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自然作为人与自然矛盾运动的产物,既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又呈现出对天然自然的反动和破坏。要克服人工自然这一负面效应,必须实施人工自然的控制。从社会角度看,民间蓬勃兴起的绿色生态运动,绿党对绿色施政纲领的推崇以及各国政府间为解决环境问题所作的国际合作,构成了人工自然社会控制的三个层次;从文化角度看,把握人工自然发展的自然限度,高扬人的主体创造力价值,建立人工自然的全球发展范畴,构成了人  相似文献   

2.
人工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演化需要人类的生态实践,生态实践的实质就是经济生产活动向自然的嵌入。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工自然的价值向度与生态尺度,进而提出了人工自然中经济行为的生态嵌入性问题和工业生产的生态界面概念,并从嵌入性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物质生产的性质及其与自然生产的关系,以及嵌入性生态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及其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技术在当代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产生正面效应,给人类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又可以产生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自然、社会、人本等层面的危害。人类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才发明了技术,而技术的使用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虽然人类极不情愿看到这种结果,但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这些负面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少乃至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实验室中不存在天然自然,都是主体介入后的人工自然,所以由此形成的科学理论也具有主观性,从而表明科学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分析人工自然的哲学内涵,可以表明主体对于天然自然的干预只是对其运行规律的选择性重组,而不是创造关于天然自然的规律;量子测量也是通过主体干预后使得天然自然的隐性属性转化为显性属性,并且通过研究显性属性来把握隐性属性。这表明,对人工自然的研究只是认识天然自然的中介和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目的性与自然的随机耦合性形成一时矛盾.自然灾变消解异己的人工技术、取消人类目的性的倾向,这种骤然爆发的自然力用强大的耦合作用来重组人工自然,迫使其重归天然自然,从而导致技术风险.人工自然的特异性越强,技术文明越先进,蕴舍的技术风险就越大,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变的损毁也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类只有顺其自然、权衡利弊,通过改变人工自然创建模式来减少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视“人工”和“感知”的哲学本质成为必要,并在这种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变革和转型中重新反思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该转向人工自然的辨证本性,这是当今自然辩证法摆脱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人工自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结果,是当今自然现反思的主要对象,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新认识、新解读,同时也是我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征服自然”是人类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征服”既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也是坚强意志的表现。从征服自然的柔性或弱性含义看,征服自然广泛地存在于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没有探索和征服自然就不可能有改造自然,更不可能利用、控制、支配和驾驭自然;从征服自然的剐性或强性含义看,征服自然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疾病的战胜和攻克。我们既要反对和纠正对自然的野蛮和掠夺性的征服,也要提倡和鼓励合理的、正当的、有节制的征服自然的活动,把征服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这样才有自然、社会、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天然自然,人体自然、人工自然三者统一,由此产 生人工自然观。在实现中,以人工自然观全面认识与把握科技力量,使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人工自然,即生态自然。确立绿色文明:自然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前提。由此,必然生出实践的认识与立法基础:自然与人平权。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性质与技术的三向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技术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技术包括天然自然技术,人工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中旬,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协办的全国“和谐社会与人工自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规模大、内容丰富,报告人的层次、报告水准和问题覆盖面及深入程度都是历年来自然哲学研讨会之最。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昭示了人工自然研究的巨大吸引力,也表明研究队伍日趋壮大。在本次会议上,关于人工自然的理论研究也彰显了现实的辐射力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会议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伦理认为现实中矛盾的解决日益取决于信息域中信息客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在信息域中一切存在物都变成“善”的。这意味着原先被当作“自然”的对象在信息空间中都变成了“人工对象”,“自然恶”变成了“人工恶”(道德恶),而其恶的本质是我们人类自身在信息上的不完善。这一视角揭示了海啸等自然现象如何在信息域中成为道德恶以及人类自身对此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自然的观念来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把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纳入自然发展的整个发展之中,从而深刻揭示出人工自然对于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和改革作用机制,将文化发展的观念确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建设人工自然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和其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的逻辑和历史的分析,指出:人类要超越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与自然不可能客观上平等;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可以评价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终裁决者只能是人而不是其它;现代思想家们试图消解人与自然二分理论的基础-主-客体二分理论,也是矛盾重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悲剧的临近,也不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错误,相反,只要我们在这自然限度内活动,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的“思想的狭隘性”,光明的前途仍属于人类,也属于自然。  相似文献   

16.
李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6-30,35
通常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得人类开始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拳文要追究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做铺垫和准备的那些思潮或观念。本文想要证明的是,并不仅仅是因为先有了近代自然科学,然后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相反。恰恰是因为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伦理学家的视线,已成为一个具有跨世纪跨文化意义的理论课题。但是,比确认这一理论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所采取的学术立场。我们提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那是因为人类意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价值观上,我们无法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假如我们不想放弃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不想回到野蛮蒙昧的原始生活状态,那就不能放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现代生物技术对基因的改造,是人类有史以来改造活动的最高潮。无论传统的伦理、道德、法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技术都会义无返顾地前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传统生产力范畴离开了自然生产力,没有把整个生态系统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忽略了人类协调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因而有很大的片面性,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相互影响和制约,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渗透,构成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过程,社会组织形式,合理的资源是自然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最主要的中介,生产力实际是生产人们的物质利益,正确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以确保合理利用自然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主要途径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真的越来越少吗?本文通过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自然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考察,首先确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