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概括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不少有关生产力的精辟论述。本文想对《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资本论》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的同志说,马克思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这种解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第一,把这段话里的“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就会使这句话变得文理不通、不合逻辑。且马克思紧接着  相似文献   

2.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论争已有几十年了。争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一句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8页)1982年第7期《江汉论坛》刊载了许精德同志的文章《对<资本论>中一句译文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对这句话又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这句话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应译为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依然是批判当代 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研究和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11页)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主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但人们对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什么,分歧很大,而争论的焦点是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观点:(1)指生产力;(2)指生产关系;(3)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4)指社会经济形态,等等.实际上,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不同地方,运用的角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他最后亲自修订的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这两个概念的运用比较严谨,但在不同地方,使用的含义也不尽一致.所以,为了弄清楚“资本主义方式”在序言中的含义,必须对它进行综合考察.“资本主义主产方式”是个复合概念,“资本主义”对“生产方式”起到了定性、限制范围的作用《资本论》中还用“传统的”、“现代的”、“物质的”、“社会的”、“旧的”、“新的”等词对“生产方式”进行限定),使“生产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具体的、历史的规定性.根据笔者对马克思有关书籍的考证,笔者把《资本论》序言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释为“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的发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的著作,是他毕生研究的成果。《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资本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无疑是一部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鸿篇巨著,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解剖是全面系统、精细深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著作只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资本主义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形态毫无论及。相反,《资本论》确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我们暂且撇开马克思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借以发生的历史条件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联系考察资本主义以前的诸生产方式的某些特征不说,也撇开《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其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将两者分开单列.通过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和假象做出科学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做了深入批判.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座矗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雄伟大厦。马克思创作的《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列宁说过,“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539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出发,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运动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扫除了资产阶级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问题上所散布的重重迷  相似文献   

9.
李基固教授等主编的“普照之光的经济理论——《资本论》第二卷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一书,已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本书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究《资本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一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好书,值得一读。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大家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原理,摒弃它的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说也是适用的。马克思《资本论》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问世以后,恩格斯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资本论》在工人中传播以后,立即被称颂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当前的世界同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上述对《资本论》评价的基本精神没有过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百科全书”,《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资本论》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伟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说是意见纷纭,分歧很大。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句话的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德文版原文,这句话应作如下翻译较为合适:“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这里的变化是,把现在中译本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改译为“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为什么要这样改译呢?  相似文献   

12.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马壮昌,陈晴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末尾,有一段总结性的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述《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贯穿于其中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资本论》以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作为典型例证,在现实的经济事实层面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曾经讲过:“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11页)。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经济运动规律,而且深刻地剖析了这些经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剖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和其他一系列著作中,所论及的市场,一般是指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而垄断则被看成是一种例外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所设置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模式,本身就是以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为前提条件的。这是马克思经常运用的一种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诚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在理论上假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以纯粹的形式展开的。实际上始终只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规定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逻辑起点(即商品)。对这里的商品,学术界有的认为是简单商品,有的认为是抽象的资本主义商品,还有的认为是指商品一般(或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一般)。这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而且有的离开了《资本论》本身的研究对象去讲《资本论》逻辑起点,这种方法也不妥当。只有从《资本论》特定的研究对象出发,从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辩证性质出发,从《资本论》的科学抽象法以及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才能科学地理解这种商品的真正性质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7.
论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宋福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的积累过程时,全面分析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向更高级生产方式过渡的自然规律,最后得出结论说: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一《资本论》创作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准备创作光辉著作《资本论》,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当时,西欧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早已取得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劳动力变成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劳动力变成商品,也就出现了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