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风暴殃及全球,欧盟难以幸免,并开始对其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进行反思和改革。从早期对信用评级监管规范的低度乃至忽略发展到监管从国家层面走向泛欧层面,这不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欧盟颁布的《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承认了信用评级的不可替代性和监管特许权的必要性,其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也体现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强化。这是值得我国反思和借鉴的方面。在欧盟经验的启示下开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项级的AAA级下调至AA+级,引发全球股市动荡。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遭“降级”,这也意味着美国国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的水平。另外.标普在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同时,还决定把前景展望维持在“负面”。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信用评级业我了解的很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试图以3000万美元收购大公国际的控股权,随即进行摸底,了解到美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收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控制我国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致力于推进国际评级体系的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亟待改革长期以来,评级机构在世界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作为市场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发表专家意见,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不过,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现实发展过程中,随着  相似文献   

5.
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美国标准普尔评级公司4月18日宣布,考虑到美国预算赤字巨大以及民主、共和两党可能无法就削减赤字达成共识等因素,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功能逐渐异化。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次贷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时间2011年8月6日上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欧洲、亚太股市一片惨淡。美债降级的消息传到中国,受其拖累,A股开盘极其惨烈,哀鸿遍地。沪指盘中一度跌至2497.92点,创今年新低。美国信用评级下降对  相似文献   

8.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服务性机构,评级机构的职责在于评估、警告风险,让投资者预知金融产品的风险。但当前全球三家主要评级机构似乎充当了相反的角色——他们在市场动荡时不断"添油加醋",而在预警风险方面却总是"马后炮"自从本次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老百姓熟知了一个名词:主权信用评级。即国际最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对各国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评级往往左右国际投资者,甚至其他国家,对一国信用的认识,从而影响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到最近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已经给国际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两次经济危机中,主权信用评级机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是主权信用评级?信用评级行业垄断地位又是怎么形成的?本文首先对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进行介绍,进而对主权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进入状况进行简要分析,最后给出了中国打造国际性主权信用评级机构措施,以及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焦点世界     
1月13日欧元区又遭遇评级下调的重击: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其中法国和奥地利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最高的3A级下调一级,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下调两级,只有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维持其3A评级。  相似文献   

11.
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信用评级体系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通过对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分析,揭示信用评级机构的漏洞,警示我国要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起到评价信用等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微 《价值工程》2012,31(15):140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垄断,而三大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前瞻性近些年备受质疑,各主权国家的金融安全和产品定价权受到威胁。中国在国际评级市场中要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国评级机构能否顺利进入由美国垄断的国际评级市场,针对均衡结果提出对抗垄断的评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服务是评级机构生存的必需,而遵循统一的服务模式规范更是行业良性竞争的基本保障。本文从研究国外评级机构的服务模式特点和分析我国评级服务的市场环境及我国信用评级服务现状入手,对我国评级行业的服务模式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各国充分认识到掌握信用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信用评级正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西方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信用评级话语权的丧失问题,指出积极争取金融资产定价权对于维护国家核心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媛 《财会月刊》2012,(14):79-80
企业信用评级对于企业的运营环境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来自独立评估机构的信用评级更是如此。独立评估机构通过由评估因素、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信用等级划分而构成的评估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评级转移具有两面性:高等级信用评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力,而降级的企业则面临着运营环境恶化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11,(17):27-27
市场还没来得及从标准普尔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中缓过神来,8月15日,标普的竞争对手穆迪公司又根据二季度数据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美国GDP将增长2%,而非3.5%。给人的感觉是,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试图破坏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2012,(5)
4月30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西班牙11家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3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这是继上周调降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两个级距后,标普的又一次杀手锏。同一天,西班牙政府承认,受财政紧缩计划影响,该国经济陷入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衰退,西班牙的银行业几乎全部面临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对此,应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并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评级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研究;三是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内容风险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信息》2011,(4):6-7
银监会:银行重大投资要以内部评级为依据 针对部分银行在信贷授信、债券投资等经营行为过程中,存在的过度依赖外部评级公司现象,银监会近日下发规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慎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而应以内部评级为依据,外部评级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总会计师》2010,(7):15-15
7月11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信息。专家认为,大公此举标志着中国独立评级机构作为一支新兴评级力量开始登上国际信用评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