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检测链尿佐菌素(STZ)诱导Ⅰ型糖尿病(1-DM)大鼠嗅球、下丘脑弓状核、海马、杏仁核及胰腺的胰岛素(Ins)、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含量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在1-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外周关系。方法:用STZ复制1-DM大鼠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与1-DM大鼠4、6、8、10周的嗅球、弓状核、海马、杏仁核及胰腺Ins、GADA的含量变化,并作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大鼠嗅球的Ins含量显著高于弓状核、海马、杏仁核(P<0.01);1-DM大鼠8周组与10周组嗅球Ins含量最低,GADA含量最高;与4周组、6周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大鼠嗅球的Ins、GADA含量变化与胰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32,P<0.01;r=0.9637,P<0.01)。1-DM8周组嗅球、胰腺的Ins及GADA含量与10周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DM大鼠嗅球、弓状核、海马、杏仁核的Ins减少与GADA的增加,以嗅球为最显著,其变化与胰腺含量变化呈显著相关,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1-DM的发病有关。嗅球在胰腺产生GADA,胰岛释放Ins减少,胰岛功能衰竭等过程中,可能有中枢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米诺环素处理组(minocyline),利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的血糖及体重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CD68、精氨酸酶-1(Arg-1)、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变化。结果:STZ注射成功制备了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糖尿病模型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增多;ELISA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1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增加,米诺环素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2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水平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Z组大鼠脊髓CD68表达上调,MAG和MBP表达降低,而米诺环素治疗组Arg-1、MAG和MBP表达均增加。结论:糖尿病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米诺环素处理可促使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并促进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链尿佐菌素(STZ)诱导Ⅰ型糖尿病(1-DM)大鼠嗅球、下丘脑弓状核、海马、杏仁核及胰腺的胰岛素(Ins)、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含量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在1-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外周关系。方法: 用STZ复制1-DM大鼠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与1-DM大鼠4、6、8、10周的嗅球、弓状核、海马、杏仁核及胰腺Ins、GADA的含量变化,并作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大鼠嗅球的Ins含量显著高于弓状核、海马、杏仁核(P<0.01); 1-DM大鼠8周组与10周组嗅球Ins含量最低, GADA含量最高;与4周组、6周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大鼠嗅球的Ins、GADA含量变化与胰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32, P<0.01; r=0.9637, P<0.01)。1-DM 8周组嗅球、胰腺的Ins及GADA含量与10周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DM 大鼠嗅球、弓状核、海马、杏仁核的Ins减少与GADA的增加,以嗅球为最显著,其变化与胰腺含量变化呈显著相关,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1-DM的发病有关。嗅球在胰腺产生GADA,胰岛释放Ins减少,胰岛功能衰竭等过程中,可能有中枢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六黄合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六黄合剂组,每组8只。应用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给予六黄合剂干预,检测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胰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六黄合剂组FINS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p0.01),胰腺MDA含量下降(p0.01),SOD活性升高(p0.05)、GSH-Px活性升高(p0.01)。电镜观察IR大鼠胰岛β细胞可见凋亡早期改变,六黄合剂组β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中药复方六黄合剂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IR大鼠胰腺的氧化应激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细胞进行免疫原性比较,了解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在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MHCⅠ、MHCⅡ抗原决定簇,IFN-γ和IL-2、IL-4水平.将三组细胞分别植入到大鼠糖尿病模型皮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MHCⅠ、MHCⅡ表达、ELISA检测IL-2、IL-4水平和机体对其反应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三组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MHCⅠ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MHCⅡ的表达胰岛样细胞(29.5%±3.1%)和天然胰岛细胞(32.6%±3.6%)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10.8%±0.9%)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和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细胞数,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显著性降低(P<0.01).植入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MHCⅡ表达均随着植入时间逐渐升高,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升高明显,IL-4水平在三组细胞无明显差异.病理结果显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淋巴细胞浸润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为轻.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免疫原性近似天然胰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β细胞素在胰腺干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为胰岛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胰腺干细胞于CMRL1066和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不同浓度大鼠β细胞素处理后,双硫腙染色,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在大鼠β细胞素浓度为20~30 mg/L时,大鼠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β细胞素具有促进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并增强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高脂喂养大鼠胰岛功能改变与胰岛炎症反应有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喂养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炎症反应水平,并探讨其与胰岛功能改变的关联及机制。方法: 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和高脂组(HF,n=15),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检测胰岛素敏感性,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检测β细胞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相对含量(IRC)以及胰岛内NF-κB与caspase-3的相对浓度,以TUNEL法检测胰岛内细胞凋亡水平,以RT-PCR法检测胰岛内胰岛素原(INS)及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C组显著降低[(5.32±0.90) mg·kg-1·min-1 vs (7.80±0.51) mg·kg-1·min-1,P<0.01];NC组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于第5 min,而HF组延迟至第10 min,且10-6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较NC组增加了67.7%(P<0.01)。免疫组化显示,HF组IRC较NC组减少了25.6%,NF-κB、 caspase-3相对含量及单位面积胰岛凋亡细胞数分别增加20.5%、19.1%及2.43倍(均P<0.01)。HF组胰岛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较NC组增加了1.95倍(P<0.01),INS mRNA 表达水平增加了12.0%(P<0.05)。结论: 长期高脂喂养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存在炎症反应,可能通过NF-κB及其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与早期胰岛结构及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组(T2DM)、亚麻籽油干预对照组(NC+FO)和亚麻籽油干预组(T2DM+FO)。NC+FO组和T2DM+FO组每天摄取亚麻籽油饮食(10%w/w),NC组和T2DM组给予10%玉米油饲料喂养。干预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MDSCs含量;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1β、TNF-α和IL-10水平,Pearson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FO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s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浆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IL-1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中MDSCs含量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发现MDSCs与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FO可募集血浆和脾脏中MDSCs,降低血浆中IL-1β、TNF-α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延缓T2DM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揭示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发的小鼠糖尿病胰岛结构改变的特点,为分析胰岛功能改变补充定量病理学基础。方法:腹腔注射STZ,诱发Balb/c小鼠糖尿病;过量CO2处死小鼠并取胰腺,常规病理制样、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图像测试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第8周,糖尿病组(DM组)小鼠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小鼠,DM组小鼠血糖均值为19.3 mmol/L;相比NC组小鼠,DM组小鼠胰岛数目、β细胞数目及面积显著减少(P<0.05),计算得出β细胞数量丧失约62.7%,胰岛β细胞面积丧失约27.0%,胰岛素阳性单位(PU值)表达减少约53.8%。DM组小鼠胰岛β细胞面积密度(AAβ,PI)、面数密度(NAβ,PI)、数量百分比(βPer)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PU值、AAβ,PI、βPer与血糖升高呈负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53、-0.736和-0.899(显著性均<0.05);建立造模时间(t)与胰岛β细胞数量百分比改变的函数:[βPer(%)=79.68-9.74t+0.38t2+0.06t3-4.66×10-3t4+2.86×10-5t5+1.68×10-5t6]。结论:通过定量病理学技术测量糖尿病小鼠模型胰岛和β细胞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指标,能够帮助准确评估胰岛的损伤情况,并建立血糖变化和所测量数值的相关数学模型,用以预测血糖升高导致胰岛损伤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定量病理学;阳性单位;链脲佐菌素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以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速取胰尾,Zamboni液后固定,常规石蜡包埋,作厚3μm的连续切片。以邻片法行免疫组化PAP染色,染色分为两组:1Glu抗血清;β-EP抗血清;Ins抗血清。2Glu抗血清;5-HT独特型抗体(能识别5-HT受体即5-HTR);Ins抗血清。以甲基绿复染细胞核。结果:β-EP免疫染色细胞分布于胰岛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胞质内含有棕黄色颗粒,细胞着色深浅不一。邻片示Glu免疫染色细胞分布于胰岛周边,胞质内含有棕竭色颗粒,有突起伸入胰岛内部。邻片可见β-EP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机制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其的影响,探讨RAS与氧化应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组)、高脂饲养组(HF组)、高脂+培哚普利组(FP组)、高脂+替米沙坦组(FM组),后2组大鼠喂养16周后分别以培哚普利2 mg·kg-1·d-1(FP组,n=15)和替米沙坦10 mg·kg-1·d-1(FM组,n=15)干预,8周后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 ,以RT-PCR检测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的催化亚基(GCLC)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局部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胰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的葡萄糖输注率(GIR)降低了31.8%,胰岛GCLC表达降低了31.5% ,局部UCP2相对浓度增加了17.0%,胰腺MDA含量增加了0.46倍(均P<0.01),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0-10)为(271.8±33.8)vs(282.7±29.8)mIU·L-1·min-1,糖刺激后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或替米沙坦干预后,GIR分别增加了27.8%和30.8%,胰岛GCLC表达分别增加了26.6%和26.6% ,局部UCP2相对浓度分别下降了13.0%和15.6%,胰腺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8%和20%(均P<0.01),FP、FM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阻断RAS可以改善高脂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胰岛局部UCP2和上调GCLC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对长期高脂喂养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饮食饲养Wistar大鼠,16周后以替米沙坦干预,24周后1次性给予小剂量STZ,注射STZ1周后行静脉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内质网应激因子及胰岛素的表达。结果:与高脂+STZ组相比,高脂+替米沙坦+STZ组大鼠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胰岛素最大分泌量增加了56.9%,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及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升高了1.98倍和0.88倍,β细胞内胰岛素表达量及胰岛素阳性表达细胞密度明显增加,胰岛β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基因表达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可以增强长期高脂喂养大鼠对STZ性糖尿病的抵抗性,减少β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因子的表达。减弱胰岛内质网应激可能是RAS阻断而改善β细胞功能、减少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对胰岛β细胞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影响及引起表达变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正常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天取胰尾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胰岛β细胞IAPP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定位于胞质.Glut2的免疫染色见于胞膜.2.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胰岛IAPP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24d以后细胞面数密度加大,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图像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组IAPP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降低(P<0.05),以38d时间点最低.3.海洛因依赖组大鼠Glut2阳性细胞免疫反应也明显增强;图像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胰岛Glut2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下降,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也以38d时间点最低. 结论 在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β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数以及合成增多的方式,使IAPP和Glut2的表达增多,并参与了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代谢以及糖代谢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I型糖尿病(IDDM)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大鼠建立IDDM模型,并用AG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G治疗组大鼠胰岛中iNOS含量和胰岛b细胞面密度。结果AG组胰岛β细胞面密度为70.58±3.26,与IDDM组(21.65±1.4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IDDM组大鼠胰岛中β细胞面密度随iNOS增多而减少,两者呈负相关(r=-0.8175,P<0.01),iNOS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漫性分布,其色深于正常对照组;AG组胰岛中的iNOS反应物较IDDM组明显减弱(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NOS增多可能是造成IDDM胰岛β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AG对IDDM胰岛β细胞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PDX—1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抑制其凋亡的作用。PDX-1通过调控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关基因如葡萄糖激酶(GK)、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等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分泌,维持胰岛β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胰岛β细胞PDX-1蛋白表达量,可对抗因“糖毒性”所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促进胰岛素基因表达。PDX-1还可以将非胰岛素分泌细胞如肝细胞等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脏对链脲菌素(STZ)损伤胰岛β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以外科手术切除小鼠全脾。60只脾切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80 mg/kg、160 mg/kg STZ给小鼠腹腔注射,另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0只正常小鼠做同样分组及处理。1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免疫组化分析各组胰岛β细胞总量,ELISA法分析胰岛细胞凋亡,Luminol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胰腺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80 mg/kg STZ处理脾切除组空腹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血清胰岛素显著降低;同剂量STZ处理的正常小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则正常;此外, 80 mg/kg STZ处理的脾切除小鼠β细胞总量、胰岛凋亡细胞核小体聚集值及胰腺组织ROS的产生与同剂量STZ处理的正常小鼠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脾可以阻止低剂量STZ对正常小鼠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作用。完全脾切除增加了胰岛对STZ的敏感性,这一作用与胰腺组织ROS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OD/Ltj小鼠自发1型糖尿病(T1D)过程中,胸腺内Wnt信号通路、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及T1D组织特异性抗原(TSAs)胰岛素2(Ins2)、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与T1D发生的关系。 方法 60只雌性 NOD/Ltj 小鼠分3组:3周组、16周未发病组及16周发病组,每组20只;非空腹血糖值连续2次≥ 11.1 mmol/L 视为发生T1D。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炎发生情况,抗Ins、CD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β细胞或浸润炎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胸腺Wnt7a、β-catenin、AIRE、Ins、GAD67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腺T细胞比例。 结果 1. 随着T1D发生,胰岛组织结构破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残存胰岛细胞减少;Ins+胰岛β细胞周围见大量CD45+细胞聚集。2. 随年龄的增加,胸腺Wnt7a、β-连环蛋白(catenin)、AIRE、Ins和GAD67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降低;同周龄发病组小鼠与未发病组小鼠相比,胸腺Ins表达下降。3. 与3周组相比,16周未发病组CD4、CD8单阳性T细胞比例降低;16周发病组CD4、CD8单阳性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双阳性T细胞比例降低。 结论 Wnt7a/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AIRE表达,下调T1D相关TSAs表达,参与T1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环磷酰胺加速发病的NOD小鼠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PTX后监测血糖、糖尿病发病率,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PTX 组实验结束时糖尿病发病率(40.63%)低于对照组(69.70%),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X可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胰腺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及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选用Wistar新生大鼠,于出生后第2天起腹腔注射葡萄糖共6天。出生后第10天剖腹取胰腺,常规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β细胞、使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胰岛大小、β细胞免疫阳性切面面积及其相对灰度。结果显示:实验组β细胞免疫阳性反应面积明显增大。提示葡萄糖可促进新生大鼠胰β细胞胰岛素含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20.
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将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只能维持血糖正常2~3d,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持续降低血糖30d以上。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