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铝土矿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货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之一。探讨21世纪以来世界铝土矿流动格局的变化,分析其演变成因,对于中国调整产能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引入资源场概念,构建了铝土矿资源场引力模型,揭示了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世界铝土矿资源的流动是自南半球起至北半球横跨大洲的海上搬迁过程;资源场的位势决定了铝土矿资源流动迹线的变化;马六甲海峡是几内亚至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其运量占中国铝土矿进口量的44%;世界铝土矿输出国充足的供给能力和输入国旺盛的生产需求是推动铝土矿资源流动的基本驱动力,运输成本和铝土矿价格是其流动的基本阻力。本研究揭示了近年来世界铝土矿资源的流动格局及其演变成因,对于中国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水果生产需求条件与武鸣县资源特点的对比分析为基础,首次运用物理学有关力场的方法理论,论述了果品生产的资源场理论并提出武鸣县资源场的优势,即生命支持系统优越,市场转化系统功能强等。总结分析了目前武鸣县资源场的利用现状,果品生产中存在的规模经营程度低、产量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武鸣县资源场特征,设计出未来发展果品生产的模式,资源场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学生资源 教学游刃有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定 《地理教学》2006,(9):42-4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强调学生、教材、教师等都是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实例,对目前旅游资源评价综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旅游资源本质评价的核心是资源本身在品质评价及旅游资源品质评价与吸收力评价的区别,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原则,论述了区域旅游资源品质评价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消减资源利用引起的环境影响是学术界和决策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资源流动的视角研究资源利用过程及其引起的环境影响。我们把资源流动过程分解为开采、加工、转化、消费等几个关键环节,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并寻求改善的途径。因其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我们选取了林木、煤炭及石油研究其资源与产品流动及其环境影响。林木产品的产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数据来自中国森林统计年鉴(1949-2001)。煤炭、石油的开采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0-2006)。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资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资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王诺  张进  卢毅可  吴暖 《地理研究》2019,38(5):1253-1264
本文研究了1971—2015年世界铁矿石供需与流动格局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① 世界铁矿石年产量期末比期初增加了12.26亿t,年均增长2.17%;1992年以前,欧洲曾是世界铁矿石的消费重心,但随后亚洲后来居上。② 研究期内世界铁矿石输出量年均增长达3.7%,大洋洲和南美洲成为铁矿石的主要输出地,2015年占世界的比重分别达53.73%和26.23%;本世纪以来铁矿石输入量最大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2015年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5.07%、8.94%和5%。③ 基于“场”理论,采用位势、“源”、“汇”、迹线等概念审视全球铁矿石流场的基本特征和流场成因,发现世界铁矿石流动的“位势”北半球较低,而南半球较高;亚洲、欧洲是主要的汇流场,大洋洲、南美洲是主要的源流场。本文研究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铁矿石资源的流动状态及其演变过程,对于我国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8,18(1):66-71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桂林这样一个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地来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直接到其旅游业发展的兴衰。文章在对大桂林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基础上,首先对桂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并对桂林资源的区际比较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接着找出了其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1 年长江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国家气候中心2009 年11 月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2.0 版本), 通过分析长江源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 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1 年来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 特别是2004 年后增加趋势显著, 并具有9a、22a 的准周期;青藏高原加热场增强, 高原季风进入强盛期, 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加, 加之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 是引起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增加的主要气候归因;根据全球气候模式预测, 在SRESA1B气候变化情景下, 未来20年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仍有可能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水资源系统中广泛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对系统的影响很大,甚至带来灾害性风险(如洪水、干旱),是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水资源系统研究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从分析总结水资源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包括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及未确知性)及研究方法,提出水资源不确定性系统的概念。从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学处理方法入手,介绍基于概率统计学(处理随机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提出基于模糊隶属度(处理模糊性)、基于灰数(处理灰性)和基于未确知数(处理未确知性)的风险计算模型。为水资源系统风险规划与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气流中颗粒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讨论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杨保 《中国沙漠》1998,18(1):70-76
对于颗粒在气流中处于跃移状态时的受力问题,许多学者已作过论述。但是,不同学者在建立跃移模型时所选取的力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力的计算方面见解不一,突出表现在阻力和升力的确定上。鉴于此,文章以阻力、阻力系数和升力、升力系数为出发点论述了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来源与本质,并针对当前广泛使用的阻力和升力公式进行评价,指出这些公式在应用中的缺陷。建议采用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参数,通过实验测量来确定阻力和升力系数,以精确计算颗粒所受的阻力和升力。并对这种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into considering their quality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istrict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y. Ecotourism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those undeveloped regions that have superior landscape resource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environments. This article has identified 181 ecotourism sit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field work in the provinc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using 18 indicators was performed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se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district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different districts. Results show that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Guihzhou province are numerous, varied in type and high quality; among them, six sites ranked level 5 represented the essence of Guizhou province. Moreover, there are four districts that are high superiority — Anshun, Qiannan and Qianxinan and Zunyi - one that is average and four that are low.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effectiv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each.  相似文献   

14.
杨忍  陈燕纯  徐茜 《地理科学》2018,38(4):511-521
聚焦于乡村工业用地混杂及分散化特征较为显著的佛山市顺德区,系统分析乡村工业用地演化过程和用地特征,并以政府力和社会力的交互机制为分析框架,辨析珠三角半城市化地区的乡村工业用地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顺德区工业用地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 1984~1991年,自下而上农村工业化,用地空间分散发展阶段,其驱动力主要为政府力与社会力一致。 1992~1998年,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工业用地规模化发展阶段,其驱动力为政府力与社会力势均力敌。③1999~2005年,集约开发促成农村工业化集中发展阶段,其驱动力特征为政府力压制社会力。④2006年以后,农村工业化进入全面调整阶段,其驱动力特征为政府力与社会力相持。在顺德区工业用地空间演化过程中,政府力起主导作用,社会力相较于其它乡村型半城市化地区更为强大,政府力与社会力的相互作用的平衡点在于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均衡。在珠江三角洲半城市化地区,工业用地空间优化整合的前提是平衡各级政府力与自下而上的村民及村委的社会力,社会力的引导是破解农村工业化用地破碎化和混杂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鲍超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08,63(11):1140-1150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力已经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决定城市化发展速度, 进而决定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外营力之一, 科学度量并探讨其时空变化, 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正常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对城市化 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 并对1985-2005 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小, 在时间上表现为由较强约束类型变为强约束类型, 总体呈不断增加态势, 但近年来略有缓解。虽然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指数与城市化系统综合发展指数都较低, 面临缺水和发展的双重矛盾, 但目前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仍属于较强或强约束类型, 仍然能够通过合理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翠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提出了鸣翠湖生态公园的后续发展设想,为旅游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康译之  何丹  高鹏  孙志晶 《地理研究》2021,40(1):138-151
本文尝试将海港和内河港的腹地范围演化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运用场强模型划分2001年、2008年和2016年长三角主要海港和内河港口的直接腹地范围,分析其演化特征,总结演化最显著的两大龙头港口——上海港和宁波港的腹地演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港口场强分布特征是以三大海港为龙头形成三大高场强集聚区。② 港口直接腹地演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宁波港扩张的腹地范围基本来自上海港收缩的腹地范围。③ 上海港的直接腹地范围不断被宁波港袭夺是因为上海港通过市场主导和行政协调的机制,扩展了沿着长江布局的内河港口群水水中转的间接腹地,而非直接陆地腹地;相反,宁波港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和逐渐强化的市场力量,使直接陆地腹地范围逐渐延展到浙江全省。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 (T1 j-T2 L)气田地层水按其构造开启程度、埋藏深度及水化学特征的不同 ,可划分出沉积变质水和渗入淋滤水两种基本成因类型 ,分属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水动力系统 ,各自依据地静压力和静水压力由高压区向低压区驱动的水动力条件 ,控制了盆地海相三叠系气田地层水资源及气藏的保存和分布。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和制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臧淑英  祖元刚 《地理科学》1999,19(5):466-469
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以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源林场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标图、GIS空间分析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解放初期至今环境变化、城市化与天兴乡聚落的演化关系,分析了其乡村聚落重构的动因。结果发现:1)天兴乡的发展演变先后历经初级发展、变革发展、转型重构发展等3个不同时期。2)天兴乡空间形态从单一性趋向复合化,由传统的生活、生产、生态等三元孤立的空间转向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等多元复合空间。3)天兴乡的聚落演替为环境变化及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定了天兴乡空间形态的基本格局;其次,为治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移民建镇”等政策及相关防范灾害工程的实施,为天兴乡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城市化对天兴乡聚落演变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天兴乡人口被虹吸、资源向城市集聚,加速天兴乡衰落;另一方面促进天兴乡乡村旅游业发展,为聚落发展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