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的5月份,正值主产区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为客观了解2010年冬小麦生产形势,5月17~21日,中华粮网组成考察团,赴河南、山东、河北开展调研。考察团沿着郑州、新乡、濮阳、德州、辛集、藁城、邢台、安阳的路线,对3个小麦主产省的情况进行调查,对2010年冬小麦生长情况、托市收购及市场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2012,(9):29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告诉记者,今年将控制托市收购规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始于2004年,按照规定,国家每年在粮食播种前公布水稻、小麦等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国家指定的粮食企业中储粮总公司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尽管遭遇到冬春连旱,但由于春季抗旱成效显著,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搞好小麦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是实现夏粮获得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杰 《农业工程》2019,(6):69-69
5月21—22日,河北省在隆尧县召开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会议。据悉,2019年河北省冬小麦面积230.7万hm^2,其中强筋小麦面积24万hm^2以上。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隆尧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田和今麦郎集团面品加工生产线。种子企业与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洽谈,并现场签约了合作项目。河北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之一,是强筋、中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2011,(29):38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2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  相似文献   

6.
文水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西省小麦主产县,冬小麦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总结了在调研中发现的制约小麦高产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期为文水县的小麦高产创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滨州市小麦种植面积21.9万hm2,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8418台,玉米播种机17392台。全市"三夏"农机化生产及跨区作业的主要目标是:组织4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外出参加跨区作业,其中跨省2000台,完成跨区作业面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天,我国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影响,麦收时间普遍较往年推迟5~7天。但由于冬小麦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到位,目前小麦长势良好,如后期不遇较大自然灾害,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农业机械是"三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各级农机部门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好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努力做到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满,夏管措施到位,把"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13,(17):29-30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出台。与上年预案比较,今年《预案》的启动条件和机制较上年有所不同,估计今年各地预案的启动或会更加灵活、快捷。国家《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明确,预案执行期间,为满足市场对陈麦的需求,按照顺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的原则,继续竞价销售2012年及以前年份最低收购价小麦,并把握好销售力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64年来河北冬小麦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分析自建国以来64年(1949~2013)的河北省冬小麦生产特点、发展状况及态势。以建国后河北冬小麦产量为契入点,将其栽培技术变迁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中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展示河北省冬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的演变过程。尤其是近十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产生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河北省冬小麦的持续高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河北冬小麦栽培技术向着农机农艺结合、节水优质和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2012,(30):31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3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2元/50kg,比2012年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1小麦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推广情况近两年,乌什县为了使粮食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县农机局、农业局进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县农机局根据冬小麦精少量播种的农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6月1日前后是北方小麦收获季节,机械化作业为小麦秸秆还田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期特约介绍了山西省中南部冬小麦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生产区近年实践创新的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以促进应用推广小麦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晋南是山西小麦的主产区,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全省的粮食产量。通过翼城县近年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小麦冬前弱苗面积偏大,是导致小麦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弱苗现象的各种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在冬小麦种植中认真抓好培育壮苗,消灭三类田的措施,为领导决策和技术推广提供了信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段兴炳 《新疆农机化》2013,(6):22-23,28
小麦是新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稳定,全县每年种植冬小麦1.07万hm2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小麦生产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小麦播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小麦产量难以提升,极大地制约着全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乎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因此,试验、推广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模式,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小麦生产综合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和试验滴灌小麦,改进播种模式后的增产技术,改变冬小麦播种方式,提高小麦播种作业质量标准和要求,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82(2013)06-0022-03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在高起点上,2015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年-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历时25天完成收获全国93%的冬小麦面积截至6月22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3亿亩,其中机收面积3.07亿亩,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麦收进度均过九成半,已进入扫尾阶段,标志着2021年"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今年"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于5月29日启动,历时25天左右完成了收获全国93%的冬小麦面积。各地充分发挥"三夏"农机数量充足、装备效率提升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主力军作用,战晴天、抢阴雨,努力做到人歇机不歇,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翼城县第一大栽培作物,近年播种面积大体稳定在2.5万hm^2左右,占到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8%,小麦总产量约占到全县粮食总量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小麦丰收,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歉收则波及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局面。而冬小麦作为上年种植隔年收获的唯一粮食类作物,其丰歉与气候条件的优劣密切相关。2011年度的小麦生产就是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的逆境中进行的,历经了秋冬春三季连旱、气温偏高偏低交替、冻害与霜冻共存、重旱和多雨直转的天气过程,致使全县不同生态区小麦产生了程度不一的损害,具体表现出群体小、植株矮、穗短粒少、产量水平偏低,平均单产略高于100kg,0.067hm^2,小麦总产、单产水平为近年最低,有不少的旱地麦田出现了负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现将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期间的影响与危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夏玉米、冬小麦是唐山市丰南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在1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农业项目的实施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夏玉米、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其产品品质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成本,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必须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1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的概念"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是洛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4年起连续九年获得大丰收,2012年总产突破112.5万t。为了在高起点上实现我市小麦生产的持续稳产、高产,从今年12月3日起,我站组织县(市)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对全市25.01万hm2不同类型区麦田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据1200余个点的调查汇总分析,今年全市小麦苗情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