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诱导组织细胞生长及转化作用。为了探讨TGF-β1在尖锐湿疣(CA)发病中致细胞增生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TGF-β1的原位表达,并以20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包括sTNF-R1(p55)和sTNF-R2(p75)两种类型,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是能拮抗、抑制TNF的生物学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功能调节因子。为探讨他们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sTNF-R1、sTNF-R2和TGF-β1水平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3.
斑秃464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斑秃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进行验证,同时检测Th17型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以探索Th17细胞在斑秃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斑秃患者血清中Th1、Th2和Th17代表性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IL-4、IL-6、TGF-β和IL-17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斑秃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升高,且在活动期、重型、病程长的患者中最高;IL-4/IFN-γ比值在活动期、重型、病程长的患者中最低,但IL-4绝对值最高;斑秃患者IL-17水平低于正常人,但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表现出优势,同时IL-6和TGF-β水平升高.结论:斑秃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h2细胞对Th1细胞起一定的拮抗作用,增多的IFN-γ可能抑制IL-17的产生,但IL-6和TGF-β水平升高说明有刺激Th17细胞分化,产生IL-17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原位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在哺乳类中主要有TGF-β1、TGF-β2和TGF-β3三种异构体,与受体结合后能够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促进细胞间质的形成和调控免疫反应[1],但主要是一种负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银屑病皮损和非皮损处TGF-βs(TGF-β1、TGF-β2、TGF-β3)的原位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TGF-βs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发疾病     
20 0 0 2 6 55 斑秃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1水平与脱发面积关系的观察 /刘国英 (浙江医大一附院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0 ,33(1) .- 4 6应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斑秃患者和正常对照各 30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 Gemzyne公司 )。结果 :斑秃患者血清 TGF- 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且其水平同脱发面积呈正相关。提示 TGF- β1与斑秃的发生及发展有关。TGF- β是一组多肽分子组成的大家族 ,参与免疫调节等生物活动 ,TGF- β族中有 TGF- β1、β2 及 β3 三种形式 ,存在于真皮乳头及…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代表,众多的研究表明[1~6],SLE的发生、发展及其免疫学改变与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缺陷有关,狼疮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水平明显升高[3].因此,我们测定了63例SLE患者血清的sFas水平,并对其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NF)Ⅰ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构建NFⅠ-C基因慢病毒载体并且确定慢病毒转染成纤维细胞最佳条件,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PDGF对经NFⅠ-C基因病毒转染后成纤维细胞的TGF-β1及其受体Ⅱ(T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结果:(1)NFⅠ-C慢病毒载体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值为50;(2)皮肤成纤维细胞经NFⅠ-C慢病毒转染后NFⅠ-C蛋白的表达较非病毒转染细胞显著升高(P0.05);(3)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PDGF共同培养48 h后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显著升高(P0.05);(4)皮肤成纤维细胞经NFⅠ-C慢病毒转染后与PDGF共同培养后48 h后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空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增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和TGF-β受体Ⅱ的表达,而NFⅠ-C表达增加可抑制PDGF增强TβRⅡ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佐剂的十预对寻常型天疱疮抗原ECl-2表位抗体亚型转换的影响。方法 完全弗氏佐剂(CFA)或铝[Al(OH)3]佐剂联合重组天疱疮抗原(PVA)ECl-2融合蛋白,分别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免疫后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型别,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及新生鼠皮肤的体外培养,观察抗血清同抗原的亲和力及其致病作用。结果 免疫后经细胞因子检测发现,CFA组小鼠IFN-γ、Th1型细胞因子增高;Al(OH)3组则以IL-4、Th2型细胞因子增高为主。两组小鼠均有特异性的抗ECl-2 IgG型抗体产生,但其亚型不同,CFA组以IgG2a为主,而Al(OH)3组则仅表达IgGl。CFA组小鼠血清IIF示弱的荧光沉积,体外实验示轻度棘层松解;而Al(OH)3组则表现为明亮的荧光沉积,体外实验出现表皮内水疱。结论 不同免疫佐剂直接影响寻常型天疱疮抗原ECl-2表位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及对血清TNF-α、TGF-β1和IL-12的影响。方法:84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白芍总苷及复方甘草酸苷,局部外用倍他米松溶液,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外用药物,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TGF-β1及IL-12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NF-α、TGF-β1及IL-1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针灸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对卵巢功能减退(DOR)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灌胃法复制DOR模型,温针灸给予关元、气海、中极及双侧肾俞治疗14 d后,采用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及HE染色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和卵巢组织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TGF-β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TGF-β1/Smads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经温针灸治疗后,DOR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著降低,卵巢内成熟卵泡数显著增多(P<0.05);血清中E2、AMH水平显著增加,LH、FSH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著上调了卵巢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及p-Smad2/Smad2、p-Smad3/Smad3比值,下调了Smad7的蛋白表达(P<0.05);同时显著...  相似文献   

11.
Th17细胞不同于Th1、Th2细胞.它由记忆CD4+T细胞、初始T细胞等在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IL-1β或IL-23的作用下分化而来的.成熟的Th17细胞分泌IL-17、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疾病、宿主防御、炎症、肿瘤、移植物排斥等多种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概述Th17细胞的分化、相关细胞因子,以及在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Abstract:
Th17 cells are different from Th1 and Th2 cells. They are differentiated from memory CD4+T cells and naive T cells induced by interleukin (IL)-6,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3, IL-1β or IL-23.Mature Th17 cells can secrete many cytokines, such as IL-17, IL-22, etc,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host defense, inflammatory diseases, tumors an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ed cytokines of Th17 cells as well as their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kin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配体和可溶性Fa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及可溶性Fas(sFas)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上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sFas的含量。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的表达(43.45%)较正常人(58.30%)显著降低(P<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L的表达(58.40%)亦较正常人(64.65%)显著降低(P<0.05);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Fas水平(3.95±3.23μg/L)较正常人(1.51±0.71μg/L)明显增高(P<0.01),散发型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sFas水平(5.55±4.82μg/L)明显高于稳定期(2.94±2.29μg/L)(P<0.05),治疗后血清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FasL及循环sFas的表达均有异常,淋巴细胞Fas/FasL异常表达及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白癜风的免疫异常及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是机体内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细胞分裂、分化的最终结局。在维持体内组织器官更新修复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各种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将影响细胞凋亡过程,如细胞因子具有诱导、促进和调节细胞凋亡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表皮角朊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有关。IFN-γ是由T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产生的,是具有多功能的淋巴因子,如抗病毒、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1]。IFN-γ与细胞表面高亲合受体结合导致特殊蛋白激酶活化、磷酸化、潜在胞质蛋白激活和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及CD105的基因(mRNA)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抽提皮肤组织中的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TGF-β1及TGF-βRⅡmRNA的表达均低于非皮损组织及正常人(P<0.05);非皮损组织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银屑病皮损组织CD105的mRNA表达量高于非皮损组及正常人(P<0.05);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比较P>0.05。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TGF-β1及TGF-βRⅡ表达降低和CD105的表达上调可能与银屑病的表皮过度增殖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硬皮病患者皮损转化生长因子β1、β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β2mRNA的原位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TGF-β1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2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与对照组相近(P>0.05);硬皮病皮损中TGF-β1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TGF-β2mRNA(P<0.05).结论 TGF-β1mRNA在硬皮病皮损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在硬皮病病理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斑秃作为一种多因素促成的毛囊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研究,且数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在斑秃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也有研究表明,斑秃发病中还有更多机制存在,其中IFN-γ诱导单核因子(MIG)、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B 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以及应激激素也参与了其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该文就几种细胞因子及相关递质在斑秃发病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麻风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测定麻风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目的是研究血清β2M与麻风发病、患病类型及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斑秃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斑秃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和血清TGF-β1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重型患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与局限型患者组(P<0.01),局限型患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血清中TGF-β1含量均与SAL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6,-0.471;P均<0.01),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与血清中TGF-β1呈一定相关性,且两者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TGF-β1表达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效应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RGH患者和3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转录因子Foxp3及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基因(GITR)、程序性死亡1(PD-1)等抑制性膜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从外周血中分选出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经体外刺激后分析胞内分泌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细胞数.结果 RGH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CD4+CD25+T细胞表面抑制性膜分子CTLA-4、GITR、PD-1表达明显增强(P分别<0.001、<0.001及<0.01),胞内IL-10和TGF-β阳性细胞增多(P值分别<0.01及<0.001).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诱导CD4+CD25+Treg细胞活化增殖,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s)属于树突状细胞系统中的独特类型,是表皮惟一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论述了LCs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Langerin(CD207)不仅参与伯贝克颗粒(Birbeck)形成,也具有抵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LCs发育和功能维持的关键因子,直接影响表皮LCs的生成。E-钙黏蛋白是LCs的表皮黏合剂,参与LCs迁移和表皮免疫调节。白细胞介素(IL)-34和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参与炎症损伤后LCs再生,与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receptor1,CSFR1)结合后影响LCs生物学状态。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和IRF8参与前体细胞向LCs的分化过程。LCs活化T淋巴细胞依赖于相关细胞因子的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