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海滨  刘小利  彭绩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04-1007
目的分析深圳市伤害住院患者的伤害谱特征及住院费用,为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深圳市医院伤害监测系统31 765例伤害住院患者人群特征和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深圳市伤害住院患者以18-39岁青年为主(61.73%),患者年龄中值30岁;男女病例数之比为3.27∶1;伤害发生部位多见于"肩及上肢损伤"(33.43%);伤害性质以"骨折"居多(31.46%);伤害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分别为4 888元和528.6元,累计上涨幅度分别为42.12%和38.82%;药费所占比例最高(34.80%);影响日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就诊医院级别、入院情况、住院时间、年龄、付费方式和伤害发生部位。结论伤害是深圳市居民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嘉兴市故意伤害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故意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6年嘉兴市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故意伤害病例资料,对病例的性别、年龄以及伤害意图、原因、发生地点、部位和严重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嘉兴市医院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故意伤害病例8 089例,占所有报告伤害病例237 912例的3.40%。故意伤害病例年龄以15~65岁为主,7 489例占92.58%。其中暴力伤害6 906例,占85.38%;自杀/自残1 183例,占14.62%。暴力伤害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为2.54∶1;自杀/自残病例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为1∶1.59。暴力伤害病例以钝器伤为主,5 191例占75.17%;自杀/自残病例以中毒为主,565例占47.76%。暴力伤害主要发生在街道,2 047例占29.64%;自杀/自残主要发生在家庭,977例占82.59%。暴力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4 614例占66.81%;自杀/自残部位以消化系统为主,372例占31.45%。暴力伤害病例死亡8例,占0.12%;自杀/自残病例死亡17例,占1.44%。结论故意伤害病例以中青年人群为主;男性以暴力伤害为主,女性以自杀/自残为主。  相似文献   

3.
周海滨  彭绩 《中国健康教育》2012,(4):269-271,274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产品伤害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为产品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市、区、镇级3家医院作为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并以2009—2010年系统登记的产品伤害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报卡护士或医生填写《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患者伤害及相关产品信息。结果 2009—2010年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产品伤害病例85 639例,占监测总数的71.46%;以男性劳动力居多,平均年龄(27.83±15.70)岁,性别比(男∶女)为2.12∶1;主要涉及产品为特殊物品及其他(39.76%)、公共场所设施(24.46%)、家庭用品(15.01%);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25.75%)、跌落(25.63%)、交通伤(18.01%);主要发生在家中(27.43%)、工业建筑场所(21.59%)、公路/街道(20.49%);伤害部位以上肢(37.93%)、下肢(24.00%)和头部(22.00%)为主;以非故意伤害(88.77%)、轻度伤害(86.87%)和接受治疗后回家(91.86%)为主。结论深圳市产品伤害主要威胁男性劳动力人群。应进一步完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并开展有关重点产品的伤害监测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2011年宁夏银川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银川市3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2006-2011年的伤害报告卡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使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及Excel2010。结果 2006-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70 404例,男女性别比为2.17︰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42.9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居多;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33.30%)、跌倒/坠落(22.30%)和钝器伤(16.4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8.36%)、家中(21.33%)和公共居住场所(14.0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历年数据显示,伤害报告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各年度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结论数据分析显示,银川市伤害发生的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伤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株洲市芦淞区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伤害的分布规律和暴露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芦淞区三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2007年接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三家哨点医院共接诊伤害病例17 228人,多为轻伤(59.66%)且男性为主(65.78%),以25~44岁年龄组最多(43.34%);伤害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季(27.65%);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7.26%)和家中(20.70%);跌倒/坠落(28.18%)是首要原因,其次是机动车车祸(26.89%);除中毒和窒息/上吊主要为女性外,其他伤害事件中均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92∶1);82.67%的伤害罹难者为意外所致. 结论 目前芦淞区伤害事故仍然处于高发阶段,伤害事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且可以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分析合浦县近年来人群伤害死亡主要原因及特征,为伤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开展监测,所有监测数据统一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收集各种伤害死亡病例546例,男性417例,女性129例,男女性别比3.23:1;死亡年龄男性以30~49岁的壮年为主,女性则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伤害死亡发生的职业前3位分别是:农民、家务及待业、学生;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自杀、中毒;伤害类型以意外伤害为主(476例,占87.18%);发生于公路/街道的伤害死亡事件占首位(43.41%);季节分布上,各种伤害死亡发生在秋季最多(221例,占40.48%).结论 中年男性、农民、机动车交通事故是合浦县伤害死亡预防控制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梅丹  何静  战贤梅 《预防医学论坛》2011,(9):769-770,773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9年机动车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中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3家医院合计报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3 31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24 047例的13.79%。3 315例机动车交通伤害中,男性占58.25%,女性占41.75%;最多的是25~44岁(占41.42%)、45~64岁(占30.5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9.88%)、专业技术人员(占15.14%)、离(退)休人员(占11.55%);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占89.14%),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占60.30%),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部(占30.92%),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占42.71%);意外事故占99.16%;死亡者占0.15%。[结论]2009年急诊首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中,青壮年、男性多见。应针对机动车交通伤害的重点人群,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7-2009年厦门市湖里区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厦门市湖里区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防制策略及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辖区内二级、三级医院各1家为哨点监测医院,收集发生于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伤害病例。结果 2007-2009年湖里区共报告伤害病例140 147例,男女性别比1.98:1;伤害发生前3位类型分别是钝器伤40 236例(28.71%)、跌倒/坠落35 798例(25.54%)、刀/锐器伤32 006例(22.84%);主要人群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34.33%),商业服务业人员(20.47%)、办事和有关人员(10.23%);伤害主要威胁25~44岁年龄组人群(48.31%)。结论青壮年是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是干预的重点,加强生产安全保护措施和创造安全的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方法 针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2.57%、2.48%和2.52%,在所有伤害原因中居第六位;初中文化程度病例最多,病例职业分布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中毒事件发生地点以家中最多,中毒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发生时点以20:00病例数最多;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自残/自杀病例构成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主要中毒类型是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65岁、15~29岁和30~44岁年龄组自残/自杀病例的比例排在前三位.结论 酒精中毒是中毒伤害的首要类型,在青壮年(15~29岁和30~44岁)中比例最高;自残/自杀与药物和农药中毒关系紧密,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加强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监管力度,是预防农药与药物中毒的关键;儿童和老年人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Wang X  Cheng XW  Ma HW  He JF  Xie X  Fang SS  Wu CL  Lu X  Mei SJ  Li Y  Cheng JQ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1,139(10):1551-1559
Shenzhen is one of the largest migratory metropolitan cities in China. A standardize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system has been operating in Shenzhen for several years.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in Shenzhen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andemic H1N1 on influenza activity. An average rate of 71 cases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1000 consultations was reported,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rate in the preceding 3 years. Laboratory surveillance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roportion of specimens positive for influenza was 25·4% in 2009,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ver the proportions of 5·4%, 11·6% and 12·2% in 2006, 2007 and 2008,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414 ILI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in 2009, which was a marked increase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3 years. Influenza activity reached a record high in Shenzhen in 2009. Seasonal A/H3N2 was the dominant strain during the summer and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pandemic H1N1. A semi-annual cycle for influenza circulation began to appear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pandemic H1N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6年深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免疫监测报告系统对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为25.76/10万,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特区外发病率高于特区内;69.3%的病例集中在4~8月份;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52.20%)和15岁以上(36.58%)年龄组为主;在≥8月龄的确诊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有4.87%;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模式。结论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较高,提高人口免疫接种率,是深圳市消除麻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9年到深圳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之一的宝安区某街道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结果2006--2008年伤害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09年比2008年下降14.6%。2006--2009年伤害病例人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3、3.37、3.33和3.43。伤害发生主要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有51198例,占总例数的70.12%。结论深圳宝安区伤害以工人的职业伤害为主,职业伤害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宝安区预防伤害优先干预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资料输入EXCEL2007软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52例,病重率5.12%,病死率15.38%;重症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与手足口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基本吻合;83.00%的病例在2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比例大于其他人群;EV71感染占重症病例的大多数(78.85%);86.54%的重症病例在病程恶化或作出重症诊断后转诊到定点收治医院。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危害2岁以下散居儿童,建议对该年龄段儿童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重症病例的转诊效率,以降低手足口病的病重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深圳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及控制狂犬病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狂犬病接种门诊建立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系统,收集2005年和2006年的监测数据并进行χ^2分析。结果2006年有55744例接种狂犬疫苗,2005年为3929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上升了41.87%,年平均致伤率为395.98/10万,其中年龄在15~44岁的共占60.8%,79.4%的伤人动物是家犬或宠物犬,受伤程度以Ⅰ级为主,只有5.4%的狂犬病暴露者在Ⅲ级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结论近两年来深圳市狂犬病暴露监测人群上升明显,正确及时的暴露后处理对控制狂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加强对Ⅲ级暴露后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深圳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病种类、地区、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共发生504例职业病,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上升趋势。新发职业病以正己烷、苯等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153例,占30.36%);其次为尘肺(128例,占25.40%)、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5例,占8.93%)、职业性噪声聋(36例,占7.14%)。新发职业病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个工业区,且以中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轻工业、电子行业病例数最多。[结论]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及药疹样皮炎、尘肺、职业性噪声聋等是深圳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预防控制,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监管,遏制职业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区2006-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概况,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宝安区2006-2010年疫情网络上报的该地确诊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所有病例(34 249例),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6-2010年深圳宝安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4 249例,年发病人数的范围为2 644~10 566人,发病呈上升趋势。在儿童患者中,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各年所占比例均达到90%以上;成人患者主要以工人为主,各年所占比例均高于60%;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4.72%,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77.32%。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对2014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2009-2013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级别以未分级为主(占96.2%);发生场所主要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占54.2%)。2014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2类极高风险事件、9类高风险事件和1类中风险事件。结论。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水平总体较低,风险分析矩阵法能有效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6-201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2006-2013年深圳市恙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恙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描述深圳市2006-2013年恙虫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确定恙虫病的高风险地区。 结果 2006-2013年全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27例,其中死亡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15/10万,历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P<0.05);2013年发病率最高,达0.43/10万;2006-2013年各区中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9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86.6%;男女比为1.17:1;职业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共报告68例(占53.54%); Moran’s I全局统计量为0.548(P=0.05),局部自相关系数大于1的地区包含西乡、西丽、桃源、新安、南头、沙河、粤海、南山、招商、蛇口等10个街道,这些街道是深圳市恙虫病发病数的高聚集区域。 结论 2006-2013年深圳市恙虫病的发生存在逐年增高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发现疾病的聚集情况,确定高发和危险地区,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The 2009 novel H1N1 influenza pandemic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henzhen's population with 2063 laboratory-confirmed human H1N1 cases and five deaths being reported. We used parameters from two population-based surveys and the Shenzhen Influenza Surveillance System to estimate the total number of H1N1 influenza infections in Shenzhen in the 2009 pandemic. The attack rat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in family households was 11·2% (95% CI 9·4-13·0), with 80·2% (95% CI 77·8-82·5) seeking medical care. The ILI attack rate in workers was 38·1% (95% CI 34·3-41·7) with 72·5% (95% CI 66·9-78·0) seeking medical care. The average H1N1 positive rate in individuals reporting ILI and testing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22·7%. A total of 611 000-768 000 people, or 4·7-5·9% of the Shenzhen population, are estimated to have experienced H1N1 influenza. The estimated total number of cases of H1N1 is likely to be 33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of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