金中的脱碳相Ni3W9C4的生成,但当加入过量的La B6后合金中出现另一种脱碳相Ni2W4C。在1 500℃烧结后,添加质量分数为0.096 7%La B6到WC-Ni3Al硬质合金中,合金的断裂韧性从13.1 MPa·m1/2提高到15.6 MPa·m1/2,而抗压缩强度达到3 500 MPa。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多种支承辊再制造表面硬度需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添加不同比例纯镍粉的铁基合金粉末材料熔覆到Cr5支承辊钢表面,研究镍含量对熔覆层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材料设计成分条件下熔覆层的截面组织差异很小均为鱼骨状和网状枝晶组织.通过调整添加镍粉的量可以准确控制熔覆层的合金成分.随熔覆层中镍含量增多,熔覆层中奥氏体相显著增多,截面硬度显著下降.添加8%纯镍粉的粉末材料可以制备出硬度约为500 HV,可以满足Cr5支承辊再制造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牌号钢结硬质合金GJW50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牌号的钢结硬质合金,由50%重量百分数(33%体积百分数)的碳化钨与中碳低合金钢钢基体组成。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适用于冷变形模具。钢基体的成分是0.50%C,1.0%Cr和0.5%Mo。碳与合金元素均低于目前流行的钢结硬质合金。这种新牌号合金代用某些常用冷变形模具材料,如工具钢,钨钴合金,模具寿命明显提高。其工艺性能如可锻性,切削加工性也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证实WC-Co系硬质合金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弯强度。所增加的抗弯强度决定于合金中钴的含量,钴含量越高的合金,其抗弯强度的增加重也就越多。主要是由于淬火热处理抑制了高温稳定的面心立方钴相转变成密排六方钴相。 本实验还采用差热分析仪测定了WC—Co系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密排六方钴相转变成面心立方钴相的相变温度。发现其相变温度随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如YG8是742℃,YG15是770℃,YG20是821℃,这是由于高钴合金的粘结相在升温过程中有较高的钨含量。 本实验中还发现,烧结后低钴硬质合金要高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因为低钴硬质合金的烧结温度通常是高于高钴硬质合金,一般说来烧结温度越高,则粘结相中的钨含量也就越高,但当烧结态硬质合金再一次加热时,其钴结相中的钨含量要增加。所以淬火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甚至比低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还要高,这就是为什么钴粘结相由密度六方转变成面心立方的温度随硬质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时效ZK60镁合金中的合金相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时效热处理(T6)的ZK60镁合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时效ZK60镁合金中主要合金相的种类和形态.研究发现,固溶处理ZK60镁合金中有明显的花朵状偏析;从金相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中均发现了残存少量的未溶物相,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DP)标定为MgZn2相.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均存在一类MgZn2相,它们无取向分布,形貌呈近似平行四边形,大小在200~500nm之间,对热处理条件不敏感.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的另一类析出物是MgZn相,形态为长约500nm的杆状.时效处理的ZK60镁合金中除了已标定的MgZn相和MgZn2相外,还发现了4种形态和分布不同的物相,它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物相,也有可能是同种物相在不同截面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2.
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状记忆合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本文对Ni-Ti基合金、Cu基合金和Fe基合金的分类、记忆机理、记忆性能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非晶Fe78B13Si9合金的结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退火工艺对其进行晶化处理,以制备纳米晶合金。对退处理后的Fe78B13Si9合金的结构和微观组织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ErCl3-CoCl2-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的Er-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利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出了Er的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Er-Co合金膜,0.08mol/L ErCl3-0.1mol/L CoCl2-0.1mol/L LiClO4-二甲基亚砜溶液在-2.58V(ts SCE)时恒电位电解得到了表面均匀,附着力好、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沉积膜,应用EDAX和XRD分析了沉积膜组成及形态。  相似文献   

15.
Fe—Ni—P非晶合金的电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FeNiP非晶合金的工艺条件。以抗坏血酸作为络合剂,选择了合适的电镀液,研究溶液的pH、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镀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在腐蚀液酸、碱、盐等介质中,做了浸渍腐蚀、晶间腐蚀等对比试验,并测定了恒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高强压铸铝合金比一般铝硅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从试验和理论上验证了铝硅合金在高速冷却下凝固时,提高含铜量并不降低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温度(370℃~560℃)退火后的Fe73.5Cu1Mo3Si13.5B9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T的关系(μi~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α对μi~T曲线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根据Tα可将μi~T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这3种类型的μi~T曲线对应的合金相结构,讨论了μi随T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稀土合金永磁材料的发展;概述了RCo_5、R_2Co_(17)、Nd-Fe-B型永磁体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其应用;并探讨了新型永磁材料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射频磁控溅射在衬底温度(Ts)为 400℃和室温(RT)两种情形制备了Co1-xSix(0.0≤X≤0.34)合金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这些合金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hcp(002)取向.在室温下沉积的薄膜中,仅在x=0.0时有明显的hcp(002)取向.在400℃下沉积的薄膜中,随着硅含量x的增加,hcp(002)取向先是增强,继而在X=0.34时消失.相应与此的400℃下沉积的薄膜的θk(H)、(M(H))回线在x=0.23时出现了磁滞现象(Hc≈64kA/m),并且有大约20%的比剩余克尔旋转(比剩余磁化强度).同时,当X≤0.23,硅的加入使得钻硅合金的克尔旋转在蓝光及近紫外区相比于纯钻来说有所加强,其值约为-0.3°~-0.4°.  相似文献   

20.
镁合金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等特点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其非晶合金又由于弥补了传统晶态镁合金的部分缺点而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国内外文献及镁合金在国内外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的具体情况,综述了传统镁合金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现状,比较了镁基非晶合金与传统晶态镁合金的腐蚀情况,探究了镁基非晶合金因其非晶性能而得到的更优的力学性能,展望了镁基非晶合金作为生物材料的发展前景,为镁基非晶合金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