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海晨  周忠 《西部医学》2018,49(4):23-25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椎前凸角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塞来昔布和复方夏天无治疗4周,4周后若疼痛发作加服塞来昔布,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8周。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2组腰椎前凸角、疼痛程度VAS评分、JOA腰痛评分、加服塞来昔布的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腰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度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锻炼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并使腰椎前凸角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访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病例和分析失败病例,探讨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的适应证选择、疗效和应用注意事项。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单独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病例52例,分为Wallis组25例、Coflex组27例,主要适应证包括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轻度腰椎管狭窄症。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ore,VAS)、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 (29分法)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各评价一次;术后随访过程中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判定内固定物的位置、有无棘突骨折,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前凸角;末次随访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过伸位和过屈位手术节段前凸角确定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过伸位手术节段前凸角-过屈位手术节段前凸角);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例,在随访过程中术后12个月拍摄腰椎MRI了解椎间盘变化情况。结果:52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4个月;Wallis组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Prolo功能评分分别为(2.5±1.7)、(2.7±1.4)、(23.4±3.1)和(8.9±1.4),较术前(5.3±3.0)、(7.4±2.6)、(13.5±4.6)和(4.5±2.6)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痛VAS评分P=0.027,其余各项均为P<0.001);Coflex组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Prolo功能评分分别为(2.6±2.9)、(3.8±1.9)、(21.2±3.5)和(8.5±1.8),较术前(5.5±3.2)、(7.1±2.8)、(13.1±4.8)和(4.2±2.5)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痛VAS评分P=0.036,其余各项均为P<0.001);两组间比较术后下肢痛VAS评分,Wallis组为(2.7±1.4),Coflex组为(3.8±1.9),P=0.039,术后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Prolo功能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前凸角Wallis组为14.9°±3.7°,Coflex组为13.2°±3.5°,P=0.028;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Wallis组为9.6°±2.8°,Coflex组为12.8°±3.0°,P=0.019;Coflex组有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3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有1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1年半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结论: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疗效肯定,但临床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需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针灸治疗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恢复期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28,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和试验组(n=28,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腰腿疼痛、腰部刺痛、腰部僵硬、痛处拒按、俯仰困难的消失时间,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常规组的71.43%(P<0.05);治疗后,试验组腰腿疼痛、腰部刺痛、腰部僵硬、痛处拒按、俯仰困难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腰椎活动度优于常规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针灸治疗恢复期LDH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腰背肌功能锻炼改善复发性LDH患者下腰痛症状评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中外医疗》2010,29(12):44-44,46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FBSS)下腰痛症状评分情况。方法45例FBSS患者接受了腰背肌群的功能锻炼(背伸肌训练、腹肌训练、腰肌训练、半桥训练和慢步行走),每天进行2次,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推荐的下腰痛评估量表(LLPS)评估。结果FBSS患者治疗后大部分LLPS分项评分以及LLP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0.01)。结论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FBSS患者的下腰痛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 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未去神经组(对照组)和去神经组(观察组),每组30例(30膝)。两组术中均不行髌骨置换,观察组对髌骨周围电灼行去神经化处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OM)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月时WOMAC膝关节评分(450.7±83.5分,473.7±97.7分),膝关节活动度(101.1±7.5分,105.8±8.4分)和VAS评分(2.1±0.8分,1.5±1.0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患者WOMAC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角度ROM及VA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处理可降低TKA后膝前痛程度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高原军队腰部训练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给予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对照组150例,给予镇痛活络酊贴敷,2组均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在半年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VAS)以及腰椎的活动度评分(RO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定痛酊湿巾贴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高原条件下腰部训练伤,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缩短恢复周期,使伤病员很快恢复并投入训练。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 个月).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 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 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 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acnab法).结论 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功能锻炼的护理及其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下肢骨折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CPM功能锻炼护理的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护理后的 HSS 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应用 CPM功能锻炼及其护理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2%、HSS 评分(91.52±4.89)分、活动度(139.21±14.89)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72%、HSS评分(62.15±7.45)分、活动度(82.36±12.26)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功能锻炼,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恢复水平,减少患者的病残的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主动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2016年1~6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康复组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康复锻炼,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及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评价法评价患者症状功能、疼痛及腰椎活动度、背伸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腰椎背伸力量和活动度评分由治疗前的(13.64±3.53)分、(359.82±79.64)分、(26.02±5.87)分提高到(24.95±5.18)分、(527.51±102.36)分、(28.47±5.32)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48±1.36)分降低到(0.92±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康复锻炼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腰椎、脊柱功能、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个月)。结果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 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 acnab法)。结论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浮针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活动度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0例LDH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针刺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进汉化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及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腰椎活动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对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腰椎功能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再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再次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影响因素为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再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 JOA 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下肢痛 VAS 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腰痛 VAS 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再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 JOA 评分、下肢痛 VAS 评分、腰痛 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的患者为19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00%(19/20),与再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八段锦锻炼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八段锦锻炼,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腰背肌锻炼。对比两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结果 锻炼后,观察组ODI评分(12.35±2.20)分低于对照组(15.58±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3,P<0.05)。同时,观察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28、54.057、13.142、28.357、10.957、18.050,P<0.05);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4.821、3.331、4.511、4.175、4.362,P<0.05)。此外,观察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值(1.37±0.03)低于对照组(1.5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1,P<0.05)。结论 八段锦锻炼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提高腰椎活动度和肌力,降低腰背肌肌张力,从而改善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2010年6月采用腰椎单节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伴有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一组有腰椎终板Modic退变(A组),另一组无腰椎终板Modic退变(B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缓解的影响。结果:术后2组患者下肢放射痛症状均缓解,临床疗效满意。2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与腰椎终板Modic退变相关,对终板的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评判下腰痛的发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椎体楔形变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6例,术前、术后均行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根据椎体高度变化值,将患者分为A组(ΔWR>2.5%)、B组(ΔWR<2.5%),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术前、术后患者腰痛。结果:A组ΔWR术前10.04±4.73、术后0.15±1.08、术后3月0.19±1.30;B组ΔWR术前0.12±0.65、术后1.08±1.48、术后3月0.48±1.11。腰痛VAS评分A组术前58.99±15.88分、术后6.27±5.98分、术后3月1.27±4.11分;B组术前26.94±8.47分、术后18.87±9.63分、术后3月4.85±5.21分。A组、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01);术前A组腰痛明显强于B组(P=0.016);术后A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B组(P=0.028)。术后3月两组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结论: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中,存在骨折椎体高度变化的患者经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标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VAS评分术前1天8.1±3.6分,术后1天2.3±1.6分,术后6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1.8±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1天61.3±8.3分,术后1天18.6±6.8分,术后6个月12.8±7.2分,末次随访9.1±3.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无复发病例。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5±15 min,卧床时间9.5±2.0 h,住院天数3.5±1.0天。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正确穿刺靶点以及椎间孔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腰背肌锻炼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3年10月~200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遵照医嘱认真完成腰背肌锻炼者(锻炼组)和未遵照医嘱进行腰背肌锻炼者(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锻炼组在锻炼后1W即出现腰腿痛明显减轻,腰腿有力,定期随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明显降低。对照组腰腿痛不易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高。结论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腰腿痛,减少复发,疗效明显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粘度骨水泥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分析术前和术后VAS评分、ODI评分,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VAS评分术前(7.92±1.31)分、术后5天(2.23±0.58)分;ODI评分术前(40.28±3.32)分,术后5天(18.53±2.74)分;椎体平均高度术前(14.64±3.44) mm,术后5天(19.78±5.37) mm;Cobb角术前(24.52±4.24)°,术后5天(13.76±6.74)°。术后5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例中有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渗漏率为7.81%,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无不适主诉。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