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新型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许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的号召,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等各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和实践.本文以临汾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从海绵城市建设以年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分析,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案例经验.  相似文献   

2.
雨洪资源利用是预防城市洪涝灾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条科学、经济、必要的途径。以郑州市雨洪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累积距平法根据郑州市1951—2017年的降水资料对郑州市降水特性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郑州市2001—2017年的径流资料对郑州市径流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综合径流系数法、经验公式法、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对比分析郑州市雨洪资源的利用潜力。计算结果表明,郑州市雨洪资源的利用潜力约为6.85亿m~3,可用量约为2.41亿m~3,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潜力评估方法及地下排水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城市洪涝背景下的地区海绵城市潜力评估方法,从海绵城市最具相关的降雨量、水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绿地4个方面展开,构建海绵城市潜力指标体系,以国家级天府新区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卫星图像识别等方法对地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研究,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法对天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潜力定量评价,并给出各区县海绵城市潜力指数排名,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研发新型排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对比可发现从降雨量、水污染、洪涝灾害和生态绿地等4个方面评价地区海绵城市潜力结果较为客观;双流片区指标向量与理想指标向量关联度最小,是天府新区中最具有海绵城市建设潜力的地区;研发的地下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内涝、水质和管网压力等问题,所提出的海绵城市潜力方法和地下排水系统可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保证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落地生根,测算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必要措施。针对现有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下垫面分类体系,构建了适合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城市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洪潮遭遇等特点,对不同潮位影响下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以下渗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在不同重现期暴雨及不同潮水位共同作用下的失效规律,由此给出该类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实施的优先度.以三亚市某排水片区为例,对5种典型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选址,基于SUSTAIN对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的径流量控制及污染物削减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对低影响开发组合措施的实施率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低影响开发措施对该排水区径流控制率贡献排序以及对TSS、TN、TP削减率的排序.最后,以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率为约束,以成本-效益为目标,确定了低影响开发优化方案,本文对沿海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研究海绵理念公园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初步选取41项效益指标,为保证选取指标的典型代表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利用问卷调查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初步指标进行二次筛选,筛选过程中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对问卷调查结果回收率计算,结果表明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并确立20项指标作为最终评价指标。然后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设置权重,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最终完成海绵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7.
为给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定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并对主城区下垫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6.76 mm、17.43 mm和21.22mm.设计降雨量为21.22mm时,海绵城市建设可实现对全年87.14%的降雨场次地表径流有效控制的目标.主城区中,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的不透水地表面积为90%左右,城市内涝的风险和促渗难度较大.结合西安市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条件,建议建立连续渗透体系;对既有街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优先从公园绿地海绵化入手.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引起了一系列内涝、干旱、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发展和建设海绵城市是我国当下的基本国策。而低影响开发措施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技术,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文章阐述了低影响开发中的渗透设施、传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储存与再利用设施的构造特点、作用及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议,为今后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张家口市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地面硬化、径流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张家口市31年日降雨量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符合对数关系,相关性高达0.9834,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得出径流污染控制量的最佳设计降雨量为16~18mm.同时通过张家口市9年内建设用地的变化,分析径流污染控制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张家口市雨水径流控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中国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总结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与教训,结合政策文件和工程案例,论述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创新成果.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建市级、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和设立院士工作站;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和标准的制订等内容;技术创新主要讨论了海绵城市设施创新和海绵介质土创新.考虑到海绵城市设施的应用范围,分别介绍了适用于建筑小区、城市道路、地铁车辆段和城市更新项目的创新型海绵城市设施案例.这些案例包括深圳大学土木结构实验楼海绵城市设施、南山区登良路海绵城市设施、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海绵城市设施,以及光明区甲子塘村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海绵城市设施.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商品与质量》2022,(3):103-105
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城市建设概念,主要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把多余的水分储存起来,并在缺水之时以备不时之需.在城市建设中采取这一举措,可以有效规避内涝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有效减轻干旱情况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选择海绵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重要程度,全方位解析海绵城市建设与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昌水专学报》2016,(6):66-71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对照中央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但就推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区县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矛盾冲突不断。以重庆万盛地区为例,在梳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推进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区县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的资金缺口压力大、实际成效有偏差、社会矛盾复杂化、部门协调困难大等方面的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从创新运营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社会引导等方面入手,提出化解区县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各类经济社会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区县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中国颁布施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并设立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基于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结果表明:“海绵体”的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有原生“海绵体”的保护、遭到破坏“海绵体”的修护和恢复、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海绵体”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的确定。最后,分析了河南省鹤壁市黑臭水体整治修复、吉林省白城市低影响开发方案和重庆市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实例,验证了城市“海绵体”开发建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现状,构建 5 项一级指标和 21 项二级指标的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 合赋权法为评价指标赋权,将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耦合,对海绵城市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表征该 方法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梳理黄土水分入渗规律、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趋势和不足,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安全有效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旺盛但科技支撑薄弱; 海绵设施“渗、滞、蓄”功能需求与黄土的水敏性和湿陷性矛盾突出; 海绵城市建设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规划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海绵城市开发质量,当前面对的挑战体现在:差异化地层条件、渗流边界和应用场景下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套技术研发; 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理论构建; 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法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而城市水资源又相对缺乏的现状,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逐渐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齐山大道南段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例,研究在道路建设领域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施雨水源头、客水、末端和大排水综合控制方案,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内涝、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绵城市源头设施作为城市降雨径流控制的有效举措,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生命周期视角量化分析海绵城市源头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经济影响与效益,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全面的依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综述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关于源头设施生命周期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源头设施建设阶段会产生较高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成本,但运行阶段会产生较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环境影响类别和设施种类单一、研究范围比较小及对环境与经济综合影响研究较少。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源头设施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海绵城市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京沪高速公路沧州段对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京沪高速公路沧州段通车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评价,不仅局限于对运输效益的评价,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定性、定量2个角度对周边地区社会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功能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给出了定量结果,该段高速公路运营期间时间节约效益约40亿元人民币,按照“有无对比法”计算的拉动效益至2020年达到6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的城市灾害,正深刻挑战城市的韧性,城市内涝和雨洪管理同样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城市挑战,国际上提出以弹性城市为核心展开研究以及区域性的规划设施建设,我国于同期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的思路。研究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内涝问题,解析其出现的原因,调研国家政策发展脉络及地方城市的先行实践,将有助于为我国弹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