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5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手术期间各项临床客观指标,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分析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标准化总分为(65. 30±6. 17)分,生理健康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得分分别为(66. 05±5. 58)分和(64. 54±5. 61)分。患者术后SF-36量表总得分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对生理功能(PF)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和脑中线位移;对生理职能(RP)有影响的因素为Barthel指数;对躯体疼痛(BP)有影响的因素为Barthel指数;对总体健康(GH)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活力(VT)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对社会功能(SF)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对情感职能(RE)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对精神健康(MH)有影响的因素为出血破入脑室。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出血破入脑室、脑中线位移、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后12~24个月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其生活质量,采用单因素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各项目指标(8维度共36条目)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SF-36量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平均标准分分别为(38.60±21.66)分、(46.51±25.07)分.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数<5、年收入<6.0万元、脑出血量<50 mL、无瞳孔散大、GCS评分≥8分、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家庭人数<5、与子女同住、GCS评分≥8分、Barthel指数≥50分的患者SF-36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中线移位情况的患者SF-36生理健康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理健康评分与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与家庭人数、脑中线移位呈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评分与Barthel指数、与子女同住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Barthel指数、家庭人数、脑中线移位、与子女同住、婚姻状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73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手术时机8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将ADL 1-3级划为预后良好组,ADL 4-6级划为预后差组。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在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及手术时机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则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ADL分级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124、0.341。结论: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估计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术前瞳孔有无散大、手术时机对评价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以更有效的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31例。对其CT与临床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并非都有凶险的临床征象,也不是完全致命。本组死亡率为29%。预后与原发血肿量、中线移位情况,破入脑室部位及发病初期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基底节区脑出血31例(其中19例破入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应激性溃疡1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2例,脑干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2例,小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7例,脑叶出血破入脑室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死亡23例,死亡率38.3%。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脑疝者18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者继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出血,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出血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内脏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血清FSH、TSH、ACTH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或是否有脑中线结构移位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清FSH、TSH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且脑出血组低于脑梗死组(P均<0.01);脑出血和脑梗死组的血ACTH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脑出血组高于脑梗死组(P均<0.01)。脑出血的病情越重、出血量越大、出血破入脑室或有脑中线结构移位时,患者血清FSH、TSH水平越低,ACTH水平越高。结论:在脑出血的危急状态下,机体可能发生类似于休克时血流重新分布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中风CT影像与脑出血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对774例HCS病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CT征象与是否发生SCHD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74例HCS病例中发生SCHD47例(6.07%);HCS患发生SCHD的重要CT征象为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干出血、脑出血并脑疝;HCS患是否发生SCHD与出血破入脑室、脑干出血及急性脑疝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干出血、脑出血并急性脑疝是HCS患发生SCH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血压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年龄大、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血压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意识水平、血压水平、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出血发生后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56例脑出血患者均在6 h内做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256例中心电图异常者中异常率76.56%,以ST-T波改变为主。基底节组、大量出血组、血肿破入脑室组、血肿扩大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组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且与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年龄、血肿扩大、预后有密切相关,提示心电图改变对于判断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影响患者脑出血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指导急性脑出血预后判断、治疗原则,以期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方法 分析202例因脑出血入院患者的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脑出血1个月后Rankin指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ankin指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率(Rankin指数=6)、致残率(Rankin指数〉2)、预后良好率(Rankin指数≤2)分别为19.8%、44.6%和35.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Glasgow昏迷指数、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有无占位效应、有无破入蛛网膜下腔、有无脑积水以及发病时随机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破入蛛网膜下腔、破入脑室及低Glasgow昏迷指数是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30例重症脑出血中,内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83.3%,外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41.7%。结论 对于发病时表现为低Glasgow昏迷指数,CT示破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有可能减低脑出血急性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例已接受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术后第30天GCS术前)和未好转组(死亡或术后第30天GCS评分≤术前),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率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预后是否相关。结果:出血量、术前GCS、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x2=4.430、-8.432、14.560、9.134、2.160,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出血量越大、术前GCS越低、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早期治疗破入脑室脑出血是否引起再出血。方法:选择46例经头颅CT证实的破入脑室脑出血患者,摒弃传统止血或中性治疗方法,于发病当天开始静脉点滴复方丹参(CSM)20mL/d,持续14d~42d,并于第14天、28天、42天复查头颅CT。结果: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早期静脉应用CSM治疗破入脑室脑出血是安全的。其机制可能为CSM能早期改善血肿周围及同侧和对侧远隔区域的脑组织局部脑血  相似文献   

16.
王耀国  冯国栋  叶科军  杨杰 《新医学》2000,31(4):217-217
1引言 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并非罕见,但文献报道少见。尽管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可逆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亦能危及生命。本文就两院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并发低钠血症的脑出血56例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 男32例,女24例,年龄48岁至68岁,中位年龄5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8例,糖尿病史2例,脑出血史3例,脑梗死史5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8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5例,原发脑室出血4例,其它部位出血破入脑室45例,中线结构移位 47例。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早期胃肠功能保护、预防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脑出血的患者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脑出血病例在急性期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脑出血病变特点。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脑出血病变部位、脑出血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状况及发病时血压、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病变的部位及出血量大小以及是否破入脑室与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脑出血病变更重,死亡率明显升高,预后不良,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进行胃肠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43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间多在病后1周,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及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脑组织中线移位和血肿破入脑室(P<0.01);结论: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997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经颅脑CT证实的脑出血183例。其中破入脑室者70例,占总数的38.3%。为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和预后,对继发性脑室出血(以下称观察组)和未破入脑室的脑出血(以下称对照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相关因素,提出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模型,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血肿吸收的速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血肿吸收慢组(R〈0.67 ml/d)、血肿吸收快组(R≥0.67 ml/d),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与血肿吸收速度显著相关:年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出血体积、出血部位、破入脑室、中线移位、Glasgow 昏迷指数、NIHSS评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体积、Glasgow昏迷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肿吸收速度明显相关。进而,构建血肿吸收速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吸收慢(R〈0.67 ml/d)敏感性88.2%,特异性89.8%。结论出血体积、Glasgow昏迷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快慢,该预测模型对于急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