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监狱警察工作倦怠与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心理脱离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内5所监狱的监狱警察253人(男186人,女67人),使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分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心理脱离问卷(PDQ)进行调查。结果:监狱警察MBI-GS总分及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得分与SWLS得分均呈负相关(r=-0.41、-0.38、-0.36、-0.21,均P0.001);PDQ得分与MBI-GS总分及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1、-0.31,均P0.001),而与SWLS得分正相关(r=0.22,P0.001)。心理脱离在工作倦怠和生活满意度中起调节作用(β=0.58,P0.001)。结论:工作倦怠可能会降低监狱警察生活满意度,心理脱离可以调节工作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贫困和希望感的关系。方法:在湖南、贵州和云南3个省份选取792名留守农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扶贫标准将留守农民其分为非贫困组(n=359,个人年收入≥2300元)和贫困组(n=433,个人年收入2300元),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成人特质希望量表(ADHS)测查留守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希望感。结果:非贫困留守农民SWLS、ADHS得分均高于贫困留守农民[(19.3±3.2)vs.(17.8±3.3),(22.2±2.9)vs.(21.0±3.8);均P0.001]。非贫困留守农民和贫困留守农民的SWLS得分与ADHS总分及动力思维、路径思维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48,均P0.01)。贫困状况通过希望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起负向作用。结论:留守农民生活满意度与贫困关系密切,希望感在贫困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估。结果:PCL-C得分显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阳性率为32.7%;HSCL-25得分显示焦虑症状的阳性率为53.3%,抑郁症状的阳性率为47.1%。女性、藏族、低文化水平幸存者有较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PANAS的NA得分与PCL-C得分、HSCL-25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得分正相关(β=0.59、0.62、0.59,P0.05),与SWLS得分负相关(β=-0.15,P0.05);PANAS的PA得分与HSCL-25的焦虑量表得分负相关(β=-0.18,P0.05),与抑郁量表、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38,P0.05)。年龄与PCL-C、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12,P0.05)。女性的PCL-C和焦虑量表得分较高(β=0.11、0.11,P0.05),藏族人群SWLS得分较高(β=0.16,P0.05)。结论:玉树灾后幸存者的消极情感可能是发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且对幸存者的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积极情感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并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慈善行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方法:选取某校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194名,使用"囚徒困境"任务(测查慈善行为倾向)和捐款实验(测查实际捐款额)评估慈善行为、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估生活满意度。采用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慈善行为倾向、捐款额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大学生慈善行为倾向评分与SWLS评分呈正相关(r=0.22,P0.05),捐款额与SWLS评分呈正相关(r=0.21,P0.05);生活满意度与慈善行为倾向、捐款额均有正向关联(β=0.21、0.19,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生活满意度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做出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高校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456人,用学习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分别测量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学习倦怠得分与PPQ、PSSS、SWLS得分均呈负相关(r=-0.14~-0.22,均P0.01),PPQ、PSSS、SWL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9~0.44,均P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PPQ得分在学习倦怠与SWLS得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41.67%;PSSS得分在学习倦怠与SWLS得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3,占总效应的25%;PPQ、PSSS得分在学习倦怠与SWLS得分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1,占总效应的8.33%。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可以分别通过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香港大学生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香港某大学生153名。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社会支持量表(SSQ)测查。结果:女生SSQ得分高于男生,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的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低于男生。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SSQ、SWLS得分呈负相关(r=-0.69,-0.22,-0.24,-0.29;P<0.05),SSQ得分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r=0.28;P<0.05)。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有部分中介效应(△R2=0.15,P<0.01)。结论:大学生的情侣依恋与其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并通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间接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对147名留守妇女施测。结果:(1)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妇女在躯体功能(F=7.069,P0.01)、肌体疼痛(F=3.175,P0.05)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拥有不同子女数量的留守妇女在躯体功能(F=4.158,P0.05)、生理健康(F=3.863,P0.05)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留守妇女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2,P0.05),留守妇女家庭功能和生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结论 :(1)年龄是影响留守妇女的躯体功能的重要因素,50岁以上留守妇女的躯体受限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留守妇女;(2)子女数量对留守妇女的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3)家庭功能得分越低,家庭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生活水平不同的初中生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和自尊水平以及两者关系。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5所初中学校的预备班到初二学生中取样1059名,采用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问卷、自尊量表(SES)、系统家庭动力学问卷(SSFD)评定自尊和系统家庭动力学水平,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主观家庭生活水平的初中生评定结果。采用相关、逐步回归、AMOS结构方程等建立模型,分析系统家庭动力学与自尊的关系。结果:相对于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差的初中生,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初中生有较高的SES得分和较低的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疾病逻辑得分(均P0.05)。在总样本中,自尊得分与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系统逻辑得分、疾病观念得分均呈负相关(r=-0.41~-0.12,P0.01);除系统逻辑得分与疾病观念得分呈负相关(r=-0.18,P0.01)以外,SSFD的4个维度得分之间均为正相关(r=0.15~0.51,P0.01);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对自尊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9、-0.23,均P0.01)。以上的关系也存在于不同主观家庭生活水平分组中。结论: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初中生有比较好的自尊和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初中生的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可以预测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在老年人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为研究老年人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方法:在辽宁省锦州市、大连市和沈阳市选取社区老年人1032人[年龄60~97岁,平均年龄(73±8)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样本,样本1(n=517)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n=515)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指数量表(WHO-5)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来检验效标效度。间隔两周随机选取65人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7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8.421,CFI=0.885,GFI=0.846,NFI=0.872,TLI=0.864,RM SEA=0.120);WEM WBS中文版总分与WHO-5得分、SWLS得分呈正相关(r=0.78、0.54,均P0.01),与CES-D得分呈负相关(r=-0.46,P0.01)。总量表Cronbachα为0.93,重测信度为0.79(P0.01)。结论: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中文版用于测评老年人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心理弹性在神经质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一至大四学生412人,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的神经质分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自我韧性量表(ER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分别测量大学生的神经质、正念、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结果:神经质得分与MAAS、ERS、SWLS得分均呈负相关(r=-0.29~-0.38,均P0.01),M AAS、ERS、SWL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0.41,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神经质不仅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而且通过正念与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09,占总效应的25.27%;正念-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6,占总效应的15.32%。结论:神经质通过两条通径影响生活满意度,一条是神经质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另一条是神经质通过正念、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45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43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研究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062,P0.01)。高水平家庭支持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中间水平、低水平家庭支持患者(F=36.650,P0.01),中间水平家庭支持患者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低水平家庭支持患者(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进入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β=0.295,P0.01)。结论: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生活满意度较低,家庭支持对外科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和工作-家庭平衡的关系及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区3所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377名,采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WFBS)、任务负荷指数量表(NASA-TLX)、组织支持感量表(POSS)、工作支持问卷(PW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家庭支持维度进行调查。结果:WFBS总均分为(18.4±3.8)。WFBS得分与NASA-TLX得分呈负相关(r=-0.26,P <0.01),而与POSS、PWSQ、家庭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38~0.41,均P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OSS得分(β=0.09,P <0.01)和家庭支持得分(β=0.08,P <0.01)能调节NASA-TLX得分和WFBS得分的关系(△R~2=0.06)。结论:组织支持和家庭支持可以缓冲工作心理负荷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养育独生子女的城市老年人亲子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选取城市老年人412人,其中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218人,非独生子女老年人194人,采用老年人亲子支持量表(PAC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量亲子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SWB)。PACSSS分为老年人接受成年子女社会支持(RSS)和老年人给予成年子女社会支持(GSS)2个分量表,各包含3个因子(接受物质、接受情感、接受服务和给予物质、给予情感、给予服务)。结果: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GSS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老年人,但SWB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老年人(均P﹤0.05)。PACSSS各因子得分、GSES得分与SWB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37,均P﹤0.01)。对有独生子女老年人进行通径分析显示,接受情感、给予服务和GSES得分对SWB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31、0.17、0.30),接受情感、接受物质得分通过GSES得分对SWB有间接预测作用(β=0.06、0.13)。结论:养育独生子女的城市老年人接受支持、给予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孤独感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并考察自评健康对这一中介作用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北京、湖北、安徽的农村老年人768人[年龄60~96岁,平均(70±7)岁],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其中自评健康分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5个等级)、自编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孤独感量表简版(ULS-6)、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测量。结果: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56.3%。自评健康调节了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这一通径,当农村老人自评健康低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5,P0.001),当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高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4,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受到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自评健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与家庭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满意度评分表,对3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与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信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t=3.37,P=0.001),6岁以下就与父母分离、分离3年以上的表现尤为明显;无家庭搬迁经历的学生可预测性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有家庭搬迁经历的学生(t=-2.46,P=0.015);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异对人际信任影响不显著(F=1.07,1.01;P0.05);对父母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与信任量表总分之间相关显著(r=0.18,P0.05),对父亲人际关系现状的满意度与可依靠性(r=0.18,P0.05)和可信赖性(r=0.18,P0.05)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亲子分离和对母亲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能预测人际信任的17.5%的变异量;亲子分离和家庭搬迁经历能预测可预测性的19.5%的变异量;亲子分离和对父亲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能预测可依靠的16.2%的变异量和可信赖性的15.4%的变异量。结论:亲子分离、父母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最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现状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农村幼儿园女教师187名,采用工作-家庭平衡问卷(WFBQ)和工作满意度问卷(TJSI)进行施测。结果:WFBQ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共享、家庭平衡、工作平衡;不同婚姻状况、幼儿园性质、个人月收入的幼儿女教师WFB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FBQ的3个因子得分与TJ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6~0.61,均P0.05);幼儿园性质、月收入、工作平衡、资源共享、工作-家庭平衡对TJ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52)。结论:农村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华师范大学的328名本科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P0.01),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通过回归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能力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生活水平不同的初中生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和幸福感水平以及两者关系。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5所初中学校的预备班到初二学生中取样1059例,采用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系统家庭动力学问卷(SSFD)评定幸福感和系统家庭动力学水平,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主观家庭生活水平的初中生评定结果。采用相关、逐步回归、AMOS结构方程等建立模型,分析系统家庭动力学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相对于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差的初中生,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初中生有较高的IWB得分(均P 0. 05)。在总样本中,幸福感得分与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系统逻辑得分、疾病观念得分均呈负相关(r=-0. 44~-0. 08,P 0. 01);家庭气氛得分、个性化得分对幸福感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 37、-0. 13,均P 0. 01)。结论:主观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初中生有比较好的幸福感,幸福感与系统家庭动力学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