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与毒素的结合物——免疫毒素,也称免疫导向毒素,既有单克隆抗体的识别功能,又有毒素的杀伤功能,并且能专一性地杀伤靶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本文报道了IgM型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LAC_(122))与蓖麻毒素A链(RTA)交联后,在体外对瘤或非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和对荷SPC-A瘤裸鼠模型的实验洽疗。  相似文献   

2.
 免疫毒素(Immunotoxin, IT)是一种由单克隆抗体(McAb)和蛋白质性毒素偶联而成的大分子药物.该抗体将毒素特异地导向肿瘤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体相结合而使毒素进入靶细胞,并不可逆阻断主要代谢过程而使之死亡.  相似文献   

3.
刘永丰  陆士中 《肿瘤》1995,15(2):114-115,117
免疫毒素临床应用研究刘永丰,陆士中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是一种由单克隆抗体(McAb)与蛋白质性毒素(如蓖麻毒素、相思豆毒素、白喉毒素和绿脓杆菌外毒素等)偶联而成的大分子药物。该抗体将毒素特异性导向肿瘤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抗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与毒素、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或光敏物质交联形成的结合物已经应用于许多动物模型的肿瘤导向治疗,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已经建立的肿瘤显示良好的疗效。本文报道用~(131)I—MC_3对裸鼠载入肠癌进行实验性治疗结  相似文献   

5.
许多生物体可产生毒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可引起从代谢异常到迅速杀死细胞等一系列有害变化。特别是假单胞菌外毒素(PE)、白喉毒素(DT)及蓖麻毒素(ricin)这类蛋白毒素,属于最有效的细胞杀伤剂,只要一个毒素分子进入癌细胞的胞浆中,就足以杀死细胞,故可用于治疗癌症。为达到治疗目的,须把这些毒素导向癌细胞表面的特定位置,使其内陷入细胞,最终进入细胞浆。此过程通过排除与毒素受体的结合,将毒素的杀细胞活性重新导向癌细胞上的受体或抗原,从而杀死癌细胞。通常将毒素与细胞结合蛋白如单克隆抗体或生长因子偶合,形成的结合物可选择性结合并杀死癌细胞,正常细胞因不能与这  相似文献   

6.
抗镰刀菌T_2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曲平,夏求洁,孙宗棠用镰刀菌T2毒素牛清蛋白复合物免疫BALB/C小鼠,加强免疫前取少量尾静脉血,用3H标记的镰刀菌毒素T2藉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抗体水平。然后选择免疫反应性强的小鼠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后第4天按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免疫毒素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主要原因为常规治疗方法的失败,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效果也令人失望。据报道,免疫毒素可以对抗大部分人类常见的肿瘤,在体外培养、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有效的选择性肿瘤细胞毒作用。一、毒素的结构与作用毒素蛋白具有抑制靶细胞蛋白合成的功能,较常见的有白喉毒素(DTX)、假单胞菌外毒素(PE)和蓖麻毒素。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消化系肿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克隆抗体导向核素、药物、毒素、脂质体、生物反应调节因子等治疗消化系肿瘤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满意结果,在临床试用中也获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具体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治疗消化系肿瘤的现状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体作药物载体治疗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特异性抗体可能作为某些细胞抑制药物,毒素和同位素的理想载体分子使用。从单克隆抗体获得的成就,令人联想到异种(hetero-)抗体所存在的一些困难,正由于这些困难,使后者一直不能进入临床治疗。单克隆抗肿瘤抗体作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异性载体使用,已为特定的诊断应用提供了有用的临床资料,作毒素载体分子使用的单克隆抗体,虽在动物模型中已被证实了它有抗肿瘤功效,但还没有使用于临床.人们正广泛讨论着它在体内的应用问题,并也提出了可望解决的若干方件]  相似文献   

10.
肿瘤导向治疗仍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联接后能选择性地定向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导向治疗对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灶的跟踪治疗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单克隆抗体为构成基础的破坏癌细胞的药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治疗形式进展的理论基础是选择与肿瘤细胞密切相关的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精选靶分子的绝对特异性。放射性核素作为抗体连接细胞毒性剂的一个优点是它们不但能把射线传递到所粘附的细胞,而且也传递到邻近恶性细胞,而大多数其他毒素和药物需要在各个细胞中沉积或内在化而产生细胞毒性活性。放射免疫疗法(RAIT)现已在遍及北美和欧洲的大约50个研究中心的临床治  相似文献   

12.
免疫毒素由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或生长因子与具有杀伤作用的毒素分子通过化学交联构建而成.它通过抑制癌细胞的蛋白合成或促进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毒性强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进入临床应用还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伏马毒素B1 (fumonisin B1,FB1),制备抗FB1的单克隆抗体并利用该抗体研制基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检测试剂盒。方法:在建立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的基础上,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法生产大量腹水,经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透析后得到单克隆抗体,利用所得抗体建立间接竞争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试剂盒并优化各参数:线性范围、检出限及与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s,AFB1)、呕吐毒素 (deoxynivalenol,DON)和载体蛋白BSA等的交叉反应性;对试剂盒稳定性采用37 ℃破坏实验;采用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试验确定回收率;对19份样品及FB1玉米盲样进行检测,并同时用市售ELISA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所研制试剂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 ng/mL,检测线性范围为2~512 ng/mL,线性方程为Y=-0.644X+12.872 (R2=0.998),50%抑制浓度为10.07 ng/mL,加标提取后,玉米样品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在78.32%~116.76%之间,与AFB1、DON和BSA均无交叉反应性,试剂盒常温下可保存315 d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敏感检测FB1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4.
蓖麻毒素和相思豆素均为由 A、B 两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糖蛋白,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如以单克隆抗体与其 A 链相交联形成免疫毒素,则可替代 B链与靶细胞的结合,既可保持毒素原有的杀伤能力,又可解决非特异性作用问题。本文对植物毒素及其免疫毒素的抗肿瘤研究动态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甄永芳 《癌症》1990,9(3):246-247,234
近年来由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利用单抗作为导向载体把杀伤肿瘤细胞的物质输送到肿瘤部位,有可能提高治疗效果。目前用作“弹头”的物质有3类,即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和毒素。标记放射性核素的单抗称为放射免疫偶联物(radioimmunoconjug-  相似文献   

16.
继 Kohler 和 Milstein 报道杂交瘤技术以后,以单克隆抗体作为新型试剂诊治恶性肿瘤,逐渐为人们接受。可以期望,利用这些新免疫制剂对特异性纯净抗原的作用,可产生出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治疗癌症的高度特异性方法。但因识别特异性肿瘤靶抗原很困难,所以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尽管单克隆抗体缺乏绝对的靶抗原特异性,但作为毒素、药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载体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一些进展。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恶性 T 和 B 淋巴细胞产生的独特型抗原,可作为正常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必要组成成分,故在肿瘤相关抗原的研究中可为例外。因此,免疫球蛋白表面的独特型和 T 细胞受体  相似文献   

17.
导向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某种特异性抗体为载体,将放射性核素、细胞毒性药物毒素带到病灶处,特异地杀伤靶细胞,这种细胞毒性物质一抗体结合物称之为导向药物。导向药物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短短10余年中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单克隆抗体标记物的肿瘤定位及组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肿瘤治疗的焦点之一是靶向运送,其可使抗癌制剂靶向运送到作用部位,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治疗,其中免疫交联剂可以将抗体靶向性和所交联物质的治疗作用联系起来,达到靶向和(或)协同作用。当前主要的免疫交联剂有抗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物质及纳米物质等交联,展现了较好的肿瘤治疗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免疫交联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肿瘤治疗的焦点之一是靶向运送,其可使抗癌制剂靶向运送到作用部位,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治疗,其中免疫交联剂可以将抗体靶向性和所交联物质的治疗作用联系起来,达到靶向和(或)协同作用。当前主要的免疫交联剂有抗体与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物质及纳米物质等交联,展现了较好的肿瘤治疗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用于肿瘤的治疗,原理是基于单抗可特异性地与肿瘤相关抗原结合,通过引异免疫反应或是将毒素、药物、同位素等转移至肿瘤细胞发挥治疗作用,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少。最初的抗体治疗采用免疫球蛋白IgG分子,而后免疫球蛋白的一些分子部分,如F(ab')_2、Fab'、sFv等亦用于免疫治疗。F(ab')_2与Fab'并不含有Fc分子连接的主要部分,但含有完整的免疫球蛋白结合部位。sFv分子含有结合部分的轻、重链,由短小连接物相联。这些分子均可通过改造而附着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同位素甚至基因,由此扩大这种载运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还研制出双相抗体是由2个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