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均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化疗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mg/d)。结果:治疗组WBC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87.5%,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正常63.8%,对照组III度、IV度骨髓抑制达17.1%,治疗组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肌肉疼痛/乏力、肝损伤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2%、1.4%,对照组为19.4%、9.7%,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及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12.5%。化疗后给予脱氧核苷酸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2.1±0.4kg,对照组体重平均下降-0.3±0.1kg,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脱氧核苷酸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小板水平,增加患者体重,减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学》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化疗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加用该药,两组术后1周进行TA方案化疗,每21 d为1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化疗1周后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测定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血IL-4、IL-10水平.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56±1.78)×109/L,高于对照组的(3.51±1.5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及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39.41±2.34)%和(40.12±1.7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14±1.51)%和(25.45±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lgG、IgA、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血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升高白细胞、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放化疗顺利进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安帮  王伟  徐玲玲 《北京医学》2023,(12):1074-1078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放疗后骨髓抑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2月安徽胸科医院恶性肿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男72例,女13例,年龄36~81岁,平均(62.9±9.3)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1.2%比29.5%);治疗组治疗第2周WBC、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7.1±3.1)×109/L比(5.6±2.9)×109/L,(5.9±3.0)×109/L比(4.3±2.6)×109/L],第2周和第4周PLT低于对照组[(168.2±52.4)×109/L比(226.1±87.0)×109/L,(137.5±55.8)×109/L比(182.0±87.1)×109/L];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比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  相似文献   

5.
袁坦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23-125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PT化疗方案,于化疗前3 d给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给予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d。检测各组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例。结果:化疗后两组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治疗组白细胞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值)水平、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力状况变化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化疗产生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的协同性。方法入选92例CHB合并肝损伤患者,治疗组46例给予PEG-IFNα-2a的同时联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 mg/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6例仅给予PEG-IFNα-2a皮下注射,两组连续治疗48周后评估CHB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0.7%vs 39.2%)、HBe Ag阴转率(34.8%vs 15.2%)、HBs Ag阴转率(28.3%vs 10.8%)更高。治疗组ALT、AST、TBi L、ALP水平分别为(51.6±12.4)U/L、(51.8±12.8)U/L、(23.5±7.6)μmol/L、(87.2±24.2)U/L。对照组分别为(72.3±15.3)U/L、(70.8±13.4)U/L、(33.4±6.8)μmol/L、(158.4±28.7)U/L,即治疗组更低。另外治疗组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A/G水平分别为(76.2±9.2)g/L、(37.5±8.3)g/L、(1.8±0.3)。对照组分别为(65.2±8.2)g/L、(32.3±7.9)g/L、(1.4±0.3)。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3%。对照组发生率则分别为26.1%、23.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联合PEG-IFNα-2a具有协同性,同时可减少干扰素的血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L患者67例,其中35例在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rhIL-11 50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天,观察rhIL-11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32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组在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效率77.2%;对照组血小板自行恢复5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50±6.72)×109/L、(98.80±9.68)×109/L;对照组分别为(42.30±6.28)×109/L、(70.20±7.22)×109/L,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常见不良反应轻,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治的8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3周化疗方案联合同期调强放射治疗(IMRT),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7 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前1 d及结束后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最高等级反应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治疗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42.93±10.78)%vs (36.00±10.21)%],CD8+降低[(24.42±9.79)%vs (29.73±8.25)%),CD4+/CD8+比值升高(2.10±1.32 vs 1.38±0.83),观察组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其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增加量高于对照组[(6.65±1.34)% vs (-5.09±1.38)%、(0.56±0.15) vs (-0.57±0.16)],CD8+降低量高于对照组(-3.86±1.51)% vs (7.03±1.54)%,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虽未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但能有效激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对骨髓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参芪升白汤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规划 《中原医刊》2006,33(23):77-78
目的观察参芪升白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参芪升白汤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利可君、鲨肝醇、B族维生素治疗,均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0.6)×109/L增加到治疗后的(3.8±0.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0.6)×109/L增加到治疗后的(3.3±0.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升白汤配合化疗药物具有很好的增效减毒作用,能明显增加化疗后肿瘤患者的WBC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的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00 m L+酚妥拉明10 mg+多巴胺20 mg,静脉滴注;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100 m L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5%葡萄糖200 m L+酚妥拉明(10 mg)+多巴胺(20 mg),静脉滴注。治疗周期为15 d。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指标[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0%(21/50)、62.0%(31/50)和80.0%(40/50),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0.05)。治疗后观察B组患者WBC、CRP及PCT水平分别为(10.0±3.1)×109/L、(20±6)mg/L、(0.23±0.11)μg/L,且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8)×109/L、(61±8)mg/L、(0.71±0.19)μg/L]和观察A组[(17.6±2.2)×109/L、(61±9)mg/L、(0.69±0.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LT和LVEF水平显著上升,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A组PLT和LVEF水平为(160±45)×109/L、(57±5%),观察B组分别为(201±50)×109/L、(6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8±36)×109/L、(54±4)%],且观察B组显著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Fib、D-二聚体水平为(3.9±0.9)g/L、(1.2±0.8)mg/L,观察B组分别为(3.2±1.0)g/L、(0.7±0.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9)g/L、(1.6±0.6)mg/L],且观察B组显著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AECOPD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炎症、凝血功能及心脏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常规疗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封三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2HRZE/4HR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3±0.12)%、(0.28±0.08)%、(1.43±0.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9±0.11)%、(0.21±0.07)%、(1.65±0.4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22±0.41)g/L、(12.13±2.25)g/L、(1.12±0.3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61±0.64)g/L、(14.75±2.34)g/L、(1.27±0.20)g/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和顺铂(FP)联合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F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时间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分别为(72.2±4.1)分、(72.4±4.4)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3±1.9)×109/L、(6.1±2.2)×109/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分别升高至(85.3±5.0)分、(79.3±5.2)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减少至(5.0±1.6)×109/L、(3.1±1.3)×109/L,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与KPS评分,抑制白细胞减少,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27例肿瘤化疗病人接受胸腺肽治疗,化疗前1-4天胸腺肽100mg 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1-4天,同样剂量的胸腺肽静脉滴注.对照组29例病人化疗前后均未予胸腺肽治疗.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化疗后WBC下降最低值均数为3.13±0.54×109/L,ANC下降的最低值均数为1.82±0.73×109/L.对照组29例病人化疗后WBC下降最低值均数为2.18±0.64,ANC下降的最低值均数为1.31±0.51×109/L.两组比较P<0.05.结论胸腺肽对肿瘤化疗病人的骨髓抑制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后的生白细胞疗效.方法 选择61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标准的DA或IA方案或HA方案化疗,化疗前后2组均给予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并于白细胞总数低于1.0×109/L给予rhG-CSF.治疗组31例于化疗结束后24 h给予地榆升白片300 mg,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鲨肝醇100 mg,3次/d.观察2组患者的白细胞变化、感染的发生率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最低点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8±0.1) vs (0.6±0.5)×109/L,t=2.1830,P<0.05],经过骨髓抑制最低点后治疗组白细胞各时段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0% vs 46.7,x2=4.037,P<0.05),2组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AML化疗后rh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促进骨髓造血恢复速度快,能减少因白细胞减少所致感染相关并发症,有效预防化疗中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情况,其中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39例为治疗组,单纯GP方案治疗37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6.67%、54.05%(χ2=6.48,P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2.58±0.15vs3.76±0.23,P0.05)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治疗后CD4/CD8比值降低(2.38±0.12vs1.76±0.32,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反应及白细胞减少情况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肺癌化疗有效率、减轻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及白细胞减少、降低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不同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γ干扰素组,每组均包括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63.00±576.50)×109/Lvs(754.50±459.43)×109/L,(1176.00±345.60)×109/Lvs(464.81±238.02)×109/L和(1135.00±272.70)×109/Lvs(438.64±148.87)×109/L,总有效率分别为70%、80.0%和100%(P<0.01)。对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1例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PT患者,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的结直肠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一个治疗周期为14 d,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38~76岁,平均(53.0±1.8)岁。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71.43%比48.78%),生活质量评价各维度水平较高,CD3+[(58.97±4.98)%比(51.22±4.13)%]、CD4+[(41.25±4.12)%比(34.42±3.86)%]、CD4+/CD8+[(1.62±0.21)%比(1.11±0.12)%]较高、CD8+值较低[(25.42±2.05)%比(29.31±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西药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800mg/次,1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玉屏风颗粒,1次5g,1天3次,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IgE、CD3+、CD4+、CD8+、CD4+/CD8+、IL-6、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IgE、CD3+和CD4+/CD8+含量分别为(1.80±0.57)g/L、(13.08±4.87)g/L、(1.74±0.33)g/L、(19.68±3.21)g/L、(69.62±13.21)%、(1.41±0.43),对照组分别为(1.49±0.40)g/L、(10.70±5.03)g/L、(1.30±0.19)g/L、(16.91±5.51)g/L、(61.78±11.31)%、(1.22±0.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IL-6和TNF-α含量分别为(31.62±4.27)%、(8.86±1.17)pg/mL、(8.74±1.12)pg/mL,对照组分别为(35.67±4.52)%、(13.53±3.31)pg/mL、(13.65±2.11)pg/m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探讨脐血输往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骨髓仰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设治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采用柔红霉素(D)、阿糖脑苷(A)、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标准剂量化疗至骨髓抑制,外周血WBC≤1.0×109/L,BPC≤200×109/L时输注脐血,总量平均(8±4)个(每个脐血60~120ml),rhG-CSF按5μg·kg-1·d-1同时应用,隔日检查血象,当WBC≥3.5×109/L,BPV≥50×109/L或化疗后7d作骨髓象复查直至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结果:至骨髓增生活跃需要时间,治疗组(9±2.0)d,对照组(20±6.7)d(t=4.148,P<0.001),感染发生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0%、100%,对照组86.6%、60%;感染持续时间分别为(11.45±4.6)d,(20.9±6.79)d(t=4.97.P<0.001);白血病缓解率分别为75%、40%(X2=4.375,P<0.05)。提示:AML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予脐血输注联合应用rhG-CSF可有效缩短骨髓抑制期,是良好的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